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圣张仲景怎么平冲逆

 昵称11634697 2017-01-25



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升降反作,则疾病丛生。该降不降,反而向上冲逆,这样的病证,看看仲景怎么治。


一 振奋心阳以平冲逆


心为阳中之太阳,可以镇摄寒水,若心阳虚损,不能镇摄寒水,则可致寒水上冲。治宜振奋心阳,平冲降逆,以桂、甘配伍为基础。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117)


桂枝五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按:烧针劫汗损伤心阳,阳虚阴乘,寒气乘虚上犯心胸,故发奔豚。桂枝加桂汤乃桂枝汤加重桂枝用量而成。


重用桂枝通心阳而平冲逆,更佐甘草、生姜、大枣,辛甘合化,振奋心阳,以镇摄下焦寒气而平冲降逆,即方后注所言“能泄奔豚气”。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65)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擘)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按:太阳病过汗,损伤心阳,则不能镇摄肾水,肾水动于下,故见脐下悸;肾水有上冲之势而未上冲,故“欲作奔豚”。


治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苓桂配伍,通阳气化行水;桂甘配伍,振奋心阳,平冲降逆。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67)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  白术、甘草(炙)各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按:心脾阳虚,不能镇摄寒水,饮停气逆,故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水饮上犯清窍,加上水饮中阻,清阳不升,故见起则头眩。


治以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苓桂配伍以通阳化气行水,平冲降逆;桂甘配伍,振奋心阳,平冲降逆;白术健脾补虚制水,杜绝水饮之源。


二 温肾利水以平冲逆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欬,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316)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僻地者,真武汤主之。(82)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按:其病机是肾阳虚衰不能主水而致水气泛滥。治宜温肾壮阳,利水降冲。


炮附子温肾壮阳,使水有所主;白术健脾燥湿制水;茯苓淡渗利水宁心;生姜宣散水气;芍药利小便,敛阴和营,防温燥太过。肾阳恢复,水有所主,则不再冲逆。


三 温肝暖胃以降浊逆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243)


吴茱萸一升(洗)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痛,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309)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378)


按:结合上述各条,本证的临床表现有呕吐、吐涎沫、胸闷、头痛、下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等,其病机乃肝寒犯胃,浊阴上逆,导致气机壅塞,升降紊乱。治宜温肝暖胃,降逆泄浊。


方中吴茱萸辛苦温为主药,以温肝暖胃,降逆止呕;配以生姜辛温,温胃散寒,降逆止呕;人参甘温、大枣甘平,以益气健脾和中。肝寒散则胃气降,胃气降则浊逆止。


四 清泻胆热以降浊逆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若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6)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按:喜呕为少阳的特征。胆为中精之府,亦为清净之府,胆热则逆,胆热犯胃则胃气逆,即《灵枢·四时气》“邪在胆,逆在胃”。


故小柴胡汤用柴胡、黄芩清胆热,胆热清则气不逆;复用半夏、生姜降胃逆。当然,柴芩与姜夏还可辛开苦降以调气机之升降。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165)


按:在胆热的基础上还有结实,则逆更加重,证见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等,以大柴胡汤清泻胆腑热结。在小柴胡汤清胆热、降胃逆的基础上,更用大黄、枳实、芍药以泻胆实;并加大生姜用量以降胃逆。


五 镇肝化痰以降冲逆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161)


旋覆花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  代赭一两  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按:本证之噫气不除,是指噫气频作,持续不断,而心下痞硬不能解除。因属痰气交阻之痞。心下痞硬而噫气不除,则冲逆之甚可知。治以旋覆代赭汤,不仅要化痰降逆,而且要镇肝降逆。


方中旋覆花苦辛咸,微温,归肺脾胃大肠经,降气消痰,行水止呕;代赭石苦寒,入肝心经,平肝潜阳,降逆;半夏苦温,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散结。


 “诸花皆升,旋覆独降”,《神农本草经》中载“旋覆花,味咸温,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祛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


《名医别录》亦载其“甘微温,有小毒,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膀胱留饮,风气湿痹,皮间死肉,目中眵,利大肠,通血脉,益色泽。”可见旋覆花作用主降,有很强的降气消痰行水的作用。


《神农本草经》载“代赭石,味苦寒,主鬼泣,贼飞,蛊毒,杀精物恶鬼,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


《名医别录》称代赭石能“养血气,除五脏血脉中热。”可见代赭石能镇上逆之热,清下郁之邪,苦寒力强。


本方证是反复误治,致胃虚寒而生痰饮,并肝胃气逆,所以化痰降逆都是以温补为基础的。如本方中的生姜用量很大,原方用五两。


且,旋覆花、代赭石都具有较强的降逆化痰功能,但旋覆花性温,代赭石性寒,因此用量不一样。


旋覆花用至三两,代赭石仅用一两,这与一般的用药习惯正好相反。一般用花时量较小,用石时量大,这也正是用本方时的注意点。许多时候就是因为这两味药的用量颠倒而致疗效不佳,临床上使用需时刻牢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