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论 | 借助校园媒体传承非物质文化

 美文云中飞 2017-01-28

文 | 杨通俊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辈所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代表着中华各少数民族的精神风貌及历史发展进程是推进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在新时期发展的巨大动力与资本。学校教育必须重视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与传承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加强传播与扩散动员全学校师生共同参与文化的传承。

首先结合校园新媒体进行传播。例如利用微信、微博、校园BBS及网站推广非物质文化。新媒体具有宽阔的信息渠道、广泛的普及范围、高效的传播效率等特点学校要充分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在全学校范围内传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借鉴成功的传播形式以思路清晰的介绍、兴趣盎然的典故等向学生推广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学生能切身感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激发其担负传承的责任感。

其次结合校园纸媒进行传播。充分依靠报纸、期刊等传播形式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单次或连载报道利用画册直观、形象的优势对文化遗产进行传播。比如对于男生和女生可以分别以不同的画册展示形式施加独特影响对男生而言以当下流行的大型网络游戏形象为载体展示少数民族的文化精髓而对女生而言可以结合各少数民族不同的服饰和挂饰等展示少数民族独有的风情。另外,还可以在校园张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海报等具有直观冲击力的方式进行传播。

最后结合校园陈列进行传播。传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还可以利用学生接触比较广泛的、伸手可及的校园陈列来扩大影响力。如可以通过在食堂、校园外部空间以及教室内设置广告板陈列的方式来实现传播。利用色彩鲜明、或卡通、或可爱、或夸张的漫画形式抑或是迎合学生口味的潮流元素来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结合吸引学生的目光引起学生深入了解的兴趣。

以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形成的信息网全面地渗入学生的校园生活会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