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是日升日落,朝阳黄昏,当冬阳以温暖的姿势覆盖着这座位于黄河岸边,邙山之中的小村落时,一切还是久远平静留下来的痕迹。 魏家坡,一座曾经风云显赫,也曾没落沉寂的古村,依山临河,黄土为基,风雨百年,略显沧桑。近几十年来,村外是当代风格的农村房屋,村内则是明清老宅子,自北邙通往洛阳的一条大道临村而过,若是外乡人打此路过,不是仔细打探,只恐怕还看不到这个村落的精髓。 ![]() ![]() ![]() ![]() ![]() ![]() ![]() 魏家坡近几年重新被人们追捧,一是它有着得天独厚,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二是在大力推广“乡村旅游”概念时,老民居,老物件的文化价值重新被人们做出评判。 虽然是冬天,不少魏家坡人还是保留着“乡亲”的生活习惯,村头三五成群扎在一起聊天晒暖,老人则靠着墙边抽烟,时时有小孩子们兴奋的来回奔跑游戏,不知道谁家的狗,也在人多的地方撒欢。 ![]() ![]() ![]() ![]() ![]() ![]() ![]() ![]() 魏家坡古村落是魏氏家族兴盛时期建设的住宅群。明末清初,一魏姓家族从黄河对岸济源迁居此地落脚,几经发展,族群至乾隆年间开始兴盛,现在所保留的民居建筑也多建于乾隆年间。游走于此,古村落两头各有一株300余年的国槐,整齐划一房屋基本在一条水平线上。据记载,魏氏家族兴旺时达230余口人,先后出过4名诰命夫人、26名七品以上官员,可谓家族发达。 ![]() ![]() ![]() ![]() ![]() ![]() ![]() ![]() 沿着村道仔细探寻,南北两侧院落大小不一,透过紧闭的门缝,能看到青砖灰瓦的院子内景,古街长约180米,正宅16所分布两侧,、现有靠山窑26孔、天井窑院8处、房屋248间。村落的公共设施完备齐全,祠堂、私塾、磨房、花园、织造院、车马院及仆人住所等。宅院内保存有大量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及匾额。其中一宅院门楣上刻有“祝三多”的砖雕,寓意多寿、多福、多男子。一宅院门楣上是“福禄寿”。 ![]() ![]() ![]() ![]() ![]() ![]() ![]() ![]() 向在墙根晒太阳的老人打问魏家坡的“秘史”,少不了按洛阳规矩,恭恭敬敬掏出一支香烟递上,这是第一道“规矩”,同龄人之间,或者对待下辈,称为“掏烟”,对于长者尊者,则为“上烟”。依然恭敬地俯身开口,一声浓浓的洛阳口音“老哥”,“老叔”喊着,一段历史故事,就在乡音中开始讲述。 永远忘不了在福建土楼,一个农家女得知我们来自河南洛阳时流露的一份惊喜:你们是洛阳的,老人们说,我们这里人当初就是从洛阳来的。 河洛郎, “河洛郎”…… 一声呼唤一寸肠, 夜夜敲梦乡。 ![]() ![]() ![]() ![]() ![]() ![]()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