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人们孜孜追求福禄寿喜财的历史。'五福'说法,最早见于《尚书 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长寿、富贵、身体健康且心灵安宁、有美德、不遭横祸而善终,这是是古代汉族人民关于幸福观的五条标准,是对'福'最早的具体阐释。然而由于避讳,东汉桓谭于《新论·辨惑第十三》中把'考终命'更改,把五福改为:'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五福的反面是六极,即'凶短折、疾、忧、贫、恶、弱'。所以,'五福临门'作为横联贴在大门上是很适合的。 至于后来演化为'福禄寿财喜'则更符合世俗的要求,心灵安宁、有美德属于对精神层面的更高要求。《说文解字》中'福,佑也。'只要有神灵保佑,就能逢凶化吉,有一副春联“三更从夜起,五福自天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有人认为,'三阳'依照字面来析,解释为三个太阳比较直观,即早阳、正阳、晚阳。朝阳启明,其台光荧;正阳中天,其台宣朗;夕阳辉照,其台腾射。均含勃勃生机之意;这是错误的,这种解释真是望文生义;三阳是指三阳爻。“三阳开泰”的“泰”是易经中的卦名。“三阳开泰”,最早出自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易经》。泰,是易经的反映一年十二个月的节气变化的十二消息卦之一。 《易经》中正月为泰卦,古人认为是阴气渐去阳气始生。农历十一月冬至那天白昼最短,往后白昼渐长,故认为冬至是“一阳生”是复卦,十二月是“二阳生”的临卦,正月则是“三阳开泰”。 “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出自《易经》“泰”卦。“泰”卦前三爻为阳爻,也称“三阳”,代表天;后三爻为阴爻,代表地,三阳爻和三阴爻相交感,乾下坤上,天地交而万物通也,故象曰:“天地交泰”。这里的“交”是“接触”、“贯通”的意思,因为“天地交”了,所以就“泰”了。“泰”者,“吉亨”也,吉利、亨通也,康泰、泰平也。 在《易经》64个卦名当中,“泰卦”是好卦,故有“否极泰来”的成语。 “阳”和“羊”同音同调,羊在中国古代又被当成灵兽和吉祥物。从古代器物上可以看到,很多“吉祥”的铭文都写成“吉羊”。在古汉语中,“羊”“祥”通假。《说文解字》说:“羊,祥也。”因此古人把三阳开泰画成塑成像,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阳开泰的国画塑像中的羊角都长,画的都是公羊。如果画成母羊,那就是画家不懂三阳开泰的含义画错了。 三阳开泰,怎么画了一只母羊,看来做画家还需要读读易经。 |
|
来自: 昵称36587557 > 《高中…數學英語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