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州不得了,仅明清两代就出了166位进士

 海陵子 2017-01-28

2013年,扬州广陵书社出了一本由扬州市教育局组织编写的名为《中国扬州书院》的书,书中附有“明清扬州府各州、县进士名录”,详细注明了这些进士的姓名、籍贯、中榜时间及中榜等级名次。这份珍贵的资料表明,仅明清两代泰州就出了166名进士!

明清两代,扬州府的版图要比现在的扬州地区大得多,甚至比扬泰分治前的扬州地区还要大,其中包括了现属泰州地区的泰州、泰兴、兴化。笔者对这166名进士的籍贯进行了统计,其具体分布如下:泰州77人,兴化56人,泰兴33人。

这166名进士中,不乏当下泰州人耳熟能详或者经常提及的一些名人,如扬州八怪”代表人物之一的郑燮(郑板桥),“状元宰相”李春芳,清代扬州学派早期代表人物的任大椿等。

进士中一甲前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第一名称为传胪。《中国扬州书院》一书还附有“明清扬州府各州、县状元、榜眼、探花、传胪名录”,计20人,其中现属泰州地区的为5人:状元,兴化1人,;探花,泰州1人;传胪,泰州2人,兴化1人。

李春芳(1511-1585),兴化人,累官至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拜相。隆庆二年(1568),升任首辅,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状元宰相”。李春芳逝世后,皇帝赐李春芳葬于扬州西山,墓址在句城塘边洪恩寺东侧。洪恩寺,位于杨庙镇的西南方向,当初是为李春芳颐养天年而建,是李春芳的“乡间别墅”,始名“邸墅”。李春芳入住后,几经思量,想到皇恩浩荡,于是决定改“邸墅”为“洪恩”,并亲自题书“洪恩寺”三字镌刻于石匾上,镶嵌于寺门头上。

洪恩寺的门向极其特殊,扬州诸刹门多为正南,唯有洪恩寺的寺门是向着西北方向的,传说这与李春芳精通阴阳风水学有关。更令人惊讶的是,在李春芳去世后,皇帝为他赐御葬就是按照他所选的地址葬于洪恩寺的围墙外,坟的朝向与寺门同一方位。古代人们对在朝入阁理政的重臣尊称为阁老,因此李春芳的坟又被称为阁老坟。

李氏后裔来阁老坟墓祭祖十分讲究,场面威风气派。每年寒食、清明未到,护坟者就要把阁老坟、祠堂周围打扫清爽。李氏后裔从扬州出城,有的骑马,有的乘轿,前呼后拥,有数百之众。除了李家祭祖外,社会上来阁老坟祭扫瞻仰者也非常多。以前还有游客从扬州来句城塘祭扫瞻仰。但“文革”中阁老坟被破坏,现在在地上完全找不到一点儿它的痕迹了。

有意思的是,李春芳后人中还出了一对父子院士:李继侗、李德平,他们分别是李春芳的第十四、十五世孙。李继侗1897年生于兴化,是一位植物学家、生态学家、教育家,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的儿子李德平1926年生于北京,是一位辐射物理、辐射防护及安全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