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前中国发动机质量太次,由此引发的事故能占到飞行事故的一半

 命馨甘 2017-01-24

中国经常嘲笑印度人的“不靠谱”,根据统计在过去的10年中印度空军损失的各种类型的飞机(飞行器)超过了200架,平均每年超过了20架,这一数量大大超过了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的数量,所以印度空军有一个不太好听的外号叫做“寡妇制造者”。

军事专家谷火平介绍,其实不能仅仅嘲笑印度战机事故频发,在一个特定的时段中国空军也好不到哪里去。1952年至1983年,在中国空军发生的战机等级事故中发动机质量问题要占到48.3%,几乎达到了一半。而世界飞行事故中,由于航空发动机造成的仅占4.5%,等于说那30年中国航空发动机事故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0倍多。

中国发动机工业其实起步很早,但是由于战略发展方向出现了选择性错误,导致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可以说被耽误了20年。这20年的宝贵时间使中国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但是收获却不是很大,最关键的是进一步拉大了中国与先进国家航空发动机技术的差距。

回顾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发的艰辛历程,就不能不提到涡扇6。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进行涡扇发动机的研发。涡扇6的研制项目代号为910工程,于1965年完成方案论证。历经三次上马,五次转移加工生产地,并最终因为歼9和强6相继下马而夭折。截至1983年,20多年的时间里总共生产四批10台试验机,完成300项零部件试验,试验时间3万2千多小时,整机试车334.1小时。

20多年的时间里,涡扇6最终没有形成成果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研发经费严重不足,由于这段时间中国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所以投入的研究经费实在是过于有限。美国F100研发耗资11亿美元,法国M53研发花了7亿美元,英国RB199发动机研发花了6.6亿元;而涡扇6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累计使用研发资金1.2亿元人民币,按当时官方汇率计算不过才0.6亿美元。

但是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过高的目标和相对薄弱的工业基础使涡扇6的研制困难重重。当时的技术指标就像“橡皮泥”一样变来变去,一会儿要求装备涡扇6的战机具有非常好的高空高速性能,实现速度3马赫,升限3万米;一会儿又要求突出亚音速、跨音速性能,要拥有很强中低空狗斗能力,这种可以说“截然相反”的技术指标要求也让工程师们无所适从。(谷火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