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记忆 · 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编后语)

 邓超越梦想 2017-01-26




民间记忆 · 红二十五军长征路 


主编   袁志刚      



编  后  语



《我们的万里长征》—— 陕西省人文地理摄影协会“重走红军长征路”是从2014年10月启动,于2015年11月结束,历时13个月。我们第二采编组沿着红二十五军的长征路线,东赴湖北、河南,南下四川、陕西;西走甘肃、宁夏;北上陕北。经过了十一个市,三十六个县,行约一万多公里。我们在不同的季节出发,游历平原、河川, 穿越莽岭、峡谷、高原……,走乡串村,深入到民间百姓人家。搜寻、采撷、拍摄当地老百姓对当年红军长征的记忆、故事、传说与遗迹……


长征对于上个世纪的人来说或许是一种信仰、一个符号。但对我们来讲,却是一种具有诱惑的神秘,这种神秘是源自我们从小就植入的启蒙。可能最初仅仅停留在课本那几幅篇幅不大的文章中,而走过了、经历了、你到达现场,才能真正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历史总是越来越远,经历80年的风雨,红二十五军长征遗迹的留存,早已物是人非。很多当事人与知情者已经去世了,记忆开始变的模糊,真实完整地还原历史已经不可能了。但从红军的后代及老百姓口口相传的点滴故事里,我们真正学到了学生时代课本里没有读懂的事。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让我们在行进中学习历史,解读长征。


1934年11月16日,是红二十五军战略转移的日子。8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到达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何家冲的时候,和书本上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银杏树静静的矗立着,几个工人在默默的干着活,一切都是那么的祥和。初冬的银杏树,树叶已落光,只剩下巨大的躯干伸向了苍穹。就是这棵银杏树,见证了80年前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3000名红军战士悄然消失在茫茫雨夜里。从出发,很多红军战士并不知晓,他们再也回不来了……  从斛山寨到独树镇,从庾家河到袁家沟,从四坡村到板桥镇,我们目睹了无数红军烈士墓,又有几个留下名字呢?他们长眠于大山中,只有苍天知道他们的英名。湖北郧西关防乡二天门村,解放后,统计参加红二十五军长征人员。在册留名的红军烈士38人,跟着红军走的87人,实际当时参加红军200多人,他们许多人都留在了长征路上没了踪影。解放后,我们熟知名字的是共和国的开国将帅们,但长征路上牺牲的几十万红军战士,又有多少人能留下名字载入史册。


1932年10月,当80000名红军将士离开新集后,国民党开始在鄂豫皖苏区对红军家属和孩子进行灭绝式屠杀,仅有几个老头老太太幸存下来。那些父母在战斗中牺牲,成为了孤儿的孩子们和随四方面军远征到四川的红军子弟们,为了活命,建立了游击队,后来变成了“儿童军”——这就是红二十五军。他们在人迹罕见的崇山峻岭中,在与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厮杀中,寻找生机,经历磨难。那是常人所不能理解和做到的。如果不是亲临现场,你怎能理解那个年代?你能感受并理解他们那一代人吗?


什么叫军民鱼水情?走过红军路你会找到答案。

何家冲的何大妈诠释了那个时代的典型代表。为救一名红军伤员,她用唯一的亲儿子生命换回了红军战士;为救另一名红军,她对着国民党发毒誓,并当众戳瞎了自己右眼,才救下了这名伤员。解放后,被救的余占海任武汉军区少将,曾到何家冲接孤身一人的何大妈到城里,大妈誓死不去,她一生救助了13名红军伤员,自己则孤老一生。在卢氏、庾家河、二天门、新阳镇、单家集,这一路走来有无数个像何大妈这样的老百姓,都无私地帮助过红军。红军战士的流血牺牲同样也是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们站在新县英雄广场拍了一张照片。对面一座山,密密麻麻布满了墓碑,这里是鄂豫皖苏区烈士陵园。十三万名烈士永远地躺在了那里,那种震撼让你真正体会到 “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


红二十五军的军魂吴焕先如果能活到解放,或许会是开国之勋。因为他是黄麻起义的领导人、红四方面军创始人之一,红二十五军的创始人,与共和国元帅是同时代的军团长。但是,快到陕北时,他在四坡村战役中壮烈牺牲了。吴焕先家在新县当地是颇为殷实的地主,为他闹革命,全家六口被杀害。他母亲得知儿子组建红二十五军后,婆媳俩人把路上乞讨积攒的几十斤大米和十几个鸡蛋都送给部队。母亲和妻子却一个饿死在自家夹墙里,一个饿死在了乞讨的路上。如果不是重温那段历史,决不会理解当年那些“富二代”为什么放着富贵不享受,而去闹革命。


我们不是党史、军史的研究者。我们今天的重走红军路,就是去寻找百姓口口相传的红军故事;找那些民间还依稀尚存的红色记忆;去讲给我们身边的人听,讲给孩子们听。让更多的人知道那一代革命军人曾经付出了什么?他们的理想和信念是什么?历史不能被遗忘,当年长征的路上还有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百姓对长征还有怎样的记忆?我们用镜头去寻访那段历史,寻访那些故事,寻找那些知情人。用影像与文字去记住那一代人的青春,记住那段历史。


“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采编组,由祁正文、谢炎午、石宝琇、马向群、赵利军、邱立、王杰、路新玲、贺旭娟、孟萱、袁志刚等志愿者组成。我们分十三次,深入河南、陕西、湖北、甘肃进行采访与拍摄活动。尽管我们努力的想还原历史,再现本真,但还是难免会有疏漏和表述不准确的地方,愿我们的真诚能慰藉那些沉睡在长征路上的先烈们。


重走长征路的总策划,是在原陕西省副省长巩德顺、协会艺术总监李少童老师的支持和指导下进行的。得到了协会会长石宝琇老师的全程指导。从策划、统筹到采访计划,从拍照、选片到文稿的编撰,石宝琇老师都给我们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并亲手修改。谨此向各位老师们表示感谢。同时感谢美编张锋为本文付出了辛苦劳动,更感谢一路同行伙伴们的辛苦付出!


一年多的重走长征路,得到了沿途村镇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淳朴善良老百姓,给我们讲述村史、家史,讲述当年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就像对当年的红军一样,主动为我们领路,寻找历史的遗迹。这是一次洗涤心灵的红色之旅,也是一次探寻长征传奇故事的征程。要问我们找到红军了吗?找到当年那些知情人了吗?从何家冲走到了陕北永坪,我们真正感觉到了,红军真的还在。当年那些红军和知情人虽已不在人世了,但红军的故事还在口口相传,老百姓的记忆是满满的,百姓温暖的情怀都融化在长征精神里。


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我们不要遗忘这些英雄


让历史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陕西省人文地理摄影协会

                       《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采编组





“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采编组

花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