乳牙中龋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乳牙中龋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牙中龋(ICD-10:K02.901,K02.102)。 行龋齿充填术(ICD-9-CM-3:23.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或偶有冷热酸甜敏感,无自发痛史。 2.检查:表面可有颜色改变或呈墨浸样变,牙齿表面完整性破坏,质地粗糙、松软。 3.咬合翼片有助于显示发生于邻面的龋损,釉质及牙本质浅层可见透影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对乳牙中龋的治疗指征为: 1.凡有以上症状者都应进行治疗; 2.征得患儿及其监护人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治疗疗程为1次。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02.901,K02.102乳牙中龋疾病编码。 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治愈标准或疗效好转标准。 1.治愈:患牙无自觉症状,功能良好。 2.未愈:充填体折断或脱落。 (七)变异及原因分析。 1.患牙大面积缺损、固位较差,需行预成冠等治疗。 2.患儿因身心原因不能耐受或配合治疗时,需在征得监护人同意后采取全身麻醉、镇静或束缚下的治疗方式,此前需完成必要的相关检查。 二、乳牙中龋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乳牙中龋(ICD-10:K02.901,K02.102) 行龋齿充填术(ICD-9-CM-3:23.2)
患儿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年 月 年龄: 门诊号: 就诊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治疗次数:1次
|
|
来自: 名天 > 《2010年已发布的临床路径((796-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