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甸温泉湿地文化沙龙

 往事如烟810 2017-01-23
林甸山东屯的“闯关东”记忆(二)
作者:婚姻恋爱微刊 林甸往事  来源:本站  时间:2017/1/22
   

    “当时俺屯一共280个人,最后点了点还剩了60多个人。带队来的干部劝大家不要走,这里有这么多的地,不用愁以后没有好日子过……”丰收村支部书记张尽勇说,改革开放以后,家家户户养奶牛,现在,每家人均收入50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闯关东前现找婆家

     今年73岁的梁茂菊大娘,是280名垦荒志愿者中的一员。

    “俺是党员,啥事儿必须带头!”梁大娘说,当时,有40多个妇女报名来北大荒,后来听说北大荒冷,狼多,就都不来了,只有她自己还是坚持要来。父母怕一个女孩子出门不安全,就为她在垦荒志愿者中选了个对象。

  1956年农历的三月初二,白天还在初级社推拉单轮车往农田送粪的她,当天晚上,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和对象向毛主席像鞠了三个躬后结婚了。次日大清早,她便和新婚丈夫踏上北上的火车赶往北大荒。

  “那时候不是宣传了吗,到北大荒来,把北大荒变成粮仓,你们到那里去安家落户,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这么讲,俺还记得一些。一个人一个牌子,就和解放军似的,上面写着垦荒队员,就这么来的。”梁大娘回忆说,那时候在这儿,人少了晚上都不敢出门。不光经常听见狼叫,还经常见到四五只狼嗖嗖地从外边跑过。野兔、黄羊、黄鼠狼、狍子更是随处可见。

  垦荒志愿者们利用农闲时间,自己脱土坯,建土房,陆陆续续地从阴冷潮湿的马架子中搬了出来,尽管是一个屋子住四家,十几户人家住在一栋房子里,但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梁大娘笑着说:“别看那时候俺俩结婚了,刚来的时候,‘马架子’少,大家都分开睡。一直到有了房子以后,夫妻才算团圆了!”

  至今,梁大娘仍然住在半个世纪前开荒时建的老房子里,室内没有什么摆设。笔者看到,在现在的丰收村,像梁大娘这样古老的土房少之又少,对此,梁大娘解释说,这房子住着很舒服,冬暖夏凉,留下这样的房子,也想让后代们知道当初创业有多苦多难。                

关东冷差点冻死孩子

  5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在人的一生中却是一段漫长的过程。半个世纪过去了,今天,我们走在丰收村的街头时,见到的年轻人已经是当时垦荒队员们的第三代、第四代人了。看到孩子们的幸福生活,张秀兰老人长长地叹了口气说:“孩子能活下来真不易啊,那时候孩子都差点被冻死,遭老罪了!”

  “开荒队员中男的多女的少,200多男的才10几个妇女。”张秀兰在开荒志愿者的介绍下,与丈夫相识,并在1956年农历七月十六结婚。

  “那时候结婚简单,连衣服都是借来的,买上两元钱的糖,大家凑到一起说笑一会儿,就算结婚了。”张秀兰老人说到这里,禁不住笑了起来。

  虽说是两家一间房,南炕一家北炕一家,可总比“马架子”强多了。还没等新建房子里的炕干好,张秀兰就和丈夫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房。

  1957年农历腊月初一,张秀兰的大儿子出生了。“那时想找块儿布头都困难,孩子没衣服穿,就向老乡们要些旧衣服给孩子改小衣服。”

  屋子冷,怕孩子挨冻,晚上睡觉的时候,她就把孩子蒙在被子里,时不时地撩开被子给孩子通气。

  “怕冻着怕冻着,孩子还就冻着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孩子的一只脚冻坏了。”从那以后,张秀兰几乎每晚都睡不上个安稳觉。一天晚上,她迷迷糊糊中一觉醒来,被窝里的孩子没有了。慌乱中,她在被子的外面摸到身体已经僵硬的孩子,可无论她怎样哭喊,孩子都没有反应。后来,在老乡的帮助下,才算把冻昏的孩子救了过来。

  短暂的走访结束了,而老垦荒队员们的故事依旧在延续,他们艰难地从困苦中走了出来,有泪水也有喜悦,有悲伤也有欢乐……这是个几乎已经被人们忘记的特殊群体,但他们为北大荒作出的贡献,却是一段不应该被忘却的记忆。

 

来自婚姻恋爱微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