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鸡年说鸡】来一堂 “鸡”字的书法课

 一叶之舟 2017-01-28

 

 

 

     鸡年,来一堂 “鸡”字的书法课。

    这个字几乎人人都会写,可你知道,提起毛笔,它能有十种甚至更多的写法吗?

    这一趟新年的书法课,我们邀请来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白砥。为什么?因为他的字,既有古意,又有现代感。

    应新年的景,课上就教一个“鸡”字,从三千年前的甲骨文,说到当下我们所使用的最熟悉的简体字,书体、风格、笔墨,一个“鸡”,真的能上一晚上的课。

    铺一张红纸,拿一支羊毫笔,倒上墨水,先来学学怎么写出一个漂亮的“鸡”。

    上白砥的“书法课”,不光光是学怎么写,还知道了为什么这么写。

    白老师说:“笔,可以用最普通的羊毫毛笔。纸,你可以用常见的宣纸,也可以去文化用品市场买点红纸,图个喜气。”

    从最古老的甲骨文开始,白砥为我们一笔笔亲自示范要领。

    蘸墨、下笔,三个形态各异的“鸡”字立马落在纸上,第一感觉就是——漂亮。

    头一个是甲骨文。这种象形文字写起来更像图案,鸡冠、鸡嘴、鸡爪,还有羽毛丰满的尾巴,活脱脱一只正在啼鸣的飞禽。

    第二个也是甲骨文,不过已经演化成了会意字,写作“鷄”。

    这个字依然很像鸡,但和第一个比,意思要进一层了。白砥边写边给我们比划起了其造字本义:“左边写作‘奚’,看起来就像笼下被绳子捆绑的奴隶,右边这个类‘鸟’的偏旁,指的则是‘有冠的大鸟’,两个加在一块儿意为可抓住、可驯养的飞禽。”

    下一个是金文,让人爱不释手,倒像是个小鹿般的符号,带着优雅。站立的形态也变成了在地上走的样子,也许与当时对禽类的驯服有关。

    金文的写法是多样的,你也可以不拘泥。

    讲到兴处,一个不留神笔端的墨滴在纸上,“不碍事不碍事,”白砥说着顺势又写了两个不一样的“鸡”字——一个大篆,一个小篆。这时候的文字象形意味已经越来越弱化了,字形上承续会意甲骨文的“鸡”字,只不过右边的“鸟”变为“隹”,意为短尾鸟。

    最后,是我们最熟悉的真草篆隶行,一气呵成。

    隶书、楷书有“鷄”、“雞”两种写法。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简化字,就已经接近我们现在所用的“鸡”字了,“奚”简化成了“又”字,“又”字即为手,依然是禽类被捕捉的意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