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苦守候十一载,终于盼到自己的年份。尽管在十二生肖中座次在后,但与那些没有入列的同类相比,我辈还是幸运的。以生物学分类,我们属于鸟纲。鸟本属于天空,不应立足大地。只可惜我们空有一双翅膀,不能翱翔苍穹。除了羡慕雄鹰振翅高飞,只能暗自神伤。既然不能天高任我飞,那么就用双脚感受大地的厚重,继续演绎精彩。 在整个生物链条中,我们极其普通,但与伟大人类相处的历史最为长久(迄今已有七八千年),而且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古代典籍的记录就是很好的证明:《说文解字》“从隹,奚声,籀文从鸟”,《汉书·五行志》“鸡者,小兽,主司时起居人”,《礼记·月令》“食菽与鸡”,《易·说卦传》“巽为鸡”,《周礼·大宗伯》“工商执鸡”......不管人类历史怎么变迁,朝代如何更迭,但我们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自己的文明谱系中书写着自己的历史,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作为现今世界喂养最多的一种家禽,因为命运使然,我们只能扮演刀俎上“鱼肉”的角色。“无鸡不成席”说明我们对人类餐饮文化做出的贡献。从史料记载看,我们与人类的餐饮结缘,成为“盘中餐”的历史十分久远,《礼记》的“鸡羹”,《楚辞.招魂》的“露鸡”,《齐民要术》的“五味鸡脯”,《新唐书》的“鸡球”,《武林旧事》的“润鸡”等佳肴记载就是有力的佐证。 不过,除了满足人类口食之需,我们好强争斗、惹是生非、打架斗殴的天性还被人类充分利用。在人类正义战胜邪恶的战争史上,我们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古今中外,出“鸡”制胜的佳话如数家珍:古埃及人驱鸡“纵火”,大摆“火鸡阵”,古罗马远征军“放鸡乱敌阵”,我们对有害气体有敏锐的感应力,被用作探测神经性毒剂的排头兵。同时,我们对气候和时间的感应比一般的生物要强,人类根据我们的身体征候变化预报天气变化,预测地震发生:古籍有“置雉于舟中候阴晴,天将晴则雉尾直竖,将雨则雉尾下垂”的记载,《本草纲目》有“其鸡也知时刻,其栖也知阴晴”的条目,民间用“鸡飞上树”判断地震的前兆。另外,由于行走于自然,汲取天地之灵气,我们身上几乎全是宝,极具药用价值:肉“其性平味甘,功能益五脏,补虚损,健脾胃,活血、调经”;蛋“性和味甘,养阴补血,补脾胃”。不过由于我们的营养物质大部分为蛋白质和脂肪,吃多了会导致身体肥胖;且肉中的胆固醇含量最高,它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虽然味美,可不要贪嘴。 聊完了作为物质的我们的价值后,下面应该谈谈我们身上的优良品质和被人类赋予的精神文化的意义。别看我们没有高颜值,但我们具有骨气和节操,被称为“五德之禽”。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这样评价:“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时报晓,是信德。”为了很好地践行这“五德”,我们必须放低自己的身段,在卑微的位置上默默奉献着青春,乃至生命。正是有感于我们具有的优秀品质,成为文人墨客钟爱的对象,作为他们抒写情志不可或缺的文学形象,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蕴也就不难理解了。古今中外典籍中把我们作为思想情感承载的作品数以万计,顺手拈来的妙文佳句足可“沁人心脾、豁人耳目”。“风雨潇潇,鸡鸣胶胶”“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纪德名标五,初鸣度必三”......一幅书写着我们名字的画卷可以无限地延展,为浩繁的文学画廊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景。除了文学苑囿,在文化长廊也被赋予特殊的蕴味:典故——报国赤诚的闻鸡起舞,攀附权贵的淮南鸡犬等;对联——鸡随犬行,遍地梅花竹枝;羊跟马走,连路松子桃桃......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我们只是万物之林中极普通的存在,属鸟而不能飞,我们只能脚踏实地为人类服务着、奉献着,过去如此,现在这样,以后依然,不离不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