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童巧对鸡联

 杏坛归客 2017-01-29


     古代有不少神童善于吟联作对,其中有不少是鸡联,从中可以感受他们的才思敏捷,令人叹服。


  几个秀才外出踏青赏景,偶见泥路上有鸡犬足迹,其中一人不禁吟出上联:“鸡随犬行,遍地梅花竹叶”,众秀才思索良久,仍无言以对。此时,路旁一牧童脱口续了下联:“羊跟马走,连路松子核桃。”众秀才一听,击掌赞叹。对联中巧用比喻,描摹出了鸡犬羊马等动物脚印形状。

  明代户部尚书年富,幼时在家读书。一天夜里门前大树上的鸟巢和几只小鸟,一起被大风吹落在地。他的老师见此出一上联:“风坠雀巢,二三子连窠及地。”当时月色明亮,恰巧鸡窝里的公鸡正在啼鸣。聪明的年富随即对道:“月穿鸡屋,四五声金膀啼鸣。”老师上联中的“连窠及地”谐音“连科及第”,一语双关;年富下联中的“金膀啼鸣”,谐音“金榜题名”亦一语双关,可谓珠联璧合。


  明朝大才子解缙,自幼才思敏捷聪明过人,被乡亲誉为“小神童”。他十二岁那年清明节,父亲带他到郊外扫墓。路旁村子有户农家,门前的一只小鸡飞上一只竹箕找食时,将竹箕弄翻了,那只小鸡正好被罩住,解父随口吟出一上联:“鸡上箕沿,鸡飞箕翻箕罩鸡。”此时,小解缙看见村口有一棵桃树,树下拴着一匹马,灵感也来了,随即对出下联:“马拴桃树,马摇桃落桃打马。”这副对联把鸡与竹箕、马与桃树之间的动静关系刻画得淋漓尽致、妙趣横生。


  清时,江西某村有个“神童”叫何执中。一天,新任县令闻其名亲自到该村试探。两人在一户殷富人家门口相遇,县老爷见白墙青瓦,墙边几只鸡在寻食,其中一只白鸡正昂首啼鸣,便出一上联:“白屋白鸡啼白昼。”时近黄昏,一只黄犬见有生人便“汪汪”大叫,何执中随口对道:“黄家黄犬吠黄昏。”县令听了十分佩服。


  清代散文家、桐城派创始人方苞,四岁时就会作对。一天,父亲出一上联有意考他:“鸡声隔雾。”方苞思索片刻,应声对道:“龙气成云。”古今神童不少,但四岁幼童能如此应对,尚未见第二人。


  清代文学家法式善,是蒙古族正黄旗人,七岁时即能作诗联句。有一年中秋节,父亲照例宴请塾师,席间请先生出联试子,先生随口说道:“马齿菜。”法式善向花园一看,马上对道:“鸡冠花。”联语对仗工整,父亲自然喜不自禁。


  清末政治家林则徐,少时聪明伶俐。一天,他放学回家,路过一池塘,见众乡人对着池塘里游来游去的鸭子,作对取乐。其中一人吟出上联:“母鸭无鞋空洗脚。”其他乡人都对不出下联。此时,等候在旁的林则徐思索了一会,对曰:“公鸡有髻不梳头。”众人听后,对林则徐皆啧啧称赞。


  清代进士周起渭幼时,其师以校外农家母鸡下蛋为题出上联考他:“母鸡下蛋,‘谷多谷多’只有一个。”周以“小鸟上枝,‘酒醉酒醉’并无半杯”相对,其师赞叹不已。“谷多谷多”拟母鸡下蛋后叫声,为象声词,“酒醉酒醉”拟小鸟枝头欢叫声,亦为象声词,联中还将叫声与结果进行比较,更有趣味:母鸡叫了不少“谷多”,鸡蛋却只有一个;小鸟不停地叫着“酒醉”,可并没有喝半杯酒呀!这副对联可谓构思精巧,趣味十足。

郭旺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