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阮玲玉 :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素简如风 2017-01-26


哀莫大于心死,一代影星留下了人性的最后余辉,人言可畏口诛笔伐终使得被誉为“中国的英格丽·褒曼”香消玉损,鲁迅曾为此撰文《论人言可畏》,门第、贫富、阶层、身份、地位等文化背景造就多少人生家庭悲剧,感叹的同时,感情终究抵不过人性之弱,物质很大程度决定了家庭这个社会细胞合理存在下去的理由,男人当自强,女为悦己者容,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警醒着后世之人!

—— 佐言


1905年,阮玲玉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工人家庭。父亲的早逝让母亲含辛茹苦地去做有钱人家的女佣。在十里洋场的旧上海,阮是透过地下室昏暗的窗户,了然了什么叫富有什么是贫困。于是阮不甘,向母亲索取更多。然而她向母亲要求的并不是财富,而是对母亲说,我要读书。


情窦初开


爱情悄然而至。那时候的阮玲玉只有16岁。


给了阮玲玉初恋的人叫张达民。是阮的母亲做女佣的那个富有家庭的少爷。所以无论阮怎样的崇尚着自由和独立的思想,她的爱情还是终究没有能够跳脱出少爷和女仆的那个传统的窠臼。身份地位的悬殊是存在的。直到他们同居,阮始终没有改变过自己要从张家专供下人使用的后门出入的状况,而张的富有的家庭也从未认同过这种被他们所不齿的感情。


为了爱情,张达民选择和自己的家庭分道扬镳,从大房子里搬出来,并用自己的零花钱,为阮玲玉母女租下了一套住房,让她们从此衣食无忧。


张达民的举动深深震撼了阮玲玉,面对爱情和学业,阮做出了艰难的选择,她流着眼泪告别了那个寄托着她毕生梦想的崇德女中。把自己,无条件地交给了张。她以为爱情就是一切。就是未来。


人生转折


阮玲玉一味地沉浸于张的爱情之中,相信爱情是能够战胜一切,却不知道张达民在家庭的威逼利诱下也会软弱,也会有一去不返的时候。没有了张的资助,她和母亲的生活几乎已经难以为继。这时候,阮玲玉读到了报纸上那条对她的未来将发生巨大影响的招聘广告:大上海大名鼎鼎的“明星影业公司”正在为即将拍摄的影片《挂名的夫妻》征聘女演员。阮玲玉如愿以偿获得了那个角色,《挂名的夫妻》也使她很快家喻户晓,从此开始了向她事业巅峰的攀援。


阮玲玉迅速窜红,影片一部接着一部,收入也让她扬眉吐气,她从此再不要母亲去做女佣,也再不需要张达民的施舍了。而张的家境也刚好因为张父的辞世而日渐式微。这种角色换位对张达民来说不啻是暴风骤雨,他渐渐自甘堕落,甚至染上了赌博的恶习。


事业的低谷


然而,阮玲玉的星途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久,远比阮的名声响亮许多的胡蝶加盟“明星”,从此抢走了阮的所有风光。这是阮演艺生涯中最黑暗的时期。事业的阻顿让她把目光重新投回家中。她以为毕竟她还有张达民,但张已经远不是当年的那个翩翩少年了,他一味地沉溺于赌博之中,对阮的苦痛全然不能体会,反而对阮的金钱无尽挥霍。这使阮玲玉感到绝望,她有了轻生的念头,这是她第一次自杀,但后来被母亲救下。


阮玲玉在急救室里返回人间的时候,睁开眼睛第一个想要见到的人竟是那个把她逼上绝路的张达民。阮为了在那个晦暗的时期能获得张的支撑,甚至对张赌博的恶习都忽略不计。而张达民也意识到没有了阮,他也就不可能再这样兴之所至地活下去了。




从“明星”转战“联华”


阮玲玉在困顿之中毅然离开了冷落她的“明星”,紧接着加盟了“联华影业公司”,很快成为“联华”最炙手可热的女明星,而“联华”也给了她毕生的辉煌。


此时“联华”拍摄的格调雅致的文艺片,正在慢慢引起知识阶层的关注。对阮玲玉来说,这个由年轻知识分子组成的影业公司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她愿意和这些锐意探索的年轻导演们合作,愿意尝试各种不同的角色,在“联华”,阮玲玉先后拍摄了《故都春梦》和《野草闲花》,公映后大获成功。


可以预想到,新的电影培育了阮玲玉,也慢慢拉开了她与张达民之间的距离,他们似乎就只剩下了一种金钱的关系。此时的张成为了阮生命中一个最大的伤痛。她是多么希冀着能够摆脱张。但却又终因张的无赖面目而摆脱不掉。



邂逅生命中另一个男人


阮玲玉的表演逐渐炉火纯青,演艺事业蒸蒸日上。“联华”也步入了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阮玲玉在“联华”先后拍摄了卜万苍的《恋爱与义务》《三个摩登女性》,孙瑜的《小玩意》,费穆的《城市之光》《人生》,以及吴永刚的《神女》。光芒四射的阮玲玉吸引了当时被称为“茶叶大王”的富商唐季珊的视线。


阮玲玉是在极其自然的环境下经朋友介绍认识唐季珊的,此时的阮玲玉身边还有个张达民,对于唐浪潮般的攻势曾经是抵挡的。但一句俗语被应验,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在唐季珊的猛烈攻势下,阮慢慢接受了他的温情,坠入了他甜蜜的陷阱。她说,我这个人就是经不起别人对我的好。要是有人对我好,我也会像疯了似的爱他的。


唐季珊用数不尽的金钱了结了阮玲玉和张达民的关系,阮心里虽然有着某种唏嘘,但也算是轻松告别了原先的生活。她又专心地投入了她毕生挚爱的电影中,她又先后拍摄了费穆、吴永刚以及蔡楚生的电影,这些作品将她的表演艺术推上了巅峰。


(唐季珊)


戏里戏外的“新女性”


阮玲玉在《神女》中的表演出神入化,把一个母亲为了孩子不得不出卖肉体的故事,诠释得几近完美,《神女》也被认为是阮最优秀的作品。接下来的《新女性》,阮的表演尽管依旧光彩照人,但这部影片却成为了将她逼向死亡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新女性》以女演员艾霞自杀的经历为原型,抨击了社会的丑陋黑暗和小报记者的造谣中伤。这是蔡楚生继《渔光曲》大获成功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蔡当然不会想到这部影片会导致阮的对生命的如此绝望,以至于唯有死,才能洗刷干净泼在她身上的那所有的污水。


阮玲玉刚刚建立起来的平静生活中又新起波澜。到底唐季珊是个死不改悔的花花公子,他的目光又转向了另一位女明星,并被阮玲玉洞悉,她不敢面对唐的朝秦暮楚,更不敢面对自己的可怜结局。此时,张达民又在阮玲玉的失落之中寻衅。他或者受不了阮如今的风光无限,或者,在他的凌乱的心灵的底处,还留有着一片对阮的爱。



最黑暗的篇章


张达民一副无赖嘴脸,向阮玲玉索要金钱。尽管此前,阮已经支付了他整整两年的生活费。唐季珊认为张是负在阮身上的一个永远的累赘,所以坚决不同意再给张哪怕是一块大洋,于是张立刻扬言要以通奸罪将阮告上法庭。张达民如此破釜沉舟。自毁,并且也要毁了阮。

唐季珊的回复是:那么就去告吧!


阮玲玉认为,唐之所以如此决定,是因为唐已经不再爱她。因为不爱,便才将她的羽毛丢弃,任凭蹂躏,甚至不如张达民的爱惜。张的威胁也许仅只是为了索要金钱,而唐的冷酷,却是要把她逼上绝路。这所有的她爱过的也爱过她的男人。


热衷于花边新闻的小报也借机全力炒作。他们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招揽看客,扩大印数。而阮玲玉却成了牺牲品,她的精神的创痛被转化成为了报纸的滚滚财源。而阮刚刚拍竣的那部电影《新女性》,也推波助澜,将阮的悲剧推向了极端。



香消玉殒


在3月8日的那一天,阮玲玉选择了死亡。寂静的午夜阮一个人留下来。在家人的沉睡中,她独自捱着漫漫长夜。阮也许还对她的光辉灿烂的人生有着很多的期许,但是现实的逆境又让阮觉得未来已经看不到光明,尤其是3月9日的即将出庭,还有就是,人们已经将她在尘埃中开出的花又重新踩进了尘埃里。


在吞服了整整三瓶安眠药后,阮玲玉结束了她年仅25岁的生命,仅留下了那封“人言可畏”的遗书和那些永不褪色的电影。


(油画《阮玲玉》 刘文进 画)


阮玲玉就这样,勇敢地以她的“一死”,洗刷了她的所有的“罪名”。


如她在“遗书”中所说的那样:“我何罪之有?”


为阮送葬的队伍长达数十里。


沿途夹道送行者有三十万人之多。


“联华”的导演们抬着阮的灵柩悲愤地走向墓地……


 (故事整理自赵玫作品集《叙述者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