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岁开始学做教育的她,把70﹪精力用在与学生沟通上|书摘

 盛_王_朝 2017-01-24

感谢您关注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的“中国教育报”关注我们

一位将30%的精力用于知识传播的老师是好老师吗?

如果我再告诉您,他将另外70%的精力全部都用于与学生交流沟通,洞察学生,为学生养心,那么他是好老师吗?读完今天的书摘您会发现,原来教书和教育还真的有区别。

40岁开始学做教育的她,把70%精力用在与学生沟通上|书摘

爱做班主任的张老师

那天,我和本校英语教研组长张老师谈工作。我们谈了很长时间的课程改革,末了,她突然说一句,“其实,我最喜欢做的还是班主任”。

她的话让我很是惊喜,这年头,如果没有外在经济刺激或行政安排,真心喜欢做班主任的老师真是不多。许多老师做班主任皆是被学校安排,特别是年轻教师,刚工作不久,资历尚浅,只能接受学校任命。能够尽职尽责完成工作、维持局面,已属不错。

教育中的30%和70%

我对她说:“我记得你以前做班主任时就挺有想法,一直致力于为学生成长搭建各种平台。你在一篇文章中也说过,所谓班级,就是学生成长的舞台。”

她微笑着摇摇头说:“还不止于此。”

我看着她,等她说下去。

“您知道吗?我现在教学,在知识的传授上只花30%的精力。” 她说。

“那另外70%呢?”我问。

“另外的70%,我都用来和学生沟通。不是一般的沟通,而是那种很细微的内心深处的沟通。”

“孩子的心灵,是一个多么丰富的世界!我们多少老师根本就不了解!有一个女生,在小学时功课全优,绝对是老师心目中的优等生,升入中学后,竟然连续两周拒绝做作业。有谁知道她心中的苦楚?我们学校的孩子普遍家境富有,家里有房有车,吃穿不愁,可是他们心里的那种压抑,那种苦闷,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抗拒,我都能体会得到。我有时会想,我们学校的学生负担已经算很轻了,老师已经算开明了,孩子的压力还这么大,那如果是普通学校的孩子,岂不是更苦?”她说。

我深受感动,赞赏她说:“沟通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语言,包括手势、面部表情等身体语言,第二个层次是思想,第三个层次是心灵。你已经直达第三个层次了!”

张老师谦虚地笑笑,说:“我还没那么厉害。不过确实会一句话就把学生说哭了,或者说笑了,而且知道他们为什么哭或者笑。”

能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欢乐与痛苦,这才是老师真正要做的,这也是教育的重要目的。

40岁开始学做教育的她,把70%精力用在与学生沟通上|书摘

育人是养心的工程

师本佳人,当以育人为己任。

教育的秘诀在于一个“养”字。养什么?养“心”。养鱼先养水,养树先养根,养人先养心。

我问张老师:“在你眼里,我们学校教育好的地方是什么呢?”

她回答:“有一批好的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给学生以宽容并对学生心灵产生影响。”

我细细体会她这句话。“能举几个例子吗?”我问。

她说了几个名字,然后补充说:“放在其他学校,这些老师可能都会被看成奇葩。”

我必须承认她说的是事实。

其实张老师自己也颇为奇葩:作为学科教师,将30%的精力用于教学,70%的精力用于沟通,学科成绩能有所交代,但更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去触碰学生心中最敏感的部分。

40岁开始学做教育的她,把70%精力用在与学生沟通上|书摘

老师的洞察和宽容

在我看来,张老师很好地诠释了教育的两个要素:洞察与宽容。

你去观察一个山洞,一般只能看到洞口的情景,洞里面的状况,需要用心去体察。孩子的内心世界,就需要我们用心体察。有人将洞察力比喻为开“心眼”,也就是一眼就能够看到内心。洞察力分为两种,一种是天赋,例如在艺术方面,有些艺术家对世界的感知与常人完全不同,却更为深邃;另一种则是觉悟,人人皆可掌握,但是需要长时间的体验、思考以及自我突破。

世界就在那里,我们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宽广。洞察即是开阔我们的眼界,因为我们太习惯于视而不见,到最后竟麻木不仁。好的教育一定是主动的、积极的、明察秋毫的。我们需要看清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帮助人自我认识、自我觉悟、自我实现。

宽容是对洞察必要而有益的补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缺乏宽容的洞察令人望而生畏。有了宽容的洞察,便会成就雪中送炭,一笑抵千言。

张老师所提到的那些让学生受益良多的教师的宽容,皆是洞察之后的宽容。它们恰如甘露,洒在学生的心灵,让那些在成长的过程中受过伤的心得到疗愈。教育是养心,养心,其实就是一种疗愈啊!

柏拉图说,教育是使人灵魂转向的艺术。洞察是灵魂的眼睛,宽容是灵魂的外衣。洞察让我们看清方向,宽容则让我们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师本佳人,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生命、灵魂与精神成长,什么时候,当张老师这样的教育工作者成为大多数,不再被看作奇葩,学校才真正成为温暖的地方。

40岁开始学做教育的她,把70%精力用在与学生沟通上|书摘

实习编辑 | 李丹

责任编辑 | 齐晓君

文章节选自万玮著《40岁,开始学教育》 原标题《师本佳人》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就给小编点赞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