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竹山:研究计划的常见缺点

 隨风飘逝 2017-01-25

作者丨蒋竹山,台湾东华大学历史学系暨研究所副教授


(1)题目不要太大,大到什么都可放进来谈。


(2)题目的时代要明确,不要只出现某人的某个文本研究的字样,日后读者在查硕博士论文时,就很难用朝代来搜寻。


(3)题目宁繁勿简,六个字的题目太过精简,某个朝代的某某现象,不太象是论文题目。


(4)计划封面的标题无须用「」符号。


(5)研究计划的动机不用将你所做的题目无限上纲地连到现今的社会现象或其他学科对此课题的研究,例如研究「某种动物」,不用谈生物系、兽医系、环境系是如何谈这个动物的,仅需就历史学对此主题有何关注即可。


(6)尽量回到研究的朝代及课题本身的脉络来谈,切中主题比较重要。


(7)研究计划也要有一些史料的基础,切勿只是读了前人研究,就开始批评、论述、推论,最后通篇看来好像都是在评述论文而已。


(8)前人研究成果回顾切勿以单篇摘要式的体例逐篇撰写,应将这些文章的主题再细分,综合在一起讨论。建议多看Paul Cohen的《在中国发现历史》,或者是看重要期刊的学人研究讨论是怎么写的。


(9)研究回顾的写法也尽量不要在正文只是条列某个主题有过哪些文章而已,若自己未曾阅读,或一时无法消化可谈出重点的文章,建议就放在脚注中即可。


(10)研究回顾不要太吹捧指导教授,说他是某某权威,其论点目前无可取代的话,尽量以委婉的方式陈述,日后比较不会招来争议。


(11)初学者也尽量不要直接就挑战前辈学者,说他的看法就是错的。历史研究不是在证明谁对谁错,同一问题有不同看法并存是常态,新的论点的出现也只是其中一种观点而已,不要把话说死,一定要说某个论点是错的


(12)同一主题可能中文系、教育系都会感兴趣,研究回顾重点应该是凸显出自己如何从历史学中性别的观点或什么的观点来看问题,而不是只在说其他学科作了什么。


(13)研究计划切勿空谈,而无史料依据,有必要介绍你所用的史料的性质及特色,或者是可能的缺陷是什么。


(14)借用不同学科的理论要恰到好处,不要随便套用。可以的话,尽量讲一些已有的史学作品引用这些理论的例子,而不是直接谈这些理论的内容。


(15)章节的标题要明确,前后要有承接关系,切勿空汎毫无重点的标题。


(16)研究方法是在谈你用哪种视角在看问题,不要再说你是在耙梳史料来论证,史家不靠史料,难道是靠推论吗?


(17)如果你的论文已经有太多人做,就提早放弃吧?切勿空想你短短时间内能在观念上能有所重大突破。


(18)除了中文研究外,英、日文的当代研究也要留意,你做的题目没有中文的研究,不代表没有其他外文的研究。


(19)日文的《史学杂志》很重要,每年都有一本回顾与展望,里面有很多日文的研究成果。


(20)报告时称呼前辈学者或老师要合乎时宜,不用太毕恭毕敬,也不要直呼其名。


(21)Google不是万能,它上面找不到的,不代表就没有。


原文题目“东华历史研究生论文发表会有感:研究计划的常见缺点”,发表在蒋竹山博客,2012/4/12


---送福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