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归侨的故事(第125篇)芝萬宜-承载印尼归国华侨青少年理想的海轮

 梭罗河 2017-01-24
 
 芝萬宜(TJIWANGI)


(编者按)

建国初期, 印尼华侨青少年回国乘坐的海轮, 除了“美上美”,“光华轮” 外,  还有由“荷兰皇家远洋轮船公司”(Royal Interocean Lines,RIL)的“芝”字系列船只运营。据知,早期有“芝渣连加”(Tjitjalengka)和“芝巴达克”(Tjibadak), 自1950年後有“芝萬宜”(Tjiwangi,14,000吨)和“芝利华”(Tjiluwah,约9,000吨),後两艘船是属于RIL和KCJPL(Koninklijke Java-China Paketvaart Lijnen)即'渣华轮船公司’的。

半个世纪过去 , 当年的同学少年, 如今已白发苍苍, 英雄的海轮 , 也早已不复存在, 但是, 对“芝萬宜”,“芝利华”,“光华轮”,“美上美”等海轮的美好记忆却让历史的亲历者永记心间。

英雄的海轮,曾经承载着印尼归国华侨青少年的理想,憧憬和对祖国的赤胆忠心高歌远航,她是我们刻骨铭心永远的青春记忆 , 人生道路不可忘却的纪念。

 脚登印尼人字拖鞋的作者苏门答腊与母亲、哥哥、姐姐在“芝萬宜”上的合影


老归侨的故事(第125篇)

 芝 萬 宜 - 
承载印尼归国华侨青少年理想的海轮
            
   图文- 苏门答腊(印尼归侨)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从印尼回国读书、参加祖国建设的人都知道,载着他们梦想、追求,踏上祖国土地的是渣华轮船公司的“芝利华”和“芝萬宜”号客轮。当年我国驻印尼大使黄镇将军第一次赴印尼就任,也是搭乘“芝利华”客轮到达雅加达开始了他的外交生涯。

在1959年, 姐姐是搭乘“芝萬宜”号客轮回国求学的,姐姐离开印尼的时候没有和父亲打招呼,自己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办好了回国的一切手续,收拾了自己的简单行装,买了一张统舱票就登上了“芝萬宜”号客轮。

她们是唱着《共青团员之歌》驶离了印尼:“我们再见吧亲爱的妈妈,请你吻别你的儿子吧!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再见了亲爱的故乡,胜利的星会照耀我们,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她当时是充满了对祖国的向往,对前途的期望,她可能自己也没有想到,这是一条不归路,再想回到生她给她乳汁的土地是不可能了,印尼政府的政策是华人要回国读书,必须保证不再回印尼,现在姐姐已经退休,她再也没有回去过。

当时舅舅参加建国十年大庆印尼华侨归国观光团,和姐姐同乘“芝萬宜”号客轮,舅舅坐的是头等舱,他们在同一条船上却无法见面,坐统舱的人是不能去头等舱的。统舱就象一个大仓库,里面是一排排的帆布床,“芝万宜”号客轮驶离新加坡后就进入了南中国海,茫茫大海风高浪急,统舱里摇晃的很剧烈,海水不时的从统舱的小圆窗户灌进,姐姐在统舱里躺了六天吐了六天。

到香港后“芝萬宜”号客轮停泊在维多利亚湾,姐姐当时多亏有姨夫的妹妹帮忙,如果没有她恐怕姐姐是连船都下不来了,他们下船后就乘驳船到九龙半岛,又从尖沙嘴的火车站乘火车到达罗湖。

我不知道当姐姐过了罗湖,踏上祖国的土地,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时的心情,我想可能更多的是好奇吧,当年她才15岁。

从印尼回国海关有规定,可以带几大件,自行车、照相机、手表、缝纫机,其中有一件免税,姐姐没有钱所以她除了自己必要的生活用品,一件大件都没有带,当时她怎么就不知道把免税指标给卖了呢?在进深圳海关时,检查很严格,所有的行李都必须打开检查,姐姐的箱子让海关人员刚起开一个钉子时,她马上告诉海关人员,我的父亲在外交部工作,当时检查行李的人马上把钉子又敲了回去,就这样姐姐顺利的通过海关,我到现在一直想问姐姐,在她的行李中有没有马恩列斯和毛选,后来总是忘记。

我们1960年随母亲回国就比姐姐幸运多了,我们乘的也是“芝萬宜”号客轮,我们的船票是使馆给订的头等舱船票,我当时还很小。记得当时船离开码头时,船上码头上告别声不断,船上的人们往船下抛着长长的、五颜六色的彩条,场面非常漂亮,犹如一道道彩虹飘向码头,也许这也是船上的人们最后一次告别自己的第二故乡。一个星期的航程,我没有感觉到晕船,妈妈天天抱着我在船上玩,只记得有一天晚上全船进行救生演习,汽笛长鸣场面很紧张,我不懂得是怎么回事,稀里糊涂的和大人跑来跑去,最后累了就在母亲的怀里睡着了,救生演习是什么时候结束的我也不知道。

几百年来在这条古航线上,郑和率领他的船队走过,而更多的是破木帆船载着关在木笼里的“猪崽”,他们在家乡生活贫苦,被人贩子卖到南洋,一生做着苦力客死异乡;也有过番客买一张船票,飘泊到南洋掏金,希望有一天荣归故里、光宗耀祖。他们一代一代的走过风雨岁月,新世纪的曙光,人类的希望使他们也加入上个世纪人类变革的大潮,他们也在呐喊,也溶入潮流去追求希望,也许那些固守家业、默默过着祖辈留下的生活方式生活的人们,他们今天的生活更安逸。但是物质与精神、理想与追求今天又应该怎么来界定呢?

除了“芝利华”和“芝萬宜”号客轮载着大批有志青年回国投身祖国建设,当年还有大批的归侨是坐着我们政府派出的难民船接他们回国的。历史过去了,今天从北京到雅加达的飞机早上飞下午到,“芝利华”和“芝萬宜”号客轮在新加坡也给改成了货轮,大家在新的空中航线上飞来飞去已经不需要理想与追求,只有走亲戚和“钱途”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