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民币离岸和在岸套利机制反转| 猎金春节特辑(一)

 MK骁骁小兵 2017-01-29


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解释为什么说当前的离岸和在岸套利机制反转,以及香港HIBOR利率前期暴涨的逻辑分析。

01
2009年到2015年


2009年,开通跨境贸易结算渠道,在岸和离岸之间才真正意义上开始沟通起来,因为当时人民币主要挂靠的是美元,汇率定价机制相对死板,升值预期较强,所以一些进口企业倾向于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而且,当时CNY要大于CNH,所以,离岸人民币相对于在岸人民币来说更贵。于是,CNH和CNY之间就开始存在套利机制,人民币开始流向离岸市场(具体的逻辑接下来会进一步解释),并且在2014年达到巅峰的1.6万亿。


因为人民币的大肆涌入,离岸套利成本降低,反映在资金走势上便是香港HIBOR利率,在2009年开通跨境贸易结算之后,不管是长端还是短端,都出现暴跌的情况。具体见下图:



为什么人民币纷纷流入离岸,以及具体的途径




简单来说,在2009年到2015年这段时期,CNH要比CNY贵,所以离岸兑换的美元要多于在岸的,进口企业用人民币在岸结算,然后在离岸购汇换成美元,这些美元比在岸换的要多,这样就形成了企业的超额收益,最后,美元再流入在岸。就实现了人民币在岸到离岸的搬运,企业的美元存款相应的也在增加。所以,我们看到金融以及非金融机构,在2009年开始,外汇存款,开始大幅上涨。



02
“811”汇改之后


上面我们所说的人民币在岸——离岸的套利机制,最终在2015年8月11日,迎来重大变化,即“811”汇改,811汇改指的是,2015年8月11日,中国央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做市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这一调整使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机制进一步市场化,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当期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


在“811”汇改之后,央行初步形成了“对美元收盘汇率 一篮子汇率变化”的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避免了因中间价偏离市场预期而出现的大波动。主要的篮子是CFETS,因为篮子货币当时对美元贬值较强,但是人民币最初贬的不厉害,所以,从811 之后,人民币就开始出现贬值预期,这就直接导致,离岸人民币的购买力开始下降,CNH开始大于CNY,在岸比离岸更贵。


下图便是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从图中的走势来看,在汇改前后,人民币相对篮子货币被高估,所以,为了和市场保持一致性,就存在一定的贬值预期。



既然人民币贬值预期来了,而且在岸更加贵,所以之前我们讲到的套利模式便开始反转,当在岸和离岸的利差扩大到一定的程度,贸易商倾向于在离岸买入更便宜的人民币,然后通过经常账目,流回在岸,赚取贸易差。这样离岸的人民币流动性就开始被抽离。(因为人民币在岸离岸流通只能通过贸易、FDI(外商直接投资)、RQFII等有限手段,所以离岸流动性就难以得到补充)这就导致了,一旦急需人民币资产,就会导致香港的HIBOR短端利率飙升。这就解释了上周的HIBOR短端暴动。


这是一张套利反转后的逻辑图




从811 汇改之后,金融以及非金融机构的外汇存款开始减少。如图



从HIBOR利率的走势,也佐证了我们上面的阐述。



这样,关于HIBOR利率的整个走势逻辑线,我们便可以比较明白的理解了。正是因为HIBOR利率的上升,导致离岸做空的成本加大,所以导致上周离岸人民币的暴涨。但是,这种上涨究竟能不能持续下去呢?



新年快乐HAPPY NEW YEA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