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在人间(ID:zrjblog)仁增旺姆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为什么我们首先要爱自己? 文:仁增旺姆 今天看了一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一部令人不忍卒读的辛酸故事,我没有落泪,却任由酸楚和哀伤陪伴了自己一个下午,一网友的影评很好,浓缩成一句话:孤独是人生的必修课,但首先要学会爱自己。 松子从小得不到爱和关怀,小小的孩子为了取悦父亲,学会做鬼脸扮演小丑来博得父亲一个笑脸。从此以后不可收拾,为了得到一点点爱,学会把自己压缩和贬低至最卑微,为了取得一点点关怀和温暖,她彻底丧失了自我——永远在讨好、牺牲、奉献,永远小心翼翼。然而,她永远在遭受男人的侮辱、轻蔑和责难。她偶尔的叛逆又成了她一生都无法释怀的愧疚,而事实上,那些令她愧疚的人的命运和她没有关系。她冰冷、黑暗和荒芜的人生实在无法支撑时,她最后写下一句——生而为人,对不起。然后死去。 有观众发出叩问,松子如此善良,又美丽又有才华,她对每个爱的人都倾其所有,圣经中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松子都做到了,却为何,她活在地狱中?最终命运的归途也是地狱? 我回答他,菩萨和天使的无我的爱,出自于空性智慧,那种爱是饱满的喜悦的平和的,连革命烈士那种悲壮的情怀也没有。我虽然远未到达这个境界,但却有幸看见了这样境界的菩萨们,所以,我可以试着描述出来。凡夫常常把丧失自我这种最低级的意识形态,误解成最高的无我境界,实在是悲剧的源泉,这是修行人的误区。我们理当首先爱自己,因为自他本来不二啊。 曾经看到过一位心理学老师的文章,当中提到她看过的一个访谈节目,嘉宾是周星驰。 他回忆小时候的一件事,说那时候家里很穷,有一次妈妈带他和其他兄弟姐妹上街,经过路边一个小摊,几乎没拥有什么玩具的他看到一个小玩意儿,非常非常喜欢,就央求妈妈跟她买,可是妈妈不同意,他继续央求甚至哭了起来,结果妈妈在大街上把小小的周星驰打了一顿,拖着他离开了那个小摊。 周星驰在讲这段故事的时候,表情非常严肃。在故事结束后,他蹙着眉头看着主持人的眼睛,说,他们不给我买就算了,为什么还要打我? 问这个问题时的周星驰已经快五十岁了,即使他已经过了这么多年,和拥有了巨大的成就,他依然无法释怀这件事。
我想说什么呢?可能大多数父母都是这样的。他们所以会如此,因为代代相传的一个概念深深地内化进了自己的潜意识,就是,我们的需要有罪过。 当我们不尊重自己的需要时,自然就无法尊重他人的需要。不是吗? 周星驰父母的反应,是那个时代为人父母极其常见的反应,而且即使到了现在,这种情况也没有改善多少。 因为父母们从来都没有学会直面自己的需要。 真正让人痛苦的不是事情本身没有达成,而是被评判为“错误的,不讲道理的我不值得爱”。 这就是周星驰已经年近半百,却依然没有从童年的那个故事里释怀的原因吧,因为那带来一种深深的,感觉自己不值得被爱的感觉。 周星驰的女友们一致受不了他的花心,他把向他深切示爱的行为斥为有病。你知道唐璜情节吗?就是以情欲的泛滥和处处留情来掩饰潜意识中被深刻内化的“你不值得爱”的恐惧。这是一种多么辉煌的寂寞?周星驰和松子患的同一种病根,尽管病情迥然不同。 如果你心中有恨,是因为心中没有建立一个有尊严的真自我,因而不敢正视自我的需求,也因此不懂爱自己。 对我们凡夫而言,不懂爱自己,真的有能力爱他人吗? 敢于直面和承认自己的需要,并为此负责,并且推己及人,同时能够理解并尊重他人的需要。这就是爱自己。 但明明有需要,却用各种理由为自己的需要辩解,否认它,粉饰它,甚至抨击别人的需要,贬低他人需要的合理性。这就是自私。 这就是自爱和自私最大的区别。 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恨是爱而不能。 我从小爱看电影,许多导演在我看来都如同圣哲和先知一般,对人性和生命的真相有着不可思议的洞悉力。 当我们还未到达无我的境界时,尊重内在的自我是第一位的,因为我们首先应该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一旦你越过那个珠穆朗玛峰,那虚幻的自我,你就可以如无私的菩萨一般。别人可以任意进入你的生命,就如我上篇文章所言:如同大地母亲一般承载和如如。
但在此之前,尊重和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这就是仁慈,对自己的仁慈,也是对法界的仁慈。 最后我想将一位比丘的修行体验的禅诗供养给大家。愿在历经千山万水的修行途中,先停留下来好好地看一看,我们是否懂得真爱?是否懂得爱自己和爱他人一样重要。 愧對三寶 曾經您不經意間提到的這四個字 仿佛一記重錘 砸在我的心上 淚水奪眶而出 面對這個混沌的世間 一種巨大的無力感把我淹沒 您還跟我說過 如果不能利益別人 活著有什麼意義 您的話我牢記在心 但是我對它的理解有了變化 我知道了 我不需要向別人交待什麼 生命的意義 不僅僅是去利益別人 那只是生命的一部分而已 面對痛苦孤獨悲傷與愛 都是生命中不可忽視的體驗 更重要的是莊嚴地 做你自己 活出豐沛的歡欣 輕賤任何一個獨特的生命(包括自己) 都是最大的羞愧 后注:文章部分内容采用和借鉴了心理咨询师周梵的见解,特此感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