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致的生活很昂贵,却并非要很多钱

 汉青的马甲 2017-01-26


文/简书作者:安若木槿



图片源自网络

一、

前两天我捧着《瓦尔登湖》看得昏昏欲睡却又欲罢不能,我爸对此感到好奇,问我在看什么书,我便兴致勃勃地向他介绍:“这本书可好看了,它讲的是一个人跑到森林里的湖边自己建了一座房子,并且在那里住了下来……”

“你别看完这本书就想着去隐居啊!”我爸笑着打断了我的话,我却能看出他那笑中隐隐的担忧。若不是父母渐老,这个家的担子正在往我身上移,我还真有些想效仿梭罗跑去深山里隐居一段时间,一把吉他、一些书本、几支笔足矣。

堂哥订婚的喜讯传来,我们提前了回乡的日子。家里在一座小镇上有两套房,一套出租,一套留着回乡时用;我们一家基本住在城里,这套房面积不大,由于没置办什么家具,显得有些空荡。

奶奶近来住在另一个镇子的小姑姑家,房子没人住,床板上以及地板上布满了厚厚的灰尘;没搞卫生、没电、没准备好吃食,所以我们在小姑姑家暂住,大部分行李却还是放在自家房子里;我爸想提前过来打理一番,吃完我哥的喜酒,我们还是要回来住的,我跟过来是为了洗澡,衣服在这儿。

我整理准备带去小姑姑家的东西时,我爸正在铺床,我问他我们待多久,他说还有好多事儿,若我觉得无聊可以自己先走;我看了看我那常住的小房间,决定今天先把自己的床铺好,我爸当我小孩儿,笑我,说看我能不能把我的床铺好。

二、

一年时间够这床板积上厚厚一层灰尘了;我用干抹布擦了一遍,仍觉得不够干净,于是搓湿了,再擦;擦好后再用干抹布擦了几遍,终于满意,便去柜中拿了被子铺上;一个整洁的床铺很快出现了,我心情大好。

接着,我忍住往被里窝的冲动,拿了扫帚开始扫地。地板是米白色的,丝毫的灰尘都特显眼;看着薄薄一层粉状物被扫作一堆,扫过的地儿光亮如新,我竟开始享受这个过程。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刘禹锡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我曾经不懂这些,只是忽然有些懂了梭罗那自己建房、自己种豆、独居湖边的乐趣,于是忽然懂了这两句古语。

在梭罗的观念里,衣服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是保暖,而非装饰;他认为要穿旧衣服去干活儿,衣服是人身体的一部分,应该是为每个人量身定做的;一件旧衣能够显示出一个人的气质,人不能常穿新衣,那样,人会成了衣架而不是人了;一个人只有在发展成一个新的自己,到了不能“以旧瓶装新酒”的程度时,才需要一件量身定做的新衣。

同样,梭罗也羡慕古人以天为盖地为庐的生活;在他看来,房子不过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实在没必要多大多奢豪;世人为了住得更舒适忙碌大半辈子,而他用了很少的钱、很短的时间自己建了一所房子,住得舒适且自在。

所以在他看来,一个人只要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便不要再去追求更多物质上的享受了;那看似是享受,其实是负累。

三、

我没再拖地,一是由于拖把出了点小问题,二是不急着住,且还有些地儿需要洗刷一番,到时地更脏了。

洗完衣服,我便跟着我爸回到小姑姑家所在的镇子;途中遇到开着卡车卖柚子的,我们买了一袋子,八个,还挺重;这个镇子上还住着外公外婆,以及另一个姑姑,大家离得不远,我爸准备把这些柚子给大家分一分。

我们最先到小姑姑的菜摊子上,柚子拿出来后忽然发现一个坏的,我爸拿去换;在等他时,我便和小姑姑聊了起来,我们主要的话题便是我那还在读高三的妹妹,关于她的高考以及未来。

在这十分钟左右,一共有三个人来买菜,总收入不到十元,大概因为是下午;这是我第一次这么直接深切地体会到上一辈人挣钱的辛苦,这还只是卖菜的最后一个程序。

我忽然有些懂了,还有很多人辛辛苦苦挣那点钱,并非为了追求自己的享受,是为了养活身后那一家老小;我之所以能够在这里悠闲地思考这些纯文学的问题,不过是因为生活的琐碎暂时被我爸妈扛在了肩上。

太多人被沉重的生活负担压得难以喘息,在这个社会里,钱似乎成了这一切问题的唯一解药;为了挣钱,人们又必须起早贪黑忙忙碌碌,憋着那口劲儿往前冲,哪里还顾得上什么沿途的风景?

等到生活终于好一些了,便希望能够更好一些;等生活更好一些了,又希望能够再好一些……如此循环往复,多数人容易在这个过程中迷失了自己;这仿佛是生活跟人类开的一个大玩笑。

造成一切心酸与无奈以及这社会浮躁的根源不过四个字:生活所迫。

四、

几栋青瓦木屋围出一个小院,外婆家就是其中一栋;许是堆的东西多了,小院比印象中童年玩耍的要小。

外婆家还是老样子;木墙上有厚厚的黑色污垢,家里边儿堆了各样的东西;光线不太好。最大的变化就是这些年屋后菜园里的那张用瓦围住的床没了;外公爱狗,这次回来却一只狗也没见着。

不巧的是,这一天刚好停电。外公在院里劈柴,外婆烧着柴火给我们做晚餐;屋里黑,我找不到坐的地方,便在院中站着;百无聊赖之下,我竟看鸭子吃食出了神。

猛然回过神来,我忽然又想到了梭罗;他一个人安静地在瓦尔登湖畔生活,不工作、读书的时候,便喜欢到森林里走动,观察瓦尔登湖以及附近水域的湖泊;他的心够静,生活从容,于是能看到许多被忙碌者忽视的美。

他能看到瓦尔登湖的水在不同的季节变换出不同的颜色;他能看到鱼、鸟在湖面活动的各种丰富姿态;他能看到一面湖历史演变的过程;他能和大自然进行最直接的交流……

诚然,我们多数人都与这个凡尘俗世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牵扯;我们几乎不可能如梭罗那般潇洒地抛开一切,去森林的湖边建一所房子,过独居生活;我们身上欠着各样的债,首先要偿的便是父母恩。

但这一切并不妨碍我们过为自己量身打造的精致生活,它的昂贵之处在于,很多事需要我们自己亲力亲为,或许还要以物质生活简陋作为代价。

很多人所谓的生活条件更好、更舒适不过是穿质地更好的衣、住更宽敞更豪华的房、吃更营养更丰盛的食,噢,还有条件不错的配偶;但在这样的单一追求下,许多人的精神生活却是匮乏的,这也是很多人看不进《瓦尔登湖》的原因之一吧。

房子大了需要打扫,衣服贵重了需要保养,吃食精致,做起来却麻烦;于是我们重要的第三产业——服务业应运而生;人们挣更多的钱,以便于获得更好的物质以及服务;可人家提供的东西,你真的能在各方面都称心如意吗?

我以为生活的精致不在于物质本身的精致,真正的精致生活需要自己用心去量身定做,是最适合自己的生活;如一向懒于劳动的我,居然也能从这份曾经觉得是苦差的工作中尝到乐趣。

富有乐趣的精致生活花不了我们多少钱,却得费我们不少心思;我以为这匆忙世界,最缺的便是有心人。





安若木槿:简书原创作者安若木槿,静待花开。微博@安若木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