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传一刻】第124期:颜彪华-谈谈薯蓣丸

 乐山有大佛 2017-01-24

1.真传一刻:十五分钟,尽得中医真传

2.中医人物志:观医林人物,各领风骚

3.一缕书香:品岐黄旧卷,再阅新章

4.课程报名:得明师点拨,节节成长

颜彪华,全国首家中医师集团明医汇创始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硕士,原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中医师,深圳市第三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


自幼受家父及当地名医张耀华先生影响接触并喜爱中医,从一部《医宗金鉴》的启蒙开始走向了中医的求知之路。勤于问道,遍访明医。勤于临证,善于独立思考。临床重经典而不囿于经典,喜经方而不囿于经方,崇中医而不囿于中医。


临床针药并用,擅长治疗妇儿疾病,对脾胃消化系统疾病及代谢性疾病有一定的心得,擅长应用传统针灸治疗多种痛证与杂病。目前正致力于中医儿科的临证与研究。


中医家推荐


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并治》篇, 主治“虚劳诸不足, 风气百疾”。本方叙症较简, 但药物达21味之多,很多医家统而言之“气血阴阳俱补”、“扶正祛邪”,恐未能尽解仲景深意。本文颜彪华老师从薯蓣丸条文、源流、药解、方剂结构,及整个虚劳篇演变等方面,全面阐述了自己对薯蓣丸的理解,相信大家看过后定能有所启发。


整理讲稿:


今天,我想跟大家谈一谈薯蓣丸。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是我对薯蓣丸条文的初步理解;第二,是对薯蓣丸源流的初步梳理;第三,是对薯蓣丸部分用药的理解;第四,是薯蓣丸方剂结构的初步分析;第五,是结合整个《金匮要略》虚劳篇,谈谈对薯蓣丸的认识;最后,我还想谈谈今年运用薯蓣丸的一些体会以及对于丸剂的一些思考。


一、对薯蓣丸条文的初步理解


薯蓣丸条文:“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张仲景所有条文都是惜字如金,每个字都有每一个字的用处和表达,所以理解这个条文,我们不能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字。事实上,我围绕“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这九个字也做了一些了解和研究,“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其实这里面讲了病因、病机,也讲了这个疾病。首先,虚劳,由虚劳导致的不足,叫“虚劳不足”,这就是病机。其实这里面也包含了病因,虚劳虚劳,就是因劳致虚,所以我们也要联系到虚劳篇里面的条文,结合五劳七伤来进行理解。这个劳就是代表五劳七伤,也包括下文要提到的五劳六极七伤,包括《外台秘要》、《千金要方》,只是提法不一样。然后“风气百疾”,就是讲这个疾病的名称。还有两个字,一个是“百”、一个是“诸”,这两个其实示范了薯蓣丸很宽阔的应用范围,也是今年我开了这么多薯蓣丸方子的一个前提。


这样下来,我们梳理一下条文:“虚劳”,我个人理解就是因劳致虚,虚是病机,劳是病因,虚有脏腑经络、阴阳气血之分,劳有五劳七伤六极之说,所以由劳伤所导致的脏腑经络、阴阳气血一系列劳损的症状,称之为“虚劳”。结合《金匮要略》对于虚劳病因的论述,辨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第十八条,“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就讲了五劳七伤的这个概念,说明虚劳不足的一个致病因素。


关于五劳,有几种说法。在《素问》里就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这是从我们的生活方式方面来谈。《千金要方》里指志劳、思劳、心劳、忧劳和疲劳。《外台秘要》更突出心肝脾肺肾五脏之劳。其实我们想一下,这里面讲的都是一样的,《素问》讲的生活方式导致的劳损,就是“过用”导致的劳损。志劳、思劳、心劳、忧劳和疲劳,属于情志对于人体气血津液的影响,心肝脾肺肾是从脏腑定位而言。所以只是角度不同而已,共同说明“虚劳”当中“劳”的概念。 

另外,就是六极,我翻了《外台秘要》和《千金要方》,两者的描述都是基本一致。《千金要方》里面讲“气极、血极、髓极、骨极、精极、筋极”,《外台秘要》讲“气极、血极、骨极、精极、筋极、肌极”。这就是说六极”是人体各种气血津液物质和各种组织结构的一种虚损。 

然后再来谈一下“七伤”。因为讲虚劳,主要是从病因、病机,理着这个思路讲下去。病因就是五劳、六极、七伤。“七伤”,《金匮要略》里讲的很清楚,那就是“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千金要方》里就是在五脏伤的基础上加了骨伤和脉伤。《外台秘要》里面就说:“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形劳意损伤神,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其实就是在讲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导致虚损的一些方面。 

那么虚劳是怎么治疗的?我们还是要结合《内经》、《金匮要略》原文来了解。《素问》里是这么讲的,大的原则就是“虚则补之”,还做了一个分类:“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因为五劳有五脏之劳一说,而内伤杂病中对于五脏的定位还是蛮重要的,所以它要结合到关于五脏劳损的治疗。那么五脏的虚损是怎么治疗的?《难经》里说,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其实在临床上,这几句话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现在好多人大吃大喝,导致脾胃损伤在前,所以有时候我们晚上不吃饭或者少吃点,其实就是在调饮食。张仲景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对虚劳的病机和症状,设立了主要有八个方子,像桂枝龙骨牡蛎汤、天雄散、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肾气丸、酸枣仁汤、大黄蛰虫丸、薯蓣丸等,这些我都用过,而且有几个方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受益匪浅。


另外,风气百疾,其实是因虚劳导致的风疾和气疾。包括《金匮玉函经》里也讲了风气就是两疾病,一个是风病,一个是气病。气病是气机失调导致的,风病包括内风和外风。在《旧唐书》里也有记载,风病有好几种,气病也有好几种。《诸病源候论》里也有关于风病的记载,后来唐宋元明清的书里也都有关于风病的记载。近期我看了一篇文章,就是专门考察了“风气百疾”,确实讲的就是这个疾病。所以,“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形象地说就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就是因劳致虚,营卫功能不调,气血津液亏乏,很容易受外界侵犯,导致人体建立在虚劳基础上的各种疾病反应。


古时候所说的风病,不是指一般的外感病,更多强调的是跟风气有关的,比如变化神速等特征,所以我们常说的中风、头眩、癫狂、惊悸,甚至支节疼痛、游走疼痛,都是属于风病的范畴。气病,就是因情志、劳倦导致的嗳气、呃逆、少气,甚至抑郁等这些气机失调的疾病,都叫做气病。

以上讲了我对薯蓣丸原文九个字的理解,包括病因、病机和疾病的名称。下面,我就谈谈薯蓣丸的几个出处,供大家参考。


二、对薯蓣丸源流的初步梳理


孙思邈《千金要方》里风眩篇有个薯蓣丸方,它就是金匮里薯蓣丸去阿胶加上鹿角胶、黄芩,主治是头目眩冒,心中烦郁,惊悸狂癫。看一下这个条文,其实“头目眩冒心中烦郁,惊悸狂癫”就是讲这个风病、气病,但是其中夹热,所以它加了黄芩。这里面有几个方子,可以看一下,有些人说这个方子里有炙甘草汤、小柴胡汤,杏仁茯苓饮、当归芍药散,当然下文我也会说自己的一个理解,就是到底怎样认识薯蓣丸的组成。


然后最重要的一个方子,就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大山蓣丸,这个山蓣就是薯蓣。它的药物组成与金匮里薯蓣丸的组成是一致的,我觉得非常值得我们认真去对待,因为金匮里面的主治范围确实不是很广,所以我更多的是参考这个方后注里的主治条文互证。里面的主治是:“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具体表现肢体沉重、骨节酸疼,也表现心中烦悸、面体少色等,临床中碰到薯蓣丸的方子的时候,我经常想起马新童老师的一句话,“这个人就是气血薄”,一看就是面色菜菜的,青青的,或者就像结核病人一样,一看就是白色的,菜色的,这就是面体少色。在这里面也讲了很多气机郁滞导致的一些表现,包括少气、脐腹弦急、夜多异梦、情思不乐等;也有肺系的一些表现,比如咳嗽喘乏、盗汗;也有脾系的一些表现,包括饮食减少、肌肉瘦悴、唇口干燥;也有心系的一些表现,比如烦悸、睡不好觉;也有肾系的一些表现,比如失精、腰背强痛等。所以整体来看这个条文的话,确实薯蓣丸的主治范围概括了心肝脾肺肾五脏的虚损症状,也概括了皮脉筋骨肉五体的一些症状,所以范围是非常广的,也反映了五劳七伤六极虚损的这种状态。


大山蓣丸的适应症,其实概括起来就是三个方面。一个是虚劳,另一个是风病,再一个是气病。比如虚劳,就是我们提到的五脏虚损,五体虚劳;也表现风病的风之象,比如狂癫、眩晕、惊悸、肢体的游走性疼痛、少腹弦急等;也表现为一些气病,比如喘乏、饮食减少、心烦、少气,情思不乐、心神不宁等。所以再顾金匮里九个字,就发现这个大山蓣丸里对薯蓣丸做了一个很好的诠释。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历年来对薯蓣丸的组方结构都有很多争议,我也想听听在座各位高手的一个解读,我们希望形成一个共识,更利于我们临床上的应用。我只是死抠字眼,主要是结合这九个字来进行自己的一个理解。


我们会看到很多关于这个方子的一个分析,一个最普遍的分析是:有四君子汤补气,合用了行气的药物,有四物汤养血,有理中汤补脾阳,有小柴胡汤调节肝脾,小建中汤、炙甘草汤等。当然你要去找,能找到许多。但是,是否就是这样气血同调,四君子四物汤这样,一说肯定也是有道理,但是我们要理解原文的话,还是最好要结合同时代的书以及仲景虚劳篇相关条文来理解。


三、薯蓣丸方剂结构的初步分析


现在我就想立足于原文,对这个组方结构进行理解。既然是“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第一就要涉及到补虚,第二要祛风、理气,第三个知道气血亏损导致一定的淤滞,所以要活血祛瘀。我查了一下,觉得陈修园讲祛风、补虚、破瘀这三纲鼎足,是不易之准绳,就讲了虚劳诸不足,夹风气的一个治疗原则。


第一个,先谈谈涉及到补虚的几张方子


薯蓣丸里面包含了一张最重要的方子,就是炙甘草汤。薯蓣丸里这些药物,炙甘草、桂枝、麦门冬、地黄、阿胶、人参、姜、大枣,除了没有麻仁,这就是一张炙甘草方。炙甘草汤最大的特点就是补虚,很多脉管炎、静脉血栓等都会用到,我基本上是原方原用。另外,再谈一个药物,我也是从马新童老师那里得到的一个启发,很多送服办法、粘合剂等当中本身也包含了一味药,那就是酒。大家知道薯蓣丸是要用酒送服的,所以酒也是一味药。加起来这就是实实在在炙甘草的方子,在薯蓣丸的方剂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另外,薯蓣丸是立足于脾胃,以脾胃为重的补虚的一张方子。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是从它的命名“薯蓣”来说,另一个就是从脾胃在整个五脏虚损中占有的地位,气血生化之源来说。从这整个方子来看,桂枝、芍药、甘草、姜、大枣,这也是小建中汤的意思。再添一味药蜂蜜,和胶饴类似,所以加起来也可以说薯蓣丸里含有一个小建中汤的方子。


还有,就是这里面也有半张肾气丸的方子,地黄、薯蓣、茯苓、桂枝。


这么来看的话,这个方子就稍显的清晰些,而且这些方子都是从仲景的虚劳篇几个方子里面来的,立足于仲景治虚劳的这个习惯性法式来理解的话,可能更加实际一点。其实在仲景那个年代是没有四物汤、四君子汤这个概念的。


第二个,来看看涉及到祛风的方子


祛风的话,后面在药物讲解这部分里我会特别的说一下风药。在祛风方面,防风肯定是首要。防风是风中之“润剂”,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其实在金匮里祛风中防风的应用也是有的,比如说治疗血虚内风证的防己地黄汤。前不久我也研究了侯氏黑散,它是治疗虚中夹风的,包括中风引起的夹风夹痰,这里面有防风的一个应用。还有治疗产后中风的竹叶汤,加上治疗“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的桂枝芍药知母汤,里面也有防风,再就是薯蓣丸。所以我们看到这几个方子里都有防风,体现了祛风。但是不是防风就仅仅用来祛风的呢?不是的,还有很多药物。


第三个,再来谈谈活血破瘀的这个方面


气血淤滞的状态下,要活血破瘀。津液的瘀阻就是痰证,血液的瘀阻就是瘀证。痰证通过健脾行气能解决,补益脏腑功能,增强脾胃的运化就能达到治疗痰证的一个基本框架。气血津液的枯竭所导致的淤滞状态,就要活血破瘀。其实炙甘草汤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活血破瘀的作用,尹周安老师在这方面很有经验,有时间我们可以请他谈一谈。薯蓣丸里的一些药物包括川芎、地黄、酒、当归、白芍都有很好的活血祛瘀的作用,可以治疗血痹。


四、就是薯蓣丸部分用药的理解


薯蓣丸的药,都是很有意思的,首先这些基本上都是《神农本草经》里的上品药,所以做一个丸剂对药的选择是很有讲究的,当然也不排除像大黄蛰虫丸里的是另外一种。一般来说就整个虚劳篇的用药都是可以常服的,有很多都是药食同源。


先谈一下山药。孔飙老师对山药应用也是非常有经验的,对张锡纯药物应用的经验非常独到而且应用率比较高。在张仲景的方子里有两个用到了山药,一个是薯蓣丸,另一个就是肾气丸,这两个都是治疗虚损,是可以长期服用,所以就选了这么个药食两用的甘淡平和的药物。我听过很多种解读,觉得马新童老师的解读是最透彻的,他说,山药皮滑内白汁多,滑入脾,白入肺,汁多有精液,可以填精,入肾,所以说山药是一个上中下三焦肺脾肾同调的药物,是非常适合长期服用补虚的药物。它有几个特点,一个是可以补虚填精,适合阴阳俱虚的症状,第二个是药食两用。第三个呢,山药比较平和,可以阴阳双补,就是不滋腻,在临床上我经常给体质比较差的小孩子推荐。山药在《神农本草经》里是甘温之品,“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聪耳明目”,标上品,所以药物是非常平和的,适应方证也是比较广的,触角比较长,而且可以久服。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里对山药的评价是非常高的,总共列举了四十几种关于山药的配方,他主张生用,没有经过火炒,要体现山药滋阴的功能。甚至认为山药既可滋阴又可利湿,既可滑润又可收涩。


下面谈谈风药。孙曼之老先生在方子里经常会使用到羌活、独活这类风药,对风药的应用非常讲究。老先生曾专门做了一个关于风药使用的讲座,我去听了,受益匪浅。风药的应用如果说从马王堆医书算起的话,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包括《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雷公炮制论》都有关于风药的一个记载。


当然薯蓣丸也可以看作是风药治病比较早的一个方子,隋唐时期,风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千金要方》里面有很好的体现,后来包括《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也有体现,是治疗内伤杂病和外感病证的一个基本用药。


稍微查阅了一些文献,发现风药本身就是气药,不能截然分开。凡是祛风药基本上本身就有行气的作用,很多行气药也都有祛风的作用,不知道在座各位有什么样的看法。之所以说两者不能截然分开,一个是从结果来论,另一个是从功用来说。看一下这些风药,风性上行,居无定处,走窜开泄,辛散,具有芳香之味,调畅气机等这一类的中药都可以称作风药,可以升清阳,祛外风,解表,解肝郁,调畅气机,甚至散郁火等都是风药的用药指征。说的不对的地方大家多多指正,我也好好学习一下。如果按照这种思路来理解的话,包括伤寒第一方桂枝汤,我觉得里面的桂枝本身也有祛风行气的作用。《神农本草经》里讲桂枝“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等,其实这里面也就包括了行气的作用。


在马新童老师那里学习的阶段,我感悟深刻的还有就是高建忠老师写的一本书——《从张仲景到李东垣》。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李东垣的很多用药法式尤其是很多方后注的一些加减,其实给我们治疗内伤杂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李东垣在《用药心法》里面也讲桂枝气味俱轻,故能上行发散于表,这里面也讲到了桂枝行气解表的作用。经常翻书,我发现在涉及到虚损前提的风证治疗的方子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大部分方剂中防风和桂枝合用,这样可以相辅相成。


谈到风药,我再谈一下柴胡。


从行气的角度来讲,不排除柴胡也是一种风药。《神农本草经》里说它“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本草经疏》里说柴胡“禀仲春之气以生,兼得地之辛味。春气生而升....,为少阳经表药”,也是讲它气质轻清的一个方面,可以疏达三焦气机清解少阳之寒热。所以,很多行气的药物都有祛风的功能。虚损,虚是一个方面,损会导致气血津液的一个郁闭,所以我们更多的会用一些行气的药物。


我们再看看白蔹,好多是从它能敛疮、收敛、降肺气这个角度来理解的,还有一个就是祛风的作用,如《神农本草经》里也说它散结气、治小儿惊痫、温疟等。还有一个白蔹薏苡汤,就是由白蔹、薏苡仁、芍药、牛膝等组成,《千金方衍义》说治拘挛不可屈伸,首取白蔹以除风热、散结气。另外,还有一个白蔹散,就是用白蔹和附子打成粉,用酒冲服,它也是治疗中风肿痹、风痹筋急等,也是取白蔹的散结气祛风的作用所以在薯蓣丸里,我的理解是这个白蔹还有一个祛风的作用,当然,并不排除它降肺气、收敛的这样一个作用。


还有,再讲讲这个大豆黄卷。它很难买,做丸剂都是自己做的。《本经》里说它主湿痹,筋挛,膝痛。可以益气、宣胃,除胃中积热,消水病胀满。也有祛风的作用。看《普济方》里面有个黄卷散,头风,湿痹,筋挛膝痛的,就是用大豆黄卷(炒)一升,酥半两,为末温服的。《本经疏证》里认为薯蓣丸治疗风气百疾,取大豆黄卷与柴胡、桂枝、防风、白敛为伍,就是取其祛风除湿的作用。既治筋挛,又欲其湿升者,舍大豆黄卷别无物矣。


然后就是桔梗、杏仁。桔梗宣降肺气,和杏仁一升一降。我也把它们归类为风药,《神农本草经》里讲 “桔梗,味辛,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我经常会去翻看《本经》,有可能这里面的解读更接近药物最原本的意思。


好了,我不可能把所有的药物都说一遍,只是着重讲一下这里面的山药,还有我个人对于风药的一些理解。这就是我对薯蓣丸里药物的初步认识。


另外,我在讲之前也就薯蓣丸请教了一些同道。郑国平老师跟我提到《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对于有些方剂尤其是薯蓣丸的解读很到位,我也认认真真的看了。彭子益就认为薯蓣丸就是金气失收,风气肆动。风气一动,就会导致克土,耗水,煽火,侮金,故运动不圆。所以,重用山药补金气助收敛,加桔梗杏仁以降肺金之滞,用麦冬滋肺阴液助金气收,以当归地黄阿胶养血润木,芍药清降甲木,川芎桂枝温升乙木。金逆木动,全由中土旋转衰退,所以用参草枣补中气,用白术、茯苓去湿气,用干姜、神曲化中土之滞,用柴胡防风白蔹豆卷疏木气之滞。我看了一下,讲解也能自圆其说。这里面最让我重视的还是这个柴胡防风白蔹豆卷疏木气之滞。我也很想听听各位老师对薯蓣丸细微架构的解读,非常期待。


包括我们人体的津液代谢也好,虚损也好,虚损的是五脏,但往往涉及到的核心也就其中几个,尤其是肺脾肾在气血津液代谢里的重要作用。谈到这里,我要说一本书——《理虚元鉴》,作者汪绮石,以治虚劳著称。书里提出了治虚的“三本两统”思路,本于肺、本于脾、本于肾,进一步地,凡阳虚三夺统于脾,凡阴虚之症统于肺,在治虚劳的过程中,非常注重肺脾的调理。此中三夺为夺精、夺气、夺火,所以要填精,补气,补火。这样他就把肺脾看成天和地一样的重要。


谈到这里,我一定要谈一个方子,就是桂枝汤,桂枝汤里包含了阴阳营卫气血的概念。营卫不足或失调,人体就会得虚劳之病。营卫就是气血,在物质上讲是气血,在功用上讲就是营卫,从更大范围来讲就是阴阳。所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就是调和气血调和阴阳,桂枝汤的加减,就是阴阳的加减、营卫的加减、气血的加减,它的加减法式很多,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在《伤寒论》平脉法里有一句话就讲了“卫气弱,名曰惵;荣气弱,名曰卑;惵卑相搏,名曰损。”这个损就是减损、损害、虚损。因虚而损,正气不足,所以薯蓣丸整个思路就是扶正祛邪。所以虚损的前提就是营卫的弱,五脏六腑失于滋养,卫阳功能得不到支持,脏腑也得不到濡养,导致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的衰败。《难经》里有关于“损”的认识。“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损是营卫的虚损状态,逐步才导致脏腑的虚损状态。


我最早接触的书就是《医宗金鉴》,里面说:“后世一见桂枝,即认为伤寒发汗之剂,是但知仲景桂枝汤治伤寒,而不知仲景桂枝汤治虚劳也。”这句话给了我很大启示。桂枝可内可外,可治疗虚劳,也可治疗外感,可理脾胃,可行气血,这个药太可爱了,就像薯蓣丸一样,有很多想象空间,而且不忍心去破坏它。我们把桂枝汤拆开看,一个是桂枝,一个是白芍,一个是生姜大枣甘草,一阴一阳,立足于中土,调理阴阳,其实就是这样一个法式。


我们看一下,虚劳篇的很多方子,基本上都是根据桂枝汤加减而来。比如治疗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等都是桂枝汤的加减。桂枝、白芍、山药,立足于中土调理阴阳,其实就是一个桂枝汤的格局。血痹虚劳中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去掉甘草,加上黄芪,立足于外表,立足于血脉;黄芪去掉,加上甘草,立足于中土,就是桂枝汤;加上白芍,重用白芍,就是小建中汤的格局;还有炙甘草汤等。包括这次恒伟老师来深圳送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宝贝:深师大建中汤,非常好用,最近我也用了很多,以后等这样的病例积累一段时间,我也想在恒老师的指导下对深师大建中汤作个研究,再向大家汇报。


五、结合《金匮要略》虚劳篇谈薯蓣丸


虚方多从桂枝来,以它为基本架构,可以化生出很多方子。从桂枝汤,到桂枝龙骨牡蛎汤,潜降心神,交通心肾,治疗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以桂枝调理阴阳,以龙骨牡蛎潜降心神。桂枝汤,一个是阴,一个是阳,三是脾胃,四是各种虚损涉及到脏腑功能,我们再结合脏腑功能和气血津液的调理,其实这就构成了整个虚劳篇的治疗框架。


天雄散,条文说:“失精家,少阴脉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者,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者,男子则失精,女子则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天雄散亦主之”。天雄散方,桂枝、白术、天雄、龙骨。以药测症,清谷,脾虚的表现,所以用白术健脾祛湿。桂枝汤去芍药,说明从桂枝龙骨牡蛎汤到天雄散,阳气是逐步衰败的。去芍药这阴柔的药物,增强了桂枝这一块温阳的功能。所以天雄散也可以看成桂枝汤、桂枝龙骨牡蛎汤的加减,但是它更侧重于温肾阳、脾阳、心阳的这些功能,因为它的阳虚相对于桂枝龙骨牡蛎汤是加重的。可以这么说,如果桂枝龙骨牡蛎汤是因劳致虚,阳气耗散的话,那么天雄散是阳气内伤导致心脾肾等脏腑功能的虚损。这个过程也反映了阳气逐步虚损,虚劳逐步发展的,首先是功能状态的改变,然后是脏器功能的损害,导致基础物质的损害。整个虚劳篇里也是这样层层推进的过程。


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这个就更明显了。桂枝汤重用白芍,固护脾阴,加上饴糖。到黄芪建中汤,建中汤加黄芪,这也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如果说从桂枝龙骨牡蛎汤到天雄散是阳气虚损的话,那从小建中汤到黄芪建中汤就是人体基本的气血津液物质受到伤害,所以这也是一个由外到内的过程。


再往后看,肾气丸。条文说:“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肾气丸主之。”在妇人杂病篇里也提到了,主要就是肾气虚,不藏精,不主水,久病必及于肾。体现虚劳的过程,从桂枝汤营卫开始,逐步推进,先到脾胃,再到肾气。


最后,落脚到薯蓣丸。所以我对薯蓣丸的总结就是:由五劳七伤六极引起的虚劳不足所导致的风气百疾,最后呈现在人体的阴阳气血皆虚,五脏六腑皆损的一个状态。风气百疾就是在这样一种虚损状态下呈现的风疾和气疾,这种都可以用薯蓣丸治疗。而不仅仅是肺结核才可以用到,这样认为的话,我觉得对不起这个“百”字,对不起“诸”字。


仲景治疗虚劳,阴阳有主有从,从阳气虚损,导致气血双虚,导致虚劳状态、淤血状态、气滞状态,再到风气百疾。逐步推进的过程,也是从外表到经络到脏腑的过程,由气血到脏器的过程,也是从上到下有胸肺到脾胃到肾气的过程。《难经》里说:“损其肾者,益其精”,虚劳篇里肾气丸、薯蓣丸就有体现;“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薯蓣丸、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也有体现;“损其肺者,益其气”,薯蓣丸、黄芪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加半夏,治肺气虚损的方子;“损其肝者,缓其中”,薯蓣丸还有肝风内动、肝阴虚损导致的症状,用酸枣仁汤,用知母、川芎理气都是缓其中的表现;“损其心者,调其营卫”,这就是桂枝龙骨牡蛎汤和薯蓣丸。所以,五脏同调,五脏都没有离开薯蓣丸。


我经常看的一本书就是陈潮祖的《中医治法与方剂》,这里面有对三焦、气血津液、脏腑功能的解读,很到位。所以我们立足于气血津液来看虚劳篇的话,从生发来看,气血生化之源,小建中汤立足于脾胃;物质基础气血津液的亏乏甚至瘀堵,用炙甘草汤;如果因虚劳导致的淤血很重的情况下就用大黄蛰虫丸;因虚招风,薯蓣丸;因虚致烦,酸枣仁汤。


虚劳可以导致很多症状,虚劳是本,在这个基础上表现出来的肺系心系脾系肾系的症状,还有表现出来是风疾气疾,还有的是淤血癥瘕积聚。


薯蓣丸小结:

第一,五脏同调,更多兼顾肺脾肾,立足于中土。


第二,扶正祛邪。有攻有守,更多是守,流畅气机。


第三,充分体现了对基础物质气血津液的调理作用。


第四,有灵气,补而不滞,安内防外。


最后我想说说今年运用薯蓣丸的一些体会。实话讲,我基本没有加减,应用指征有几个方面:一是慢性病,丸者缓也;二是气血很薄,形体特征就是那种“经不起风雨”的感觉,讲话眼神给人都是一种衰败之象;三是有风之象,容易感冒、出汗、容易起荨麻疹等;四是消化吸收脾胃功能不好,容易受外邪侵犯;脉象来说是阴脉为主。


六、治疗病症举隅


1、慢性荨麻疹


我们这边皮肤病,尤其是湿疹、荨麻疹特别多,尤其是女性和小孩子更多发。观察发现,这些荨麻疹患者大多是饮食不好长得很消瘦的孩子,还有就是养尊处优、经常待在空调房里不出去运动的妇女,还有一些产后的妇女等。当然我运用薯蓣丸,并不是一上来就用,而是在后期。随访反映效果都非常好。薯蓣丸在这里,主要的作用就是预防复发,增强体质。他们很紧张,因为这种病复发率高而且复发原因多样。这就是风之象。


2、结核


门诊上接触结核患者,一是运用结核药物导致脏器损害,白细胞、粒细胞减少;二是体质虚弱;三是长期咳嗽、咯血;四是肝损害,甚至有些没办法把抗痨治疗进行到底的。我们就在抗痨治疗的同时配合薯蓣丸。还有一味药在结核病中常用到的,就是柴胡。取其疏调三焦通道,疏通气机,为抗痨治疗提供便利。对他们恢复气血、整个身体状态都很好。历代治结核比较多的是地黄剂,也有用单味生地黄治疗结核的。薯蓣丸里也有体现。其次就是麦冬剂,麦门冬汤,治疗咳而上气,薯蓣丸里也有体现,治疗痨嗽吐血。还有就是炙甘草汤。这些薯蓣丸里都有体现。其余像防风、白蔹、桔梗、杏仁、人参、芍药、阿胶等,都是治疗结核的常用药物。所以薯蓣丸这个方子不管是对于善后调理也好,辅助治疗也好,对症治疗也好,都是一张非常不错的方子。


3、艾滋病、女性月经量少、支气管哮喘、肿瘤患者,尤其是化疗以后的状态等


4、小儿应激性咳嗽


家长以小儿长期咳嗽来诊,主诉:反反复复咳嗽、持续时间长,晚上开始咳嗽,睡着好些,晨起又咳嗽。首先,这是一种慢性的基于体质状态引起的一种咳嗽,如果是肺部炎症,气管炎症的话早就发展了。小儿常在空调房、服用寒凉水谷、不运动,常年在这种冰凉状态下有过敏性鼻炎、咳嗽,其实这就是一种面对气候、天气变化身体的应激性反应。是人体正气不足的一种表现。


5、还有就是抑郁症、疲劳综合症等


今天时间不早了,啰啰嗦嗦这么多,都是自己一些很粗浅的认识,实在不好意思拿出来,以后我也会对薯蓣丸应用的个案进行整理,时间成熟了再向大家汇报。有这么多优秀的同道在这里,我觉得很荣幸,非常欢迎各位同道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翻译:蔡果宏

校对:蔡果宏

编辑:朱丽莉


声明

· 本文章为颜彪华老师于2014年颐仁青年中医会年会发言,由“中医家”委托中医志愿者整理为文字稿。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