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察互联网公司腾讯之需求创造的力量

 天馬躍中原 2017-01-26

我们这个账号谈的是一系列的评论文章和分析文章,而且是对互联网行业的观察和一些互联网公司做出的评论。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变化极其快速的行业,这个行业里英雄无数,这个行业里的公司起起伏伏,今天看似不可一世的人物,明天就会被超越,今年还是最赚钱的公司,明年就会变成亏钱的公司,今天还属于独角兽行列,明天就会以低价被迫卖掉。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这20年里,很少有一家公司能够一直不断创造神话,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中国的互联网变化更是快速、曾经的互联网大佬张朝阳、陈天桥如今安在哉?但是即使这样也不能够排除能够一直创造神话的公司。在中国这家公司就是腾讯公司,这家曾经没有人看的起的公司,这家曾经赚不到钱的公司,蔡文胜说南非人从这家公司赚到的钱超过了中国VC的赚到的总和。这家如今无孔不入的公司,这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无数人的公司,这家曾经喜欢抄袭的公司。这家如今被美国主流媒体报道的公司,这家如今被美国公司学习的中国公司,这家市值超越了中国工商银行的公司,这家市值成为亚洲市值第一的公司。我们今天这篇文章就探讨一下我们观察腾讯公司需要观察的角度,其实有关腾讯的文章很多,但是很多都是很片面的,这些文章不是说腾讯是一家善于抄袭的公司就是赞扬腾讯的,尤其是赞扬微信是多么多么伟大,微信怎么怎么厉害。我们今天要谈的是一家之言,是独特的角度,观察腾讯的力量,需求创造力量。

所谓的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学上的术语,互联网之初就是按照需求发展的,因此传媒行业率先被互联网颠覆,因为传媒行业具有传播属性,互联网天生不仅具有传播性而且具有网络效应,网络效应是以需求为驱动力的,因此传媒行业率先被颠覆。

腾讯是一家典型的依赖需求的互联网公司。早期的腾讯不是一家做2c业务的公司,马化腾开始创业是想做一款基于电信行业服务的公司,但是由于没有成功,于是模仿了以色列的一款即时通讯应用,做了一款互联网的产品,进入了互联网的行业,开始了互联网之旅。

腾讯是一家很早的互联网公司,但是腾讯早期是一家不容易赚到钱的公司,早期最能够赚到钱的公司是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最赚钱的公司是盛大等游戏公司。

马化腾在1998注册的公司是准备服务运营商的,他们不打算服务大众用户的。当时的主业是服务深圳的联通、电信和一些寻呼台的,qq只是一个副产品,最后随着qq的用户不断增长,他们不得不找钱来养qq,腾讯早期融资的经历非常不易。同时也是因为qq的用户的不断增长,马化腾不得不专心于qq业务,因此我们才把腾讯列为一家典型的需求驱动的互联网公司。

qq因为产品好用,2002年,注册用户就达到了2亿多了,那时候的哪家互联网公司有这么庞大的用户数量呢?而且还是注册用户,最关键的是这个注册账号还不像美国那样的互联网用户是基于邮箱的账号,这个账号是腾讯自己发给用户的。这为以后腾讯的发展、过关斩将奠定了基础。这都是需求创造的力量。

同样微信另一款腾讯的明星产品,也是基于需求创造出来。微信当初是一个基于智能手机的通信应用,是一个发消息、发图片的应用。不久微信研发了漂流瓶、摇一摇等好玩的功能,人们那时候开始玩微信了,人们开始摇一摇、漂流瓶等。接着微信开发出了社交网络朋友圈功能,这样人们不仅可以发消息、发图片了、还可以分享一些信息。

微信订阅号出来,人们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了,我们可以从订阅号号从了解很多资讯,订阅号已经取代了一部分网站的功能了,好多以前的个人网站已经开始玩公众号了。更不要说一些人已经用订阅号发了财,一些大的订阅号已经拿到了投资了。以及第三方支付微信支付的推出更是把微信这款产品推向了高潮。微信支付是嵌在社交软件的支付,社交软件是天然的高频应用,因此微信支付颠覆挑战阿里巴巴支付宝的地位,尤其是2015年春节微信支付推出的抢红包策略,更是把微信支付推向一个高潮,有传言微信支付通过过大年几天的红包策略,绑定了两亿的银行卡,微信支付用了几天的时间做的事情是支付宝通过十年努力才做到的事情。虽然有一些夸张,但是微信支付确实是成功了。如今微信支付已经很普遍了。微信支付已经和支付宝在平分天下了。

从qq到微信,腾讯都是在做一些需求的开发,满足大众的需求。这些都是需求的力量,因此我们说腾讯是一家需求驱动的公司。观察腾讯公司我们要从需求的角度来观察,这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理解马化腾要求腾讯的产品经理及时了解几个网友的问题这样的要求了。

总结:我们腾讯主要探讨了腾讯崛起的关键,那就是互联网需求的力量。腾讯是一家典型的需求驱动的公司。腾讯的成功的产品无一不是依靠网民的需求做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