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徽派盆景】师法自然独树一帜

 秦岭之尖 2017-01-23

          盆景艺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瑰宝,素有“无声诗、立体画”之誉安徽省的黄山地区以其独特的风景和徽派建筑吸引了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徜徉美景的同时,对于颇具地方特色的盆景艺术也都给予了极大关注,他们所关注的,就是 2007 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徽派盆景技艺。


        徽州地处皖南山区腹地,自古重教崇文,是徽文化的发祥地。山区自然条件和深厚文化底蕴,使这里诗情画意的山水、神清韵妙的植物,成为当地人盆景创作的艺术源泉,尤其是千姿百态、高不盈尺的黄山松,铁干龙鳞、枝瘦叶簇,更是徽派盆景造型的天然范例。


        
徽州人在唐代以前就盛行在庭院里栽梅观花,吟咏自娱。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以梅花发轫的徽派盆景,晚清时期成为全国五大派、八大家之一,但与苏派、扬派、川派、海派盆景不同,其发源地不在人口集中,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华的城镇闹市,而在大山深处的小山村。


        
歙县卖花渔村是徽派盆景的发源地,村名因村落形似鱼状、村民以卖花为业而得。这里是群山环抱之中的一处小盆地,四季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植物种类繁多,为盆景制作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植物资源。据考证,当地人祖祖辈辈以盆景栽培为业,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徽派盆景崇尚师法自然,最早多以规则式造型的树木盆景为主,以古朴、奇特、遒劲、凝重、浑厚为其特色,典型造型有游龙式、三台式、扭转式、疙瘩式、劈干式、屏风式等,传统树种以徽梅、徽柏、黄山松、罗汉松为主,翠柏、紫薇、南天竹、榔榆等也比较常见。从事盆景艺术研究和创作 30 多年的原黄山市林科所高级工程师黄映泉介绍,与其他流派盆景的制作技艺不同,


        
徽派盆景讲究“粗扎粗剪、剪扎结合”的造型艺术手法,重视桩苗的人工繁殖和培育,压条与养桩并举,不仅桩苗产出量大、可标准化、批量生产,永续作业,而且从桩苗阶段就可以通过压条、扦插、嫁接等方法开始造型,施艺操作相对容易,成品时就没有了人工扎缚痕迹,显得自然生动。比如梅花品种,经过花农长期选优、人工嫁接、压条存异等方式培育,颜色从紫红、朱红、粉红到粉白、素白、淡绿、浅黄等,一应俱全;花型有单瓣、复瓣、重瓣、台阁等,绚丽多彩,连园艺界公认已绝迹数百年的黄香梅,也奇迹般地再现于徽派盆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