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啥“三国”能相持那么久,那是因为“曹魏”一直都很忙

 昵称413468 2017-01-28

从曹丕称帝(公元220年)到司马昭灭蜀(公元263年),三国鼎立的局面共持续了四十多年。历史评论者习惯于将促成这一局面的功绩归功于诸葛亮及其继任者蒋琬、姜维等人。

毕竟,作为三国国力最弱的蜀汉能够抵抗强大的曹魏必然有过人的实力。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将蜀汉灭国的原因归结于刘禅的昏庸以及黄皓等人的祸国。

然而事实上,曹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强大,在它的内部也是危机四伏。

与刘备的关张马黄诸葛亮、孙权的四任都督相比,曹操远远称不上“唯才是举”。他所任命的军事统帅多是曹仁、夏侯惇、夏侯渊这样的亲戚。这一用人倾向持续到三国中期,曹休、曹真、曹爽等曹姓宗族相继出任较为重要的军事官职,甚至出现了司马懿这样的功臣宿将直接被曹爽架空的局面。这种在军事领域“用人唯亲”的做法制约了魏国的军事实力,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夏侯惇,他的传记中只写了两件事,“被一群兵抓住”以及“被射中左目”。然而,夏侯惇却先后被封为伏波将军、前将军、大将军之职。

同时,曹魏并没有完全统一北方,公孙渊一直割据辽东,成为曹魏的不稳定因素。曹魏如果想要攻击蜀汉或者东吴,就要防备被三面夹击的局面。这一威胁直到魏明帝去世之前才由司马懿解决。

曹魏的几任皇帝在位时间短也是影响曹魏实力的重要因素,皇位的传承会引起国内势力的调整。魏明帝死后,曹爽的权力迅速扩张,朝中势力失去平衡,司马懿一党被边缘化,只能通过发动政变重新夺回权力。

更大的问题是,准备接替曹魏的司马家族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司马师的病死打乱了司马代曹的节奏。司马昭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巩固自己的势力,确保代曹规划的顺利进行。

司马家族准备取代曹氏家族时,地方拥护曹氏家族的军事统帅相继起兵。司马师兄弟先后平定了毌丘俭、诸葛诞等人的叛乱,平定地方的叛乱同样也花去了司马师兄弟的很多时间。

在诸葛亮死后,曹魏在抵挡吴蜀两国的攻击以外,还平定了公孙渊,完成了几次大规模的权力转移,还平定了几次地方叛乱,根本没有什么时间发动灭国级的战争。

总结来说,三国之所以能够相持那么久,前期的确是因为群雄之间的势力均衡,但到中后期其实已经出现一边倒的局面,所以无论是司马昭灭蜀还是司马炎灭吴都没有花费太多的精力。

而在三国的中后期之所以能够维持现状,则是因为曹魏以及西晋大家都很忙(司马炎继位以后北方相继发生水灾、瘟疫地震),仅此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