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创新走向何方:技术预测及在中国的实践

 yanyahoo 2017-01-23

技术创新走向何方:技术预测及在中国的实践

原创 2017-01-23 王革 创新研究
创新研究

naiscast

聚焦创新研究,推进创新评估,关注创新人才,传播创新文化,分享创新数据,服务创新驱动。感谢关注!


摘 要: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很多国家和机构纷纷开展技术预测,就未来技术创新的方向做出前瞻性判断,以期引领各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因此,全球又掀起了新一轮技术预测热潮。报告从三个方面介绍技术预测相关情况。一是从技术预测的重要性、定义和内涵、发展历程、主要国家技术预测等方面介绍技术预测的基本情况,分析技术预测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二是从我国开展技术预测的历程、主要方法及结果等方面介绍我国开展技术预测的实践情况。三是分析我国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下,开展技术预测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开展技术预测的几点考虑。

关键词:技术预测 中国 实践


一、技术预测概况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就是预测,是对未来进行判断,只有对未来判断准确才能事半功倍。技术预测是通过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从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需求的角度,集成不同领域专家与社会公众对技术发展的判断,选择适合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优先技术领域和关键技术。


当前,技术预测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首先,技术预测是应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握方向的需要。目前,世界科技前沿热点问题应接不暇,科技界和产业界基本达成一个共识,即未来五年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呈现加速推进态势,持续引发群体性技术突破和颠覆性创新,为产业技术变革发展不断增添新动力。因此,通过技术预测,找准科技前沿热点方向,加强前沿领域部署,可使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优势。


其次,技术预测是我国科技自身发展的需要。我国科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过去的全面“跟跑”到现在的“三跑”并存,有一些领域和产业已经走到世界前沿,对未来的科技布局必须从紧跟发达国家转变到要全面把握世界科技发展态势。因此,通过技术预测,用前瞻的眼光,识别技术发展机会,找准突破口,确立创新的主攻方向,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最后,技术预测是我国科技宏观管理和决策转变的需要。当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正在加快推进,目的是实现科技创新治理,加强宏观科技管理和决策。科技创新治理就是要更多的科技人员和社会其他人员参与到科技决策和管理中来,达成共识。技术预测作为一个平台,通过收集分析大量意见,在未来经济社会需求、技术发展趋势、技术需求等方面达成共识。2013 年科技部开展的新一轮国家技术预测,对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科技创新治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在技术预测各个环节动员了来自企业、高校、研究机构、政府的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特别是调查过程中,动员了30000 多名专家,就未来5~10 年发展的关键技术达成了共识性意见。


因此,技术预测作为科技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技术预测平台不断收集分析国内外科技发展大势,收集分析来自不同方面的意见,可为国家宏观科技管理和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判断。


二、国外的技术预测概况


美、日、德、英等国家都在开展技术预测,迄今为止44 年来已有79 个国家开展了2270 次技术预测。美国是最早开展技术预测研究的国家,集中于制造技术和生物监测领域,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政府层面,起始于军方,如1946 年兰德公司提出德尔菲法,1991 —1997 年开展国家关键技术选择,1997 年转为技术路线图研究,成为各行业部门获取政府资源、提高政府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手段。二是民间层面,美国有很多智库开展技术预测研究,如兰德、麦肯锡等智库,它们通过技术预测研究报告影响政府和社会。


日本是在国家层面开展技术预测最多的国家,从1971 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开展了10 次技术预测,2013 年开展的第10 次国家技术预测提出了5 个10︰10 个最重要的技术方向、10 项未来竞争的关键技术(方向)、10 项不确定最强的技术(方向)、10 项非连续性最强的技术(方向)、10 项对社会伦理影响最深的技术(方向)。德国开展了7 次技术预测,第7 次技术预测选择了八大领域,其成果为德国《高技术战略2020》提供了重要支撑,其中“工业4.0”是预测10 项技术之一。英国开展了4 次,最近一次技术预测选择了11 个领域,形成了28 个技术群。韩国开展了5 次(见表1)。俄罗斯也通过七大领域对未来进行判断。加拿大主要在3 个层面开展技术预测。由此可见,技术预测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进行科技决策的重要工具。


表1 主要国家技术预测概况



从各国技术预测的组织结构来看,除了美国,其他国家均由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委托专业研究机构开展技术预测研究工作,如日本由文部科学省委托日本科技政策研究所,德国创新部委托弗朗霍夫学会,韩国科技部委托韩国科技政策研究院等。因为技术预测是系统性研究,需要专业知识积累和人员稳定的长期跟踪,所以需要相对稳定的专业机构开展这项研究工作。


三、中国技术预测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陆续组织开展了相关技术预测工作。科技部从1980 年开始开展技术预测,迄今为止已进行了5 次。中国科学院从2003 年开始开展技术预测研究工作。近年来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协也都在开展技术预测工作(见表2、表3)。


表2 中国相关部门技术预测概况



表3 科技部五次技术预测简况



2013 年,科技部开展了第五次国家技术预测,本次技术预测选择了信息、生物、新材料、先进制造、能源、资源、环境、农业、交通、海洋、地球观测与导航、人口健康、公共安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14 个领域,时间跨度5~10 年。本次技术预测的目标是要完成明确我国当前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现状、预测未来5~10 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提出国家关键技术选择建议三大任务。因此,围绕上述目标,本次技术预测认真做好顶层设计,精心组织协同推进,在广泛征求意见、凝聚共识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遴选。


整个技术预测研究分为设计、评价、预测、选择四个大环节。在设计环节,一是选择了信息、生物等14 个领域;二是成立了领导小组、总体专家组和领域研究组三级组织,领域研究组根据重大方向和重大任务划分子领域。三是确定了技术预测方法,在整个技术预测中共用了11 种新方法。


在评价环节,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对我国的科技竞争力现状进行了评价。通过对12 个领域、1527 项关键技术的评价,形成以下5 个结论。


(1)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整体缩小。通过对10 个领域、70 个子领域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70 个子领域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在调查有效的1326 项技术中,94% 的技术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在缩小。


(2)我国技术水平基本形成了“三跑并存”的格局,仍以跟跑为主。在1346项技术中,有219 项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占1326 项技术的16.3%;404 项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或相差不大,占30%;还有723 项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处于“跟跑”阶段,占53.7%。


(3)我国技术水平总体上相当于美国的68.4%,该结论与2012 年的韩国较为接近。


(4)我国基础研究形成优势技术的能力低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调查显示,美、日、德等国基础研究成果与形成优势技术之间的比例约为1∶1,我国的比例约为1∶0.7。我国的基础研究成果能形成优势技术的能力比美、日、德等国低25%~30%。从调查结果还可以看出,美国在1326 项技术中,提供了1141 项基础研究成果,却形成了1174 项优势技术,表明美国不但将自己的基础研究成果都转化了,还转化了其他国家的基础研究成果。这一点与美国相关专家判断一致,他们的结论是美国技术转移的能力全球最高,并且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强技术转移(见图)。



五国基础研究成果与优势技术数量比较图


(5)我国在国际技术竞争中处于相对落后阶段。在被调查的技术中,我国主要集中在中试阶段(411 项),产业化水平(303 项)与世界先进水平(843 项)相比差距较大。我们国家实验室阶段、中试阶段、产业化阶段的占比分别是36.3%、36.7%、27%,而发达国家分别是10%、20%、70%。因此,我国技术产业化水平相对滞后。


在技术预测调查环节,在技术发展趋势和重大需求分析基础上,通过文献计量、广泛征集选择了14 个领域中对未来5~10 年具有重大影响的2087 项技术,同时构建了3 万多人的咨询专家网络开展2 轮调查,为了确保产学研相结合和企业专家的积极参与,本次调查要求来自企业的专家比例不少于30%。此外,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小同行调查,基本实现每一项技术至少有20 位同行专家参与评价,保证问卷的科学性。在第一轮调查基础上,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初步筛选,筛选出1737 项技术进入第二轮调查。以2 轮调查数据为基础,14 个领域组开展了领域关键技术选择。


在关键技术选择环节,本次关键技术选择分为2 个层面。一是领域关键技术选择。14 个领域研究组在2 轮调查基础上,通过高层专家研讨遴选出本领域20 项领域关键技术,其中包括10 项具有重大突破和10 具有重大效益的关键技术。二是国家关键技术选择。总体专家组邀请了经济社会专家、科技战略专家、企业专家等根据技术的战略性、紧迫性、可行性等重要特征对14 个领域选择的280 项领域关键技术进行进一步聚焦,最终选择出120 项国家关键技术。其中,重大突破类40 项、重大效益类60 项、颠覆性技术10 项、非共识技术10 项。


四、几点思考


第一,为应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应通过技术预测,用前瞻的眼光识别技术发展机会,确立创新的主攻方向,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技术预测也是我国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科技创新治理的重要方式。因此,当前我国开展技术预测尤为重要。


第二,加快方法创新。当前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只有加快方法创新,特别是要加强大数据等新工具和新方法的应用,才能确保技术预测结论的准确性。


第三,目标更加聚焦。从各国技术预测实践情况来看,过去的技术预测只通过调查和面上扫描的方法,形成一份报告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给政府和社会。但随着科技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各国研发资源的聚焦,技术预测的结果也开始聚焦。


原文标题:“技术预测及在中国的实践”

本文作者王革,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预测与评价研究所


文章来源:

阅读
精选留言

该文章作者已设置需关注才可以留言

写留言

    该文章作者已设置需关注才可以留言

    写留言

    加载中
    以上留言由公众号筛选后显示

    了解留言功能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