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学科竞赛详解(自主招生)很多家长都非常关心五大学科竞赛,盲目报各种竞赛辅导班。钱花了,孩子弄得焦头烂额,最终又没有拿到目标院校加分——这是最可悲的!!! 在做自主招生时,我给家长的建议就是:这一定是家长的事情,不要让孩子消耗太多精力在不一定有结果的竞赛培训上。除非只需要孩子5到6天短期时间投资,或者孩子在单科竞赛上表现特别突出,这样可以选择尝试。不要盲目的跟风,没有目的的选择院校,参加各类竞赛辅导(除非可以保结果)。因为大城市家长对自主招生意识已经非常成熟,大城市家长更加愿意选择全国顶尖专业服务团队为自己孩子保驾护航,而不是让孩子辛辛苦苦的去学所谓的竞赛培训班,再去参加比赛。 很多家长对五大学科竞赛不了解,我就简单介绍下: 一.什么是竞赛? 学科竞赛是锻炼人智力的,超出课本范围的一种特殊的考试。学科竞赛的难度远大于高考,一般涉及大学内容。 学科竞赛往往要求学生补充大量知识,需要的思维量很大,且要求思维快速判断。需要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熟练度。 按照最新的高考政策,学科竞赛的国家一等奖获得者具有高校保送资格,省级以上奖项具有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资格。 二.重要的竞赛有哪些? 全科中学生科技创新夏令营、中学生专利申请、国家级期刊论文发表、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国庆营、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大赛…… 学科竞赛分为数学、物理、信息学、化学、生物五门学科。 不同的科目竞赛的时间、赛制略有不同,名字也不统一。比如数学一直叫数学联赛,物理叫物理竞赛。下面我们一一介绍: 1.全国高中数学联赛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于每年九月中旬的第一个星期日举行,分一、二两试,在同一天上午连续进行。根据现行《高中数学竞赛大纲》的要求,“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试)”所涉及的知识范围不超出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和内容,但在方法的要求上有所提高。 数学联赛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试卷包括8道填空题(每题8分)和3道解答题(分别为16分、20分、20分),全卷满分120分。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加试(二试)”与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冬令营、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接轨,在知识方面有所扩展;适当增加一些数学课程标准之外的内容。试卷包括4道解答题,涉及平面几何、代数、数论、组合四个方面。前两道题每题40分,后两道题每题50分,满分180分。 之所以被称为“联赛”,是因为全国高中生数学联赛是由各省、市、自治区联合举办,轮流做庄,大家提供试题。承办地区组成一个规模不小的组织委员会,并作为“联络员”向各地发出邀请函。 数学一试二试是一起考,直接以省为单位统一阅卷,依据考试结果评选出各省级赛区级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由各省负责阅卷评分,然后将一等奖的考卷寄送到主办方(当年的主办方),由主办方复评,最终由主管单位(中国科协)负责最终的评定并公布。二、三等奖由各个省自己决定。 各省、市、自治区赛区一等奖排名靠前的同学可参加中国数学奥林匹克(CMO)。省一等奖的名额各省不同,辽宁一般有50个左右,而只要参加到复赛就基本可以获得省级三等奖,每年大概有200人。 CMO全称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冬令营(Chinese Mathematical Olympiad,简称CMO)是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较高层次的数学集训和竞赛。 CMO每年1月举行,由主办方邀请各省、市、自治区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的优胜者参加,人数100多人,分配原则是每省市区至少一人,然后设立分数线择优选取。冬令营为期5天,第一天为开幕式,第二、第三天考试,第四天学术报告或参观游览,第五天闭幕式,宣布考试成绩和颁奖。 主试委员会将根据分数确定一、二、三等奖获奖名单,前20至30名选手进入国家集训队;国家队将在3、4月份集训,通过考试选出6人进入国家队,国家队的考试由平时测验和最后考试两部分组成;平时测验成绩和最后考试成绩各占一半。 2.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CPHO) 物理竞赛的赛制上分为预赛、复赛和决赛。 物理竞赛预赛只考笔试,时间定在9月上旬的周日,从上午9:00至12:00进行,共3小时,满分200分。预赛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采取笔试的形式,所有在校的中学生都可以报名参加。在预赛中成绩优秀的学生由地、市、县推荐,可以参加复赛。 竞赛复赛考比试和实验;其中理论笔试时间一般定于9月种下旬,上午9:00至12:00进行,共3小时,满分160;复赛实验考试时间为3小时,具体考试日期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委会自定,满分40分。 竞赛理论部分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实验部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会命题;根据复赛中理论和实验的总成绩,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会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决赛。 决赛时间一般定在10月底,由当年的主办方承办。决赛由全国竞赛委员会命题和评奖 |
|
来自: 雅韵wxvmn62g29 > 《实验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