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你了解小公园亭的“前世今生”

 余近山uxer3586 2017-01-26

在辞旧迎新之际,位于小公园的中山纪念亭最近复建落成,牵动鮀城众人心。事实上,这座复建的小公园亭已经是第三代小公园亭,它不单寄托着潮人的情结,更凝聚着三代企业家的桑梓情怀。


 △挂牌施工

1月13日,随着“中山纪念亭”和“天下为公”两块牌匾完成安装,历时两个半月的小公园亭复建工程宣告正式完工。而近段时间以来,随着小公园亭建设进入尾声,小公园街心这里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逐渐恢复了昔日的热闹。家住小公园园心的老街坊庄月莲欣喜地告诉记者,这个地方十几年没有这样的人气了。亭修好之后,人山人海的景象,让她犹如进入时空隧道回到早年。
 △新亭落成后的夜景

如果说,小公园亭复建让小公园穿越了时空;那么凝聚着汕头人智慧和心血的整个复建过程,也好像是历史的轮回。通过考证史料我们得知,小公园三次建亭都是由热心企业家出资,每次建设都牵动着全城百姓的心。好像这次复建,就缘于多年从事木结构建筑施工的企业家黄茂雄先生的一个奇思妙想。他回忆说,早前在无意中,他就曾经跟汕头市城管局领导提过,汕头各公园都没有木结构的园林长廊,而自己公司多年积累了木结构施工经验,何不设计一个作品来给市民欣赏?凑巧的是,城管局领导正与市委书记陈良贤汇报工作,顺便提及此事。当时陈书记就提出建议,既然要兴建木结构园林建筑,何不先把已经陈旧的小公园亭给重建起来?!

黄茂雄没想到自己一个心愿,经过领导层的讨论和拍板,最终形成了可行性方案。他带着兴奋,毅然决定接下这项光荣任务,由自己的大宇木业公司出资建设,并于去年秋着手开展工作。又凑巧的是,去年9月中旬汕头市文广新局为修复老妈宫,到市档案馆查询图纸,无意中发现了小公园亭的图纸,同时还找到一张40年代初的老相片,都提供给了黄茂雄。
 △上世纪40年初老相片

这张拍摄于上世纪40年代初的老相片,是目前可以找到的小公园亭最早的影像,它也钩沉出一段尘封多年的历史。原来,第一代小公园亭建成于1934年。在此之前,汕头开埠数十年间,小公园街心周围基本上是普通居民区。直至上世纪20年代汕头成立市政厅,小公园才纳入市政规划。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鄞镇凯老师介绍说,在南生公司百货大楼兴建之前,当时的汕头市政已经做出规划,空出这片中心城区的街心地带,起名“小公园”,并在街心立石刻字,题上“百福来朝”。

 △小公园未建亭之前的老相片

后来,印尼华侨、汕头南生公司负责人李柏桓买下小公园街心西侧这块地,并集资50万大洋于1932年建成百货大楼,从此成为百载商埠的地标性建筑。相传,后来小公园亭的兴建,也是由这位爱国的民族资本家牵头发起的。鄞镇凯聊起一段趣闻:说是当时香港的大新百货公司要与李柏桓争生意,准备在街心建个万商楼。于是李柏桓想出一计,发动周围的商户以纪念国父的名义,上书政府高层要在街心建中山纪念亭。但早年鄞镇凯曾经问过一位老工商业界人士,他并不同意这种传言。那位老人说汕头的民族资本家其实也非常爱国,当李柏桓提议建亭之后,人人支持纷纷捐款,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爱国行为。

 △第一代小公园的老图纸

转眼半个多世纪过去,当1934年小公园亭的设计图纸再次展现在后人面前时,负责复建工程的企业家黄茂雄,仍颇费一番脑力。因为年代久远,图纸上的数字都非常模糊,只知道八根亭柱两两之间的距离是6米6,其余数字全部得通过重新丈量图纸和老照片的比例去进行专业推算,最终确定了这个亭各层的直径、高度等关键数字。

而那幅上世纪40年代的老相片也给了黄茂雄不少的启发。因为查阅资料他发现,第一代小公园亭是由上海装潢公司中标承建的。但从专业角度来看亭的外观,他发现更似北派风格,于是又花精力去翻阅参考国内各建筑派系的亭台建筑,发现它非常接近梁思成设计的亭台。于是决定按照梁思成的北派木结构,做出完美的设计方案。
 △新亭的设计效果图

西方人有句俗话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意思是,即使对相同的文学作品不同人也会有不同理解。其实,同一座小公园亭在不同时代的人眼中也有不同的印象。在小公园亭复建期间,我们就搜集到了历代老相片,并记录到不同年龄层的回忆片段,相映成趣。

自从小公园亭开始复建这几个月来,几乎每日都有来自各地的摄影人士来此拍摄记录。身为媒体人的张烈华就是其中一位热心人,对于每一个重要的工程节点,他往往都会采用摄影、摄像、航拍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记录。而回想起来,他拍摄小公园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了。据他回忆,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他就开始拍摄小公园,可惜当时老亭已经拆除,在他的作品上留下一片水池和空地。后来他又拍摄了小公园亭的重建,和重建后热闹的场面。如今,他又回到故地,拍摄了小公园亭恢复原貌的全过程,似乎又找到了童年的感觉。
 △上世纪90年代末的小公园 张烈华摄

事实上,在张烈华开始拍摄第一张小公园照片之前,已经有多位老摄影师留下了小公园亭的早期影像。最早那张上世纪40年代的老相片,出自日本发行的明信片,很可能是侵华日军随军记者的作品。而随后在解放初,汕头摄影家韩志光和王瑞忠又分别于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对小公园街心进行了影像记录。而很多老汕头人对那段红色历史也记忆犹深。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鄞镇凯仍深刻记得五六、五七年的情形,当时小公园亭上装上了大喇叭,几乎天天进行广播,播放革命歌曲,诸如《社会主义好》等等。众多市民还集中在这里学唱歌。而小孩子们则把小公园亭当做游乐场,年纪小的在亭脚玩滑梯。年纪稍大的有时会凑钱去租辆单车,大家就绕着小公园亭来轮流骑车玩闹。如今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就是在那里学会了骑单车。 

 △庄女士的儿子在为小公园亭做绘画

在小公园街心有一间销售明信片和美术作品的小铺,庄月莲女士一家几代人在这里住了上百年。1969年,小公园亭受极左思潮影响被拆,之后改造成街心绿化草坪,再后来改造成街心小水池的景象,至今仍是一段不可或缺的记忆,留在她们家人脑海中。她的儿子还把从那时以来小公园街心的变迁,创作成多幅美术作品珍藏下来。庄女士感慨说,那个时代虽然亭子拆掉了,但人流依然热闹,汕头人要买什么东西都会选择来小公园逛百货大楼。可惜随着时间流逝,慢慢地没有了往日的人气……

我们又找到了1997年第二代小公园亭建设过程中留下的老相片。历史总是似曾相识,当时倡议并负责出资复建小公园亭的,同样是汕头一位建筑企业的负责人,他就是已故的慈善家郑良奇先生。郑良奇先生的儿子郑旭升最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父亲从小就在小公园周围长大,当时八九十年代他经常看到众多潮人徘徊于小公园街心回忆旧时的生活,言谈中都希望重建小公园亭。一向热心公益事业的郑良奇很有感触,于是下定决心要捐资重建小公园亭。很快,郑良奇的倡议得到了市、区两级政府的批准实施。
 △慈善家郑良奇

据郑旭升回忆,当年在亭的设计之初,苦于找不到原版的设计图纸,不少热心市民还向他们公司送来相关资料,以及先前在小公园亭旅游拍摄的相片。设计完毕开始动工,他们意外开挖到原先小公园的柱基础,经过测量与他们的设计尺寸基本一致,于是他们胸有成竹地投入施工。更令他们惊喜的是,亭一落成,有一位老阿伯就将一本相册送到他们公司,几乎每日的施工都有相片记录,这些相片如今已成为宝贵的小公园亭影像档案。

时光荏苒,社会进步,这座混凝土结构的第二代小公园亭,终于也告别了历史舞台。由于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得以提升,这次在建设第三代小公园亭的时候,设计施工方就大量运用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木构搭建框架,选用整块整块的实心石料铺设亭基和台阶,同时还运用新的建筑技术对亭的檐口等处进行微整形。整个小公园亭修故如故,但又令人耳目一新。落成之日,承建小公园亭的大宇木业公司负责人黄茂雄终于长舒一口气。他兴奋地说,柚木是千年不腐的木材,除了外观油红漆若干年后需要刷新之外,其余部分经过日晒,色彩会越变越漂亮,呈现夺目的金黄色,可能会成为汕头永久的标志性建筑。
 △航拍小公园亭夜景 张烈华摄

如今,夜幕下的小公园亭,就犹如这座百载商埠的眼睛,在经历了多年的沉睡之后,重新绽放透亮的瞳孔。小公园亭和周边的车流人流,又化为了摄影师张烈华镜头下最美妙的时代音符。他感慨道,如今小公园一带的发展变化很快,从这个亭也能看到整个汕头的变化……

详情请留意(24日)《民生档案》相关报道

供稿/民生档案 
记者/
林剑铭、陈少鹏
通讯员/张烈华

橄榄小编/一小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