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少斋毛以林中医微课堂--头巅顶部经络辨证思路(1)

 昵称32904480 2023-05-07 发布于湖南


积德行善  济世救人


道少斋毛以林中医在此祝贺各位朋友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头部疾患虽多,然以头痛为例言经络辨证则能明其大概也。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循行头面部,厥阴经亦上会于巅顶。太阳经头痛,多在后头部,下连于颈;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部及眉棱等处;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厥阴经头痛,痛在巅顶,连于目系。正如《冷庐医话·头痛》:“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颈;属阳明者,上连目系,痛在额前;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以太阳经行身之后,阳明经行身之前,少阳经行身之侧,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头痛在巅顶,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而亦痛”。故头痛可根据经络循行部位,发病部位之不同,审因辨证,而应用不同的引经药。



    巅顶分布的经络主要有足太阳膀胱经脉、厥阴肝经、督脉及手少阳之经别,下面结合病案逐经加以学习。

  1.膀胱足太阳之脉

《灵枢》曰∶“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素问》曰∶三阳并至如风雨,上为巅疾,下为漏病。三阳者,至阳也,即太阳经脉,盖足太阳之脉,上交巅上,下属膀胱,故上为巅疾,下为漏病。杨上善注解说∶漏病,膀胱漏泄,言二便数而不禁守也。关于太阳巅顶头痛用药,张洁古的经验是“巅顶痛,非藁本不能除,此足太阳本经药也”。

《伤寒论》说:“太阳之为病,头项强痛而恶寒”,将其作为太阳病的提纲,为何在恶寒一症前加上“头项强痛四字,实是由太阳经脉“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而来。而对太阳病出现“项背强几几一症”,根据有汗无汗,治法各异。其原文说:“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因桂枝、麻黄皆为太阳经药,佐入葛根舒筋解肌

病案1.太阳冲头痛

李×,女,22岁,已婚,农民。自1968年偶有排尿后短暂头痛。1971年4月尿次增多,且每于溺后数秒钟突发巅顶、枕项剧痛,如胀如裂,疼痛难忍。起初持续数分钟,后病情发展,头痛延续十余分钟才停止。头痛发作时伴有心跳、心慌。l972年9月出现下腹隐痛。曾多方请中西医治疗未效。1973年2月收住院。体检:心、肝、脾、肺、肾、五官、血压均正常,妇科发现盆腔内子宫前面有一杏大扁圆形肿物。舌、脉正常。初诊为盆腔肿物。于同年2月l 8 日行开腹探查术,将膀胱后壁 5×4×3公分之肿物切除。病理诊断为膀胱化学感受器瘤( 病理号3 4 3 0 4,张家口医专病理室 )。术后溺时头痛消失,恢复健康,14天出院。随访八年, 除下腹部偶有轻微隐痛外,无它不适,“溺后头痛”从未复发,血、尿化验正常,尿中未查觅瘤细。(冯连文,是动则病冲头痛之探讨)



评析:为何膀胱生肿瘤,溺则头顶痛、枕项剧痛,而切除膀胱肿瘤其头痛病也失?这个问题要是拿现在的西医学来解释,可能非常困难。但以中医学来分析,是件很容易的事。早在两千多年前《灵枢·经脉篇》就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入循膂,络肾,属膀胱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头颐项痛,目黄,泪出…”的记载。叙述了膀胱经脉循行分布的所在部位和受病时的病理表现。对头痛一症提出了经络发病两类不同头痛的表现:一为“是动则病冲头痛”。冲头痛必然来势突然、猛烈,甚至“目似脱,项如拔”。二为“头颐项痛,目黄、泪出”。后者头痛显然是膀胱经受热邪(或瘀热)侵犯的缘故,在《素问·热论》中也有“伤寒一日,巨阳(即太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的论述,都总结了太阳经病发生头痛的情形。

人体之病,或表现在脏腑,或表现在经脉。表现在经脉者,常系脏腑病变在经络上的症候表现。由于膀胱和脑存在着生理病理联系,因此头痛便是此经中表现的病候之一。

冯连文医师报告之病案,是由于一化感瘤生于膀胱本腑所引起“每溺时冲头痛”之病象。“每溺”则“冲头痛”,病在膀胱、在腑,而症出于脑、在经,此种病理联系正说明经病和腑病又是不能截然分开的。经手术切除膀胱肿瘤后,“每溺则冲头痛”的病象消失,表明“冲头痛”确由膀胱本腑之化感瘤所造成,它证实了《灵枢·经脉》足太阳膀胱之脉的循行是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的经验结晶,也进一步证明膀胱与脑确实存在着生理、病理联系。启发我们有必要对祖国医学遗产进行更深入地发掘、研究和验证。 



关注“开心道少斋”   一起学中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