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酒令:古人的桌游

 好了明理 2017-01-26

春节快到了,走亲访友,亲朋聚会的次数也多了。

聚会期间,除了美食、佳酿,更要玩游戏。

在没有“谁是卧底”、“真心话大冒险”的时候,看看古人是如何进行席间游戏的?

酒令:古人的桌游

《红楼梦》二十八回写冯紫英宴会,贾宝玉在筵席上说:“如此滥饮,易醉而无味,我先喝一大海,发一新令;有不遵者,连罚十大海,逐出席外,与人斟酒。”宝玉所充当的是令官的角色。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酒令是调节出席宴会的人们的饮酒量,使之不醉的一种游戏。

明人谢肇淛说:“酒者扶衰养疾之具,破愁佐药之物”,少饮可以“和血行气,壮神御寒”,至于饮而至醉,“晡而登席,夜则号呼”,备极丑态,则为人所厌恶(见《五杂俎》)。酒令既然可以调节人的饮量,因此易于被人接受。

中国的宴集是一种娱乐形式,其目的主要在于联络友情,增进亲情,而不在于吃饭。因此宴集的时间很长,短则一两个时辰,长则通宵达旦。所以豪门大户的宴集便有戏剧表演或各种游艺活动,而士大夫的宴集则多以酒令、猜谜、讲故事、说笑话、唱小曲等延长时间。

宴集上行令,虽属游戏,但玩起来还是很认真的。《红楼梦》中贾母、王夫人等参加的筵席上,主令者鸳鸯说:“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惟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正如清许应鑅所说:“立监佐史,密纠察于欢时;扬觯飞觞,抖森严于酒律。”

酒令:古人的桌游

据清俞培芝《历代酒令大观》,酒令大体可分为四类。

一、古令

“古令”,指古代所遗酒令,内容极其广泛,如“即席联句”、“即席赋诗”、“回文反覆”、“藏钩”、“射覆”、“投手令”、“骰子令”、“猜枚”等。

有的很有趣,如记载“落地无声令”云:

《笔谈》:苏东坡、晁补之、秦少游同访佛印师,留饮般若汤,行令。上要落地无声之物,中要人名贯,末要诗句。

东坡云:“雪花落地无声,抬头见白起,白起问廉颇:‘如何爱养鹅?’廉颇曰:‘白毛浮绿水,红掌注清波。’”

补之云:“笔花落地无声,抬头见管仲,管仲问鲍叔:‘如何爱种竹?鲍叔曰:‘只须两三竿,清风自然足。’’”

少游云:“蛀屑落地无声,抬头见孔子,孔子问颜回:‘如何爱种梅?’颜回曰:‘前村风雪里,昨夜一枝开。’”

佛印云:“天花落地无声。抬头见宝光,宝光问维摩:‘僧行近如何?’维摩曰:‘对客头如鳖,逢斋项似鹅。’”

从中可见苏轼、晁补之、秦观、佛印四人的才气和风趣,尤其是佛印令中的最后二句,活画出未见过世面的和尚怵客而贪馋的形象。

酒令:古人的桌游

二、雅令

“雅令”,“须引经据典,分韵联吟,当筵构思”。

这样的令“惟座客均属解人,始可行之。否则一人向隅,满座为之不乐矣”(见《历代酒令大观》)。

《红楼梦》中贾宝玉倡议行的令即属此,他说: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字的原故。说完了饮门杯。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的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的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

他的“令词”是: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唱的是“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酒底为“雨打梨花深闭门”,于是拈了一片“梨”吃。

全令符合要求,第一部分为“起令”,说明了女儿悲、愁、喜、乐的四种情态及缘由,皆合标准。第二部分为“还令”,即唱的小曲,隐隐与“起令”相呼应。第三部分为“收令”,是一句古诗,照应宴席上的食品。整个酒令三部分的配合颇见巧思。

酒令:古人的桌游

三、通令

指通行之令,游戏性强,大多须借助骰子、牙牌等器具。

《历代酒令大观》中的“猜点令”:令官摇两骰,合席猜点数,不中自饮,中则令官饮巨杯。“三多五福令”:两骰递摇,得三五,合席皆饮;遇二六或幺二、幺四免饮;如多几点,上首几位与摇者同饮;少几点,下首几位与摇者同饮。也包括一些极通俗的“令”,像“五官搬家令”,即令官问五官某部位,如眼睛在哪里?被问者急速回答鼻子在这里,并用手指其他部位,如耳、口、眉等,唯独不许指眼睛或鼻子;连问三次,再接下一位。这些令即使家庭妇女、小孩也会玩。“通令”有的涉及书史,多是《千家诗》、《幼学琼林》之类。

四、筹令

顾名思义,是用“筹”(令签)才能行的令。“令筹”多为市街所售,其上有唐诗(或宋词、或元曲)一句,并注明饮酒条件。

《红楼梦》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的“占花名令”,即属此类,令筹上写有花名及一句诗词,下面注明饮酒之法,掣到筹者只须按筹上说的办就可以了。开始由令官摇骰子,以点来决定谁先掣筹。如《红楼梦》写晴雯摇了一个五点,数五个人,到宝钗。她掣了个筹,上面画了一枝牡丹,题“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镌有一行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又注着:“在席共贺一杯,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不拘诗词雅谑,道一则以侑酒。”探春掣的筹上画的是杏花,有“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

酒令:古人的桌游

这种酒令简便易行,趣味性强,还增加了知识。《历代酒令大观》中还记有“名贤故事令”、“名士美人令”、“无双酒谱令”、“《西厢记》酒筹”、“访莺莺令”、“红楼人镜”、“访黛玉令”、“《水浒》酒筹”等,可见“筹令”涉及的多为较多普及的诗、词、曲和戏剧小说。

拇战

拇战,又叫搳拳、豁拳、划拳,俗称闹拳,源于酒令,是酒令的通俗表达形式。有的场合,以划拳决定胜负,由赢者限定“酒底”,“酒面”(即酒令词)由输者说。《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描写闺中拇战,十分生动:

湘云筹不得,早和宝玉“三”、“五”乱叫,划起拳来。那边尤氏和鸳鸯隔着席也“七”、“八”乱叫划起来。平儿袭人也作一对划拳,叮叮当当只听得腕上的镯子响。一时湘云赢了宝玉,袭人赢了平儿,尤氏赢了鸳鸯,三个人限酒底、酒面……

拇战的输家除饮酒外,还须再说酒令,是加倍的处罚。

酒令:古人的桌游

拇战一般是两人相对出手,猜对方所伸手指的数目,合而计算,以分胜负。明李日华说:“俗饮,以手指屈伸相搏,谓之豁拳。盖以目遥觇人为己伸缩之数,隐机斗捷,余颇厌其奴号。”(《六砚斋笔记》)也有不出声的拇战,如“哑拳令”,玩法为“两家出手,不须口叫,有言者罚,拳数多寡,或通关,听人临时酌定”。“抬轿令”也不出声,是“三家出指,而不作声。两手相同为抬轿,其不同者饮”。

高声呼叫的拇战也有很多区别,花样繁多,如“空拳”,彼此出指互叫,各无胜负者,两家之左右邻坐各饮。如果彼此之指皆同,彼此之叫也同,称为“手口相逢”,通席皆饮,猜中反而不饮。拇战双方都不饮,所以谓之“空”拳。“走马拳”则挨坐猜一拳,无胜负,即次坐猜之,猜中则负者饮;饮完,再轮而猜之。还有“叮当拳”、“连环拳”、“过桥拳”等。

拇战大多有令辞,往往通行南北,只是在词上略有区别。拇战比较粗犷,为下层社会、不识字之人所喜好,文人士大夫则不大喜欢。

拇战中比较文雅的是“三国拳”,流行于福建一带,因为节奏纡缓,故为老人所喜爱,又称“老人拳”。其词为:“单刀赴会,二嫂过关,三请诸葛,四辞徐庶,五关斩将,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八卦阵图,九发中原,十面埋伏。”一句一典,猜对了,就请输家喝酒,很有趣味,在东南亚华人社会中很流行。

酒令:古人的桌游

行酒令与拇战的直接作用是延长饮酒时间,使饮者不醉,并从酒宴中得到充分的享受。

它还有间接的作用:第一,行酒令和拇战有比赛之意,可调动起与宴者的竞赛意识,使其兴奋点全集中在输赢上,从而消除因酒酣易于造成的失礼行为的隐患。其次,行酒令和拇战既是比赛,那么参加者机会均等,无论元勋大老,还是后生小子,只要是在一个筵席上,他们便取得了暂时的平等,泯灭了因年龄、名位、性情所形成的差别,而完全融入“其乐也融融”的氛围之中。第三,行酒令和拇战,趣味性强,有的出语诙谐,令人忍俊不禁;有的迂曲典雅,因难见巧;有的喧腾热烈;有的意趣深长。这些使时间很长的饮宴,常常处于有起伏的活跃的气氛之中,使与宴者在精神上得到最大的享乐。第四,酒令,无论是雅令,内容丰富,上至圣经贤传,下至词曲小说,几乎涉及中国所有的典籍。因此,在行令过程中丰富了人们的知识,训练了人们的应变能力,并能培养人们的幽默感。

为保证行酒令和拇战正常进行,还订有“酒律”,由令官执掌,不遵令者,根据情节严重,设有“杖”、“笞”、“徙”、“罚”、“流”、“五刑”,执行这些“刑典”时皆以饮酒或不许吃某种菜替代。

酒令:古人的桌游

以上内容摘自《华夏饮食文化》

酒令:古人的桌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