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的由来

 老刘tdrhg 2017-01-29

    作者:武振华

    中甸县即今香格里拉县(为叙述方便,在此仍称“中甸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属迪庆藏族自治州辖,距昆明市720公里。其北、西与东三面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乡城、得荣、稻城县及木里藏族自治县相连接,进而与西藏、青海、甘肃的藏族地区连成一片。中甸县是祖国之西部最靠近内陆汉民族居住区并与其他兄弟民族友好相邻的藏族聚居地带之一;是藏、汉族文化取长补短、互相交融的民族地区之一。在当地,藏、汉双语兼通的人员比重很大。迪庆藏族自治州与中甸县同驻的建塘镇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巴塘、理塘,同属西藏习惯称之为康巴地区的著名“三塘”地域。中甸县面积1.16万平方公里,以山地为主,山高谷深,最高点海拔5000余米,最低谷地海拔1500米左右。特殊的地形造就了差异很大的小气候区,有“十里不同天,一山有四季”的形象比喻。高山之巅终年积雪不化,高寒坝区适宜放牧,河谷地带可种稻谷。农作物一年两熟。海拔3000~3901米的地域为森林分布带,生长有云杉、高山松、高山栎、青桐等,森林覆盖率曾高达37%。位居世界第三、我国第一的大江河——长江,流经县境375公里,以“V”字形绕县界之一半,其间形成了举世闻名的虎跳峡段。因地形地貌之故,鬼斧神工地雕造了许多人间仙境,有山有水,有草有树,空气新鲜,环境优美,蓝天白云,怡然自得。县境内纳帕海的湿地,属都湖的湖光山色,白水台的泉华台地,令人心旷神怡,真如进入与世隔绝的净土。

    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许多人认为是詹姆斯·希尔顿创作的小说《失去的地平线》所致,其实也不尽然。应该承认,这部小说所提到的、描写西藏风情实景的情节,不只云南迪庆藏族区域内有,在其他兄弟省区的西藏也有。笔者从小生活在青藏高原,又是测绘界会藏语文且从事地名研究的工作者,故经常由北京出差到西藏,就迪庆而言,笔者已“光顾”了五六趟。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以及云南的有些西藏景色虽然不尽一致,但中国西藏低海拔地区的自然景色、民俗风情、金顶寺庙、农作物品种等还是基本相同的。

    云南是个得天独厚的旅游大省,不仅昆明美,其它地、州、县的自然风光美,迪庆州的草原雪山、湖泊、森林也确实很美。以旅游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让地名也能产生经济效益,这是件大好事。云南省抓住了地名更名的机遇,发挥品牌的经济效益,以知名度创收;他们抢先其他兄弟西藏一步,首先宜传迪庆州,大造迪庆西藏有丰富旅游资源的舆论,称迪庆就是《失去的地平线》小说中所说的“香格里拉”之地。紧接着,1997年9月14日,又以云南省人民政府的名义对外正式宣布:“香格里拉就在中国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消息一经国内媒体报道,国外随后也刊出有关香格里拉的新闻。

    国内外人士由此知晓,寻找了几十年的香格里拉就在迪庆——中甸,由幻想到了现实。随后迪庆——中甸就成了旅游热线。迪庆州与中甸县共同的驻地建塘镇,接待的游人接踵而至,发挥出了“品牌”效应。迪庆州在宣传“香格里拉”在迪庆的同时,始终把中甸县推到前头,认为“香格里拉的原型”,是以“中甸为中心的迪庆”地区,向外介绍的旅游景点,也以中甸县辖内的为主。所以,中甸县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仅2000年中甸县接待国内外游客的人数就猛增到119万人次(“八五”期间五年的旅游人数总和才只有9.8万人次)。自1997年正式打出香格里拉品牌后,中甸县的经济、社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近几年的宣传和经济发展的现实,不仅使当地干部、群众深知地名品牌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而且还给周边西藏的旅游和经济发展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故要求“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的呼声很高:认为“香格里拉就在迪庆中甸”,“香格里拉即中甸”。

    国务院于2001年12月17日,正式批准了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地名能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好处,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是件善事。但是。地名也不是想改就可以随便更改的,要按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办事。云南省政府、云南省民政厅和迪庆藏族自治州,对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一事十分重视,专门从北京、昆明邀请专家、学者,于2001年10月16 日至18日,在迪庆州驻地建塘镇召开了论证会。笔者从北京被邀参加了此次论证会。经过三天的论证,各位专家、学者达成了共识,才有了签署上报国务院审批的材料,同意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

    现就“香格里拉”一组地名词的由来作一解释。

    首先把“香格里拉”,定位为地名词组。“香格里拉”所指的是一定的地方,一定的地域,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就香格里拉而言,把其作为地名词去命名一个县的名称,是符合地名学逻辑理论的,所以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是顺理成章的事。

    其次给“香格里拉”定性。从藏学研究的藏族语言、藏族文字上分析,“香格里拉”属地道的藏语词,“它姓藏”,并有正确的藏文写法(后述)。不像有的国人把“香格里拉”推出了国门,说其是“英语”。英国人写的发生在中国西藏的故事,描述的地域是在中国西藏的香格里拉地带,我们为什么不承认呢?英国人自己都承认:詹姆斯·希尔顿所著的《失去的地平线》,为英语创造了“世外桃园”这一新词(《不列颠文学家辞典》)。这说明英语以前根本就没有“世外桃源”这一词组,是经小说对西藏“香格里拉“地方情景的描述后,才使英文读者有了“世孙桃源”的概念,使读者产生了“乌托邦”的幻想。作者创造出的与“世外桃源”等同的“香格里拉”词汇,是借藏语的“香格里拉”一名称,为英语创造了“世外桃源”之词义。“香格里拉”作为“世外桃源”的代名词,不仅英语可以用,其它语种也能用。“香格里拉”属中国,是藏族地区的一地名,是中国藏语的一词汇,英语借过去用用而已。

    香格里拉,在藏语里为“圣境的太用”之义。藏文书写的“香格里拉”,在藏文文献中已有久远的历史(香格里拉的藏文书写形式,因汉语刊物不便排出,故笔者略)。依据藏文,“香格里拉”的汉语拼音字母的音译转写为“Xamgyi' nyilha”。“Xamgyi' nyilha”的拼写符合我国规定的对外拼写形式,即属罗马字母的标准化拼写。

    有人会问“Shangri—La——香格里拉”是怎么来的?答案是肯定的——“Shangri—la——香格里拉”源于藏语。理由为:①藏语与英语不属同一个语系,不属同一种语言,不属同一类文字。各自有发、读音特点。就像大多数英国人读Beijing(北京),Shanghai(上海)一样。怎么读也不像会汉语的人念的音准。他们读藏语的“Xamgyi' nyilha”也是如此。所以说英文中的新创词“Shangri-La”是对藏语“Xamgyi' nyilha”的歪读或误读。更何况《失去的地平线》小说的作者、英语“世外桃源”词汇的创造者詹姆斯·希尔顿既没到过中国的西藏,又不懂藏语文,因此而有这种偏差或差错也是难免的。②汉字书写的“香格里拉”四字,尽管依英文的“Shangri-La”音译而来,但“香格里拉”四字的汉语读音,也很接近藏语“Xamgyi' nyilha”的读音,所以仍保留这四个汉字的书写字样。同时,也因为“香格里拉”四个汉字的写法国内外闻名,鉴于此,其符合地名命名、更名中“约定俗成”的精神,云南省又坚持用这四个汉字组成的叫得响、名气大的名称品牌,故在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时,仍用了“香格里拉”汉译字作为县名的专名名称。“香格里拉”已属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词的专名和行政区划的汉语间通名“县”相结合的藏、汉合璧式,国家规范化的县级地名。“香格里拉县——Xamgyi' nyilha Xian”,是国家批准的汉字书写规范化与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标准化的形式。除此之外,用其它式样的汉字书写或用别种非汉语拼音字母形式拼写的该县名称,均是不符合地名国家规范化和地名国际标准化的规定要求的。

    (本文作者:100039  北京市北太平路16号国家测给局地名研究所)

 

文章发表于《中国方域:行政区划与地名》2002年第5期

PS:资料是在维普资讯下载的,由于是扫描的PDF格式,好友“超巨星”利用软件费时费力进行了格式转换,特此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