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争史话:淮海战役中的强攻运河铁路桥(作者:常云龙)

 文化佳园 2020-09-08

    1948年9月25日, 中央军委决定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至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内,打一场大决战——淮海战役,并作出“第一个作战目标,应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的作战方案,因此运河天堑,在作战前期的地位举足轻重。

     11月6日,注定是令人难忘的一天。这一天国共双方,都有较大动作。这边华野数十万大军挥师南下,直扑驻扎在新安镇一带的黄百韬兵团,即国民党军第7兵团。而此时的黄百韬军团却接受徐州军事会议,东西部队向徐州收缩,集结于徐蚌线上,以便于同解放军进行决战的命令,于第二日紧急西撤,往徐州方向转移。11月8日,撤离与追堵正式展开,淮海战役全面展开。

    京杭运河,河宽水冷难以泅渡,慌乱中黄百韬军团,竟然没有在河上搭建一些浮桥,舟桥,千军万马因此只能一起挤上唯一通道:运河铁路桥。同时过桥的不仅有黄百韬军团,还有驻扎在海州李延年绥区的官兵和大批官僚、地主和随行人员以及学生等难民2万人,加起来共十余万。人多桥窄,个个都争前恐后,踩死踩伤跌下河中之人,不计其数。

    黄百韬兵团渡过运河的顺序依次为64军、兵团部、44军、25军、100军,其中63军见渡河缓慢,撤离瓦窑,主动向南绕道窑湾,意欲渡河,9日夜在窑湾被围,12日拂晓被华野1纵、9纵、11纵歼灭在运河东岸。本文重点描述断后的100军,因为华野官兵强攻运河铁路桥,主要是与100军进行的.

    此次过桥,第100军的任务是掩护各军辎重给养过河。对此军长周志道异常焦虑,唯恐自己的部队不能完全过桥,就会被仅仅追赶赶来的解放军吃掉。果然,用了整整一天才护送完军需辎重过河,急于撤离的25军却早早地要把铁路桥炸掉(虽然后来桥被何人所炸不得而知),使得到了9日晚,第100军的第44师主力第130、第131团和第132团一个营,被丢弃在运河东岸过不了河。

    黄百韬兵团的西撤,打乱了华野的作战计划,令粟裕十分着急,他立即命令部队“不怕打乱建制,不怕伤亡,不怕困难,不怕疲劳,不怕饥寒”全力追堵,在徐州以东地区展开了一场追击战。11月8日至10日的追击中,在今新沂、邳州境内发生大小10多场战斗,其中堰头(今属新沂市草桥镇)、八杨(又名八家杨,今属邳州市运河镇)、官湖(今属邳州市官湖镇)、运河铁路桥桥头等处的战斗尤为激烈。(见张立春《淮海战役中的徐州战事》)

    而华野8纵69团指战员,为了对黄兵团的过桥部队进行拦截,并占领运河铁路桥,防止敌人破坏,由8纵政委王一平直接指挥,经过30小时急行军,以最快速度赶到并隐蔽到了运河岸边,了解敌情,随时发动攻击。

    其实在此之前,即8日下午2点左右,华野小股追击部队也早早赶到了运河岸边,并对过桥的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攻击。100军的后卫部队第44师在运河东炮车镇驻留。后来接到“在炮车不必停留,继续西进”的命令,才于8日晚赶到运河铁路桥,然后按照军部命令部署第130团、第131团、第132团分别驻守在铁路桥东的八家杨村、八家杨左后侧某村、八家杨南赵村。师部在八家杨南赵村警戒 并指挥。

    8日下午9时,8野第69团1营2连将士,率先发起对驻守在八家杨村敌44师130团200多名正在吃晚饭的官兵突袭,一举将敌1个步兵连和1个重机枪连包围,强烈的军事和正式攻势,使这两个连缴械投降。但是也因此引来了130团其他连营的猛烈还击,战役一场激烈艰苦,运河铁路桥争夺战正式开始。

    八家杨村战役何等艰苦,百度廖耀湘吧署名廖耀湘的《运河大撤退》文章这样记载:“解放军的第69团虽然英勇顽强,但和后来华野主力在碾庄圩所遇到的困难一样,他们遭到了国民党军凶猛火力的压制。此时的第44师,8000多人猬集在八家杨村附近不到5平方公里的地段上,不算步马枪、冲锋枪,仅是机枪就有约200挺,即使把这些机枪平均分配,每1平方公里上也有40挺,也就是平均每2.5平方米的地段上就有一挺机枪,这样大的火力密度,没有重炮掩护的解放军仅是以血肉之躯进行冲击突破,伤亡可想而知。所幸这路解放军是作战一向机灵的华野8纵部队,看到第44师依仗优势火力顽强固守,迅速地因敌制宜改变了猛冲猛打战法,9日这天主要对第44师采取监视牵制的态势,同时用电台呼叫纵队主力速来歼灭第44师。”后来第44师师长刘声鹤,命令第131团火力支援第130团,又命第132团一个营前往八家杨增援,战势更 为激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