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究竟有多懂心理学?

 中外比上 2017-01-24

你究竟有多懂心理学?





你相信心理学吗?

你是一位心理学爱好者吗?

你是否曾经将自己读到的心理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看看下面这几条,你中枪了吗?

1


“我觉得弗洛伊德的书都写的非常有道理。”

很多人初次了解心理学都是因为弗洛伊德这个金光闪闪的名字,并将他的理论奉为圭臬。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当中,童年的经历几乎决定了一个人最终的发展结果。

你乱发什么疯?!

我童年没人爱。

你这个人怎么这样?!

我能怎么办?谁让我口唇期固着。

于是,任何关于自己的质疑都被可以心安理得地推给小时候那个无辜地眨着眼睛的你。

但事实上,人格和我们的身体一样,外表看似稳定,实际上也在发展之中。或许你有猛然窜高的日子,但即便是你未留意的当下,它也依旧吸收养分而有所变化。

而此刻的我们,也必须为此刻的自己负责。


2

“我上次听说了一个词叫‘宣泄疗法’。”

的确有种心理治疗的方法名为“宣泄疗法”,但是它指的是在专业人士的正确引导下进行的良性宣泄。在宣泄之前,还要在经历过认知疗法的基础上,在使用者掌握了恰当的方法、建立了对问题清晰的认识之后才能进行。不经过科学的指导,一味地任由自己情绪的火山“喷发”,只会给自己和在乎你的人造成困扰。

单纯就处理情绪的方式而言,忽视、抑制、宣泄的方法各有各的好处与适应性,应当根据具体的情景与需要合理选择。


3

“我刷了5遍《Lie To Me》。”


微表情确实是心理学领域研究的主题之一,其科学性和可靠性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可以确定的是:即使微表情的确是识别他人心理活动的有效指标,也只有经过系统培训的专业人士才有能力与资质对其进行鉴别。因为微表情是一种非常快速的表情(持续时间在 1/25 秒到 1/5 秒之间),大多数人甚至难以察觉到它的存在(也许你还记得在《Lie To Me》里,Lightman 也总是会回看录像带并慢速播放)。

在目前的研究中,即使是对逐帧播放的视频,识别微表情的编码人员也需要至少 100 小时的训练才能达到初步熟练的水平。如果你只是看了一两本《FBI 识人术》,就总是盯着女神的脸,企图找到一丝“她肯定是在偷偷喜欢我”的证据,那么结果大概就只能是“你开心就好”。


4

 “原来我是不安全型依恋。”


熬了整整一周夜你终于搞定了一个项目,正准备周末好好睡上一觉,恋人却希望你陪TA出去玩。疲惫的你一时情绪失控,和TA吵了一架不欢而散。倒在床上的你不小心刷到一条心理学主题的推送,瞟到这么一句“有的人总是想逃避亲密关系,认为亲密关系会使他们失去自由,这属于回避型的依恋…”。

“原来…我是回避型依恋的人啊,所以…独自呆着才是我的风格。”

关于人与人之间到底有哪些不同,这是一个让心理学家和普通人都为之着迷的问题。不过心理学家明白,每个人身上具有的特质应该是稳定的,能够在不同情境下保持一致性,所以他们会想方设法选取不同情境下的各种典型行为编成“测验”,来反映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个共同特征。所以,仅仅通过一两个事件或者行为表现,就给自己贴上“我是回避型依恋”的标签,而完全忘记了上个月自己刚刚为TA精心准备礼物的甜蜜回忆,那么这与得出“我不适合和处女座谈恋爱,还是分手吧”的结论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心理学和自然科学很像:在发展一门科学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提出一些错误的假设,并且对其深信不疑。心理学又和自然科学非常不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相信太阳绕着地球转对他们的现实生活并没有什么影响,但决定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自己与他人,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如此接近,研究的很多命题也为人们喜闻乐见,因此与它相关的错误才显得尤为“致命”。有的时候是心理学错了;可有的时候,却是解读心理学的人错了。

5

“说好要把心理学当科学,你待它却如同迷信。”


心理学不一定会伤害完全不了解它的人,却很可能对那些看似了解却没有真正理解它的人造成困扰。在学习了一些自己一知半解或“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理论之后,就忙着应用理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许不能算是明智的行为。

当人们用过于简单的目光看待心理学的研究结论和方法,才可能带来“危险”的后果。很多研究结论是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里得到的,即使甲国家乙城市丙大学在一项春天进行的研究中,证明了A条件能导致B结果,这也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A条件都能导致B结果。“和别人聊聊”在你看来也许是每个人都能轻松get的技能,然而心理咨询的过程可绝不是简单的“聊一聊”,只有专业的咨询技术才能真正帮助来访者实现个人成长进而解决问题。

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遥远、漫长,大多数心理学人还是满怀希望地相信着,经过不懈的努力与探索之后,心理学总有一天能发现幸福、成就与自我实现的秘方。只是,它大概不会是一句言浅意深的箴言,可能也不是一个简洁的数学公式。就像我们无法仅通过一个心理学研究,就洞悉了整个人心的奥秘一样,当然也不能指望仅仅通过了解一种心理学理论,就能引领我们到达幸福的彼岸。但正是这一份份对心理学的执着和热爱,为这个学科的发展与进步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最后,想送给每一个喜欢心理学的你一个哈特,祝你在这段心理学的旅程中能解开迷雾,看清心理学真正的面貌,并且以正确的姿势拥抱它!


以上“心理学爱好者”的误区

你中了几个?


文章来源:京师心理大学堂,公众号:bnupsychology


交流、分享、成长
微信号:anhuipsy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京师心理大学堂
京师心理大学堂
了解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