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新年的仪式感——我就在这里,你不曾或缺

 青梅煮茶 2017-01-28



离过年越来越近,回家的脚步也越来越急,年味儿越发浓了,年货也开始备了。正所谓爆竹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迎新春,有人说这些年的年味儿越发淡,其实并没有。

 

只是以前的某些仪式,在岁月的更迭中被新鲜事物代替,变成了记忆;又或者人慢慢长大,换了身份和角色,心境不一样罢了。


和和美美的团年宴


每年除夕,小编家里就要和叔叔伯伯家一起吃一顿团圆饭,20多年了,年年如此,从未变过。

 

因为大家工作的关系,一大家子人想要聚集起来,实际上相当麻烦,有的人在浙江,有的人在山东,有的人在北京,有的人在福建……天南地北的,平时很难见上一面。特别是外嫁的女儿,平时更难得回来一趟。


但每年除夕,外嫁的女儿就带着女婿上门,外地工作的游子也要想方设法回家,这是我们家的传统。有一次,一个姐姐没能买到火车票、飞机票,最后选择不远千里开车回家,就像是倦鸟归巢一般。但无论怎样,除夕当天,我们家总能大团圆。

 

奶奶还健在的时候,这就是我们家的规矩,管你天南地北,爬也要爬回家过年。如今她已经仙逝,但这规矩倒也没人去破。马上就要过年了,一大家子人,又在想方设法往家赶。


如今,不仅是家里人,一般企业在春节放假之前,都会有一个团年宴,总结当下展望未来。这也算是公司给予员工的过年的仪式感了。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应该就是新年了,因为那个时候可以穿上新衣服,收红包收到手软。

 

新年第一天,早早地穿上父母准备的新衣,从里到外都是新的,甚至连头绳,也会刻意戴新的,讨一个好兆头。当然孩子并不懂这些,他们只是喜欢穿得漂漂亮亮的,然后跑到家里长辈的床前大声地喊一声“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长辈往往不会拒绝孩子的要求,纷纷给了红包。据说红包,也就是压岁钱,在以前实际上有辟邪的作用,所以长辈往往不会吝啬。

 


在电话还不普遍的年代,除了给离得近的几个亲戚拜年,其他时候都是属于小孩儿的。一大帮孩子,大的带着小的,找个空地就放鞭炮和烟花。小时候胆子大的,还敢放土鞭炮。后来有小孩出了事,才渐渐不放了。

 

而过了初一,平时不愿意走亲戚的小朋友往往特别积极,因为走到谁家,谁家就要给一个大大的红包。而这个红包,在大人客气的你推我挡间,一般会落在孩子的手上。

 

可惜,那个时候的我们太天真,相信着父母编织的“我给你存着”之类的谎话。总之,这一类红包,存着存着,就再也回不到小朋友的手中了。

 

现在的新年


不少人曾吐槽过爸爸妈妈保管红包的招数,而当现在我们慢慢长大,进入社会,开始工作,才发现,自己收到过的红包,都将翻倍地还回去。


在过年之前,要盘算着有多少哥哥姐姐生了小孩,有多少小孩儿需要给红包,有多少亲戚需要带礼物……实际上,这也是属于现在的我们的过年的仪式感。


除了常规的仪式感,如今过年,又新添了一些花样。20多岁没结婚的姑娘小伙,要被七大姑八大姨问有对象了吗?对方是干啥的?靠谱不?要我给你介绍不?听一个姑娘说,这种感受就是恨不得马上出门找个男的嫁了。

 

不过这也算是一种甜蜜的苦恼啦。而现在,有更多家庭开始选择全新的方式度过新年——集体出游。他们早早地吃过了团年饭,略过了走亲访友这一个步骤,一家人选一个不远不近的地方耍上几天,也算是给辛苦了一年的自己一个交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