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钱币发展四部曲(二)

 红豆居士 2017-01-26

货币产生以前,交易极不方便。最早实行物物交换,交换中缺乏价值标准,不能尽如人意,于是出现了一般等价物。之后在各个小群体中公认的一般等价物发生“兼并”,赢得共识的“胜者”就形成了初期的货币。


随着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金属铸币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及广泛使用,此时的钱币上开始铸有地名、城邑名,当时还有纪天干、纪地支、纪数目、纪重量、纪交换值、纪范次、纪炉别、纪国名、纪币名等情况。但主流是纪地性质,因此学术界通常把这一时期内钱币统称为纪地钱币。


战国货币地图

纪地钱币时期从公元前8世纪的春秋初年开始,到公元前3世纪末的战国晚期结束。此时,诸侯割据,各国文化风俗迥异,经济独立管理,钱币上也是各家混战,形成四大体系: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

  

布币分布于三晋(韩赵魏)两周地区,造型来源于农具。布字是镈(Bó)字的通假字。镈有两个意思,一种是大钟(在编钟架上排在最下层),一种是农具,治水的大禹就有同款,布币就是从作为农具的镈发展而来的。

布币(币面文字:安阳)

齐国和燕国则开发了新的造型,刀币。它的外形仿自错刀或削。错刀在古代作为文具,用于删刮简牍上的错字;作为工具,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刀币在燕齐形成后又影响到了赵国、中山国等地,传入新大陆美利坚后演化为美刀。


楚国是战国七雄中唯一的南方国家,在战国中原人心中简直是非主流般的存在。楚国典型货币为鬼脸钱,形如铜贝,其钱文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这种鬼脸状形态(有将其释作“咒”的说法)。

楚国还有一种“贵族特供”的黄金铸币——郢爰(yǐngyuán),是中国已发现最早的黄金货币,郢爰犹如金箔包装的巧克力,而且还是经典怀旧款。

郢爰


圜钱通行秦魏两国,多为圆孔,之后在秦国演化出方孔,以便利性优势引领了后世风潮,推测其造型取自纺轮,或模仿玉璧铸成。早期工艺上在今天看来并不复杂,不过是一个有字的螺丝垫片而已,之后出现了郭(即币缘的一道突起)。

圜钱

钱币上出现了文字,这是一个最大的特点和进步。这些钱币文字性质不一,书体不同,它们为探讨钱币的流通范围、铸主、年代、币值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文字依据,它们也是研究早已失传的秦、齐、楚、燕、赵、魏六国古文字的珍贵实物资料。

钱币的质地由单一的铜金属向各种金属发展,各国钱币的形体出现圆形化的趋势。到了战国后期,钱币又开启了新纪元,在这个时期,古钱币又变成了怎样的呢?其中又蕴含了怎样的时代文化意义呢?下期为大家揭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