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对阴阳的认识

 供需相应 2017-01-25

前言

阴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如果绕腾不好就会云山雾罩,晕晕乎乎。中国传统文化书籍里面到处充斥着阴阳的观念以及阴阳彼此的关系。阴阳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每个人学习阴阳知识过程中都要反复自揣的。学习传统文化中的阴阳,是人们融会上古文明思想的必由之路。

传统中医里面的阴阳和易理里面的阴阳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中医阴阳的精微之处是什么?“智者求同,愚者察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中医书中对阴阳的认识是“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要者,流散无穷”?何谓“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何谓“两精相搏谓之神”?什么是中医的清浊之气?什么是“至者为阳,去者为阴”?等等成为每个人学习中医过程中必然要厘清的内容。

何谓阴阳

传统中医用阴阳关系来辨证诊疗,《易经》也用阴阳关系的逻辑来彰往察复。阴阳的这个往复,源自系词的上传:“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对阴阳的本质进行了概括,往复不穷是阴阳的基本属性。由于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决定的,离不开对阴阳关系的阐述,中国各种传统文化的传承都不自觉地与易理相结合了。

道家体系的阴阳

认识阴阳必然要提到老子的名著《道德经》,它凝聚了周朝以前上古文明的精髓。《道德经》明确地交待了“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是自然界万物存在的法则。它对阴阳有着这样的定义:假设一方为阴,则另一方为阳;并把彼此相互作用的关系用负阴而抱阳或负阳而抱阴来表述,既包含了物质内部的阴阳关系,也包含了物质与物质之间的阴阳关系。

《内经》选用水火这种征象来定义阴阳,“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这里的水火,不光是我们习惯思维认知的水火形态,还有一层是水的有形与火的无形之间形成的一种客观陈述。虽说是二种意识形态,但有形有质的是水,有形无质的是火,这种阴阳征兆的描述,其实质与老子《道德经》中的“有无”有着共同的妙处。老子《道德经》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里面表述的无有,讲的如同《内经》里面的水火之有形和无形之间的道理,因而二者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们也只有静下心来体会,才能够融会贯通上古的文化精神所旨意。

再进一步讲,水火的征象揭示的是世界物质本源于一,也就是佛陀所说的‘不二’性 ,只不过佛祖站在‘空’上,老子站在‘气’上,合起来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空气,也就是大象无形之空气。

易理体系的阴阳

在《易经》体系中,系辞上传说:“一阴一阳谓之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说卦传上说:“立天之道,曰阴和阳”等等。阴阳的关系从说卦传里赋予给了八卦间的作用,并依此而演绎天下万物的生存至理即: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

在八卦里面的水火是指的月日,八卦间的阴阳作用是说天和地,日和月,雷和风,山和泽之间的作用关系。这里面既有二者彼此之间的,也有八卦之间相互作用的。讲的是物以类聚,取类比象的道理,是物质和物质之间的阴阳关系。易理的阴阳关系,由于有一就意味着有二,犹如那个我们熟知的阴阳鱼图,阴阳鱼图是用平面代言立体的黑白鱼图,是说一天24小时的昼夜阴阳关系的。八卦阴阳关系里说乾就意味着含有了坤,说兑就意味着有艮,说离就意味着有坎,说震就意味着有巽。易理的这种物质之间的阴阳关系是表述一类事物与一类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取类比象的应用。易理的阴阳关系是历史上流传最多的,影响最广的,也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阴阳观念。

中医体系的阴阳

历史上,传统中医体系是借用类似于易理里面物质与物质间阴阳相互作用的关系,通过对人体内在脏腑机能的研究,再运用易理取类比象的方法来表述脏腑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断对人体内部‘小天地’研究而积累出来的成果。也是这种取类比象的认识方式诞生了五行学说在人体上的应用,同时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到底是阴阳基础之上的五行还是五行衍生的阴阳?

中医学问大家任应秋先生的《阴阳五行》一书中说:“其实阴阳实为五行所衍生,言阴阳,五行即在其中”。对此我持不同看法:阴阳不会在五行的后面衍生。无论何者在先,都得先弄清楚中医里的阴阳究竟是什么。那么就必须研究《黄帝内经》对阴阳如何定义和解读。

《素问宝命全形论》中有:“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也说:“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说的是:天地使万物有上下之分;阴阳使血气有男女之别;左右是阴阳循行的道路;而水火则是阴阳的表现。这里面交待了方位上的阴阳关系、男女的阴阳关系、象征性的阴阳关系、万物动静的阴阳关系,这是中医里面定义阴阳的来源。进一步讲这里面天地、左右是说自然界万物阴阳的规律;而水火、血气才是与人相关联的阴阳关系。

不解决好对人体内气血阴阳的认识,就无从去判断、把握内在人体与外在自然环境之间阴阳变化的规律,更谈不上辨证论治。人体内在的气血阴阳,是与外界阴阳相互作用时,能够产生变化与不变的关键,外在的五运六气只有通过对人体内在的气血阴阳作用而令人体产生变化。构成人体气血阴阳的先天之本也就是源自父精母血部分,是决定因素;后天之本则诸如各种辅助影响因素。中医的混乱认识也正是诞生于对人体内气血阴阳的认知不够,也是导致世人认为中医诊治含含糊糊的原因。借用易理体系进行中医研究的思想流传了上千年 ,却没有在气血层面认识中医阴阳的本质,不能不说是个历史上的遗憾事。

那么与人相关联的水火、气血阴阳关系究竟是什么?

水火与阴阳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内经》里面选用水火作为阴阳象征物,是源于水和火的特质。自然界中金、木、水、火、土,除火之外的其余四行都是有质有形的,唯独火是有形无质的,这里面蕴育着古人的智慧。人体表现出的水火征兆表达了没有孤立无源的水或火,而气血中气的有形无质与血的有形有质则揭示了气与血的密不可分性。

理解火的有形无质并不难。我们平常说某人有气质,就是说该人有这种有形无质的特征,中医表述为“有诸内必形诸于外”(朱丹溪语),是人体内气血‘冲和’外在的表现;再比如传统书画艺术,仅仅画出外形难以构成力作,要表现出内在气质才是功夫。现代书画很难做到古人作品的境界,就是因为在气质表现上欠功夫,说到底是没有懂得或缺乏探究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阴阳的学问。水火之间相互关系用老子的话说叫做冲和,这种作用存在于万物之中。

气血与阴阳

解读“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对于认知中医里面的阴阳学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气血作为人体的基本组成成分是中医辨证分析的关键前提之一。气血间的相互作用是中医最基本的阴阳关系。男女之间的阴阳关系是建立在男女各自气血多少上,气多于血成为男,血多于气则成为女。气血是人体里的阴阳,气似火般有形无质,血似水般有形有质,自然符合阴阳的水火征兆。

要探究气和血如何相互作用,还得回到《黄帝内经》中寻找答案。

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章中有一句重要的话:“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帝曰:法阴阳奈何?……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惔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名称中可以看出“故同出而名异耳”里省略的主语是‘阴阳’。而‘智者察同,愚者察异’中告诉我们的则是:以阴阳同出为前提而思考问题的人是智者;以阴阳不同出为前提而思考问题的人是愚者。

气和血的关系是人体普遍性的阴阳关系,气血如同阴阳同出而异名,言气也就代表了血,言血也就代表了气。如果一方产生了变化,必然另一方受到影响。这揭示了中医里面阴阳关系的核心意义: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就是说阴阳之间不能够截然分开。

截然分开的比如男女、日月、高低、上下、大小显然属于孤阴不生,孤阳不长的特例,中医里面以特殊的取类比象的阴阳观念代言对人体普遍性阴阳的认识是不可取的。

由于气和血之间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的关系,也就是:阴在内,有阳作为它的卫外;阳在外,有阴作为它的辅佐。讲的气血阴阳相互作用是一种‘冲和’状态,冲和是一切事物生----已的源动力。

由于气和血之间的阴阳关系不是简单的对立统一,而是如昼夜更替时相互交融的时段所出现不能截然分开的混沌态,所以中医在诊断上非常需要精微的辨识。根据《黄帝内经》“司外揣内,司内揣外”与《丹溪心法》“有诸内必形诸于外”的道理,通过对体外表现征象的分析,推理得出人体气血变化的结论,从而实现辨证论治。如果中医执业者都从这个角度来探究中医理论,就会产生更多慎于言的学者,市面上就会减少轻诺寡信的砖家叫兽了。

什么是冲和作用?

气血阴阳的相互作用

如果在“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和“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这两个前提下看人体的阴阳,气血应定义在同出而异名的阴阳关系上;传统的中医教学用取类比象的方法,着眼于从大自然取类比象,如八卦间、五行间、男女间等等类似比较给人体阴阳;再结合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道论,就可以整理出中医的阴阳冲和即气血冲和的作用了。

冲和作用听起来很抽象,是中国古人认识物质世界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来自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万物负阴而抱阳”在中医书中常被引用,对“冲气以为和”却鲜有解释。老子在表示阴阳相互作用时,用了“冲气”一词。气本是阳,冲气的冲又是动的意思,原指水流的向上涌动。对于和,《说文》里面说:“和,相应也。”“冲气以为和” 既表达了阴阳相互的冲气作用,又表达了阴阳冲气的程度,也就是万物阴阳相互作用之后的状态。

   老子说“知常曰明”,天下道理离不开生活常识。比如磁铁,静态时表现了南北极冲和的状态,出现与他物相吸或相斥时,表现了冲气作用,再复于静态时,又是一个新冲和的开始。人体气血的冲和作用犹如这个磁铁作用,范围小到一个微观细胞,大到脏腑器官

气血之间的冲动与和静如同汽车的离合器,当油离切合上时车开动;当油离分开时车不动。《阴阳别论》中有“至者为阳,去者为阴。静者为阴,动者为阳”也说的是这个道理。在阴阳冲和过程中阳动之时叫做至者为阳,静止之时叫做去者为阴。

人体里面有气血,气血的冲和作用形成了人的生命状态。磁铁的南北极与人体的气血都属于阴阳同出而异名的作用关系。气与血的阴阳冲和作用跟哲学体系中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不尽相同,气与血的冲和是说气本源于血,又称为‘血为气之母’;气是血中的动力成份,又称为“气为血之帅”。表达了血是含着气的血,气是含着血的气。气血的这种冲和作用就跟磁铁的南北极关系一样,独立的南极或北极都不能够叫做磁铁,孤阴孤阳也不能称之为阴阳。气血的这种作用关系形成了传统中医的阴阳学说,气血冲和作用的本质就是气血彼此间的相互扶持与制约,即使是上升到脏腑之间功能的辨证,其核心仍旧是比较脏腑各自气血的多少。

《黄帝内经》谓之“两精相搏谓之神”的两精传统上习惯解释成父精母血的作用诞生了生命的意义,如果换成两精作为气血相搏谓之神,则更能说明人体的‘神应’本质,神志不光是源自于五脏六腑的作用,在人体无处不在的更是这种气血冲和作用的‘神’。

《内经》里面在别的篇章中也出现过气血同类而异名的:《灵枢经》第四篇《邪气藏府病形》有“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是表述外来邪气与人体间发生的关系,是物与物之间相互作用而言的,是外来邪气对脏腑发生影响而生成的阴阳关系,因而叫同类而异名。

《营卫生会》里面也提到血之与气同类异名,实质上讲的是营行经隧,卫行脉外,就营卫之间作的比较。如果有了气血同出而异名的认识就好理解了,言营气犹如言营血,同理于卫气与卫血,营卫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站在脉内与脉外之间气血相互作用而得出来的比较结论。

说到气血离不开经络,中医经络所表达的脏腑间相互配合,本质上也揭示了相关联脏腑间的阴阳关系。我们都知道人体的经络是循环无端的,是从手太阴肺开始依次到足厥阴肝的十二条,每一条都是左右对称的经脉。

这里有问题产生了:左右对称的经脉,显然不可能分左右的次序进行一定得是同时运行,同时运行了,唯一存在的可能是每条经脉得终归属到脏腑相连上,如果是属于每个脏腑的流出和汇聚十二经脉彼此之间就会有个先后循序。

经脉上的脏腑循行是肺-大肠----小肠-膀胱--心包-三焦--肝。倘若按照传统的观念配上五行的属性,显然这个跟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的木----水不是一样的生克顺序。孰真孰假?怎么可能几千年都没有人来说明?先不说五行学说的五行作为类比产物,五行设定的前提不一致,也就是说四种有形有质的木土金水与有形无质的火之间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就是一个经络学说,都可以将其推翻在地,还五行般讲中医脏腑理论,不能不说是件不明智的。因而我是反对五行学说的。

中医本来就是调治的人的气血功能,气血周流而不歇,焉能有一脏一腑的气血之不同一说,一走俱走、一行俱行才是其本质。中医里面盲人摸象般的理论太多了。只有不断地考证推敲下去中医药的本来面目才能一滴一点地慢慢清晰起来。

 

为何阴阳学习会混乱

学中医的人在学习阴阳学说的时候常常弄不清楚,多是没着眼于“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思考和体会。学中医的人如果搞不清楚气血的关系,将来在研究脏腑的关系时就比较容易陷入混乱。

现在人们获得的多是对脏腑经络搞得跟刻舟求剑似的认知,而其本质交待的为什么叫太阴合阳明、少阴合太阳、厥阴合少阳等等脏腑间阴阳关系却被忽略了,与此同时自然也就丢失了古人的智慧。

中医里的阴阳让人感觉晕的原因:中医基础理论涉及到阴阳时,常用男女、日月、黑白、水火等做比喻,这个借喻的对象本身是具有特殊性的。当用到人身里面的阴阳时,人体里面没有截然分开的像比喻所用的那种阴阳关系,人体里面的阴阳是普遍性的,也就是中医两大基本特点之一的普遍联系。用特殊性代替普遍性,是人们对中医里面的阴阳认识似是而非、晕晕乎乎的原因。

学习中医要用心审视中医的阴阳关系,中医里面运用的是阴阳同出而异名关系的气血。现在的中医院校教育体系常讲授 ‘男人属阳,女人属阴’。男、女与日、月的阴阳关系是指两个独立个体间的同类比较,不是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气血阴阳,即同出而异名的气血阴阳关系。

后记:

明白了气血的冲和作用,也就好理解中药学所说药物的气味了,气属阳味属阴,理通气血。至此也就洞悉了中医的医理和用药间的默契。哪个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将气味分开来?这是中医气血阴阳或者说气味阴阳的高妙之处。认识到了这一层,还有哪个有头脑的人会敢说废除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