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志”不仅是一种新型知识产权,更是区域产品特征和信誉的典型标志。为了保护“地理志”在全国的良好运行,本刊推出“地理标志”系列专题报道,不断加深人们对“地理标志”的认可,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一方经济的长足发展。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 报道, 要想农产品卖得好, 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很重要。 那怎样才能提高知名度, 抬高农产品的身价呢? 获得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称号是一种重要途径。 其次是福建的大田县, 为了推广当地具有400多年的茶叶, 也有类似的做法。 一方面,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 从管理入手, 保证产品质量, 促进产业发展; 另一方面, 当地还围绕茶文化做文章, 不仅成立了茶艺表演队,而且还有专门的茶艺培训班。 截至2015年12月底, 全国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1792个, 涵盖种植、 畜牧、 渔业3大行业和蔬菜、 果品、 茶叶等22个类别, 全国所有省、 自治区、 直辖市和都有产品登记。 那什么样的农产品可以获得地理标志称号, 咱们农民又该如何借助地理标志农产品做成大生意呢? 管理入手 保障质量“ 农产品有一个特点, 那就是不同的水土, 种出的粮食也不一样。 咱们成语里面有南橘北枳, 说的就是不同的地方, 种的东西一样, 但是味道就截然不同。 ” 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子雨表示, 现在, 大家对于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 产地就成了农产品的天然商标。 比方说, 说到葡萄酒, 咱们都知道法国葡萄酒好喝, 而说到大米, 五常香米也在全国打出了名气。 其实各地都有自己的特点, 总有农产品的拳头产品, 在眼下, 咱们怎么把这种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做成大生意呢?张子雨举了两个例子。 首先是诺邓火腿。诺邓火腿产自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深山的诺邓, 具有上千年的历史。 这种流传千年的美味佳肴也受到了不少媒体的关注。 当地的政府为了把诺邓火腿发扬光大, 专门出台了《诺邓火腿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办法》 ,给当地的农民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宣传和培训。从产业层面, 当地指定了《诺邓火腿企业标准》 经过管理部门批准之后, 就作为企业生产标准, 有了明确的标准, 诺邓火腿就逐渐地进 入了外地市场, 一步一步地产生了影响力。 竞争力有限 要加文化佐料 这么一对比, 大家就可以发现一些共通之处。 在咱们发掘自己的农产品品牌的时候, 咱们也需要抓住这些关键。首先, 无规矩不成方圆, 要成就品牌,就得有管理办法, 有生产标准。 一种农产品之所以能树立起品牌, 就是品质稳定, 管理科学。 所以, 制定当地的行业标准是重中之重, 标准制订了, 企业必须遵照执行, 执行过程中, 管理部门有必要加强监管, 不要怕损害了个别人的利益, 只有严格执行标准,才能让大家都受益。接下来就需要丰富文化内涵。 单纯的农产品, 竞争力有限, 要是加进去了文化的佐料, 那就能让人吃在嘴里, 记在心里, 这样的农产品,就不只是餐桌上的美味, 更是品味的象征。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 从历史长河当中开发当地的农业文化, 历史传说, 和咱们的地理标识相结合, 这就把农产品做成了当地的名片, 做成了文化产品。 同时, 农产品也是商品, 不仅要关心生产, 关心销售, 还要关心市场。 比如, 一个农 产品品牌出名了, 很可能出现仿冒, 以次充好的行为。 对于这些扰乱市场的行为, 咱们该出 手时就出手, 严厉打击危害品牌声誉的各种行为。 从生产和市场两个维度入手, 才能保证咱 们的品牌长盛不衰。正所谓: 地理标识是个宝, 出台规范保护好, 生产市场两手抓, 品牌发展更牢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