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划分为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唐末十雄并起; 第二阶段:梁、晋、吴、蜀四分天下; 第三阶段:后唐独大; 第四阶段:后晋-后汉-后周、南唐的南北对峙; 四五阶段:北宋逐步统一。 唐末宋初第一阶段:唐末十雄崛起,分别为晋王李克用、梁王朱温(全忠)、吴王杨行密、蜀王王建、岐王李茂贞、吴越王钱镠、刘仁恭、马殷、王审知、刘隐。十雄尚未进行下一步的兼并,朱温便取唐而代之,于是唐朝结束时并未形成汉朝解释时的三足鼎立格局。 唐末宋初第二阶段:梁晋吴蜀四分天下,在朱温代唐前后,唐末十雄间的实力已有此消彼长的趋势,其中以河东晋王的走势最为突出,唐亡时晋国受到梁国的极大打击,局限于山西中部一隅,然而短短数年后晋国便东征灭燕国,南征讨梁国。这一阶段,梁国虽然由盛而衰,但仍是南方楚国、吴越国、闽国称臣的宗主。其余各地,吴国、蜀国都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盘,还有开拓。 唐末宋初第三阶段:后唐独大,经过四方角逐后,晋国百战灭梁,宣称继承于唐朝,史称后唐,接着又灭了蜀国,同时期的吴国处于改朝换代的前夕,对外作为不大,其余如吴越国、楚国、闽国、汉国在长期的较量中落入下风,一直低迷度日。原本的梁晋吴蜀四分天下,此时后唐以一灭二,天下四分已得三分,但是后唐也由盛转衰,没能继续统一的步伐。 唐末宋初第四阶段:南北对峙,后唐被联合了契丹的石敬瑭所取代,占据四川的孟知祥也独立,诺大的后唐一分为二:后晋国、后蜀国(严格说还不止两个,西北归义政权、河西回鹘政权也在原本自立的基础上进一步独立了)。几乎在北方后唐覆灭的同时,南方吴国也进行了改朝换代,李昪也自称继承于唐朝,史称南唐。在由大部分统一局面又走向天下纷乱的此时,南方唐国、北方晋国(后面是短命的后汉国,再后面是后周国)是其中实力最强的两方,几乎形成南北朝格局。南唐极盛时,兼并了楚国、闽国,而后蜀国无所开拓,吴越国岌岌可危,南汉国也已分裂出安南越国,南唐成为事实上的南朝,北方后周继承于后汉,但已分裂出北汉国,南北对峙局面看起来是势均力敌。 唐末宋初第五阶段:北宋一统,当南唐与后周要二分天下时,南唐却走向了下坡路,后周仍继续前进,此消彼长,到赵匡胤代周为宋时,北方宋国的优势已经完全体现出来,接着北宋首先灭掉失去作为的后蜀国、狭小的荆平、纷乱的湖南,其次进攻衰落的南唐、南汉,最后让弱小的吴越国自动投降献土,挥师北上灭北汉。北宋从960年到979年用了将近20年时间,基本统一了唐末十雄以来的割据,但仍有大量不足:一为安南越国、二为定难夏国,三为河西的回鹘和归义(河西回鹘于890年自归义政权分离而来)。此三地未平,酿致西夏国的崛起和安南国的独立,唐末割据的余波仍然未了。 在唐末五代分裂之前的大一统帝国 大梁王朝, 大蜀称帝,唐朝晋王割据,唐朝吴王割据(后称国王),梁朝归义割据(先称帝后归附),梁朝燕王割据(后称帝),梁朝岭南割据(后称帝), 于阗李朝,契丹国。 李唐第三王朝(从唐高祖到唐睿宗是第一王朝,从唐中宗到唐哀帝是第二王朝) 南汉称帝、杨吴称帝、后唐楚王割据、后唐吴越割据。 七国演义:石晋、南唐、孟蜀、马楚、南汉、吴越、王闽。 五国演义:南唐、后汉、孟蜀、马楚、南汉。 后汉吴越割据、南汉静海割据。 大周王朝, 孟蜀称帝,南汉称帝,周朝江南割据(先为南唐称帝、后败而臣服),周朝吴越割据,南汉静海割据。 大宋王朝 宋朝江南割据(后被宋攻灭)、宋朝吴越割据(后献土入朝)、宋朝瞿越割据、辽朝北汉割据(后被宋攻灭) 新三足鼎立(曹魏 蜀汉 东吴为前三足鼎立,北周 北齐 南陈为后三足鼎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