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增强“生活垃圾分类”意识的调研

 aaayaya 2017-01-2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此时诸多问题也会随着不断发生变化,在享受的同时,是否注意享受之后的剩余的垃圾。出门逛街,常会看到生活垃圾随便扔在马路、人行道边,而且生活垃圾并没有进行分类,一袋袋的垃圾或堆或散在路边,十分影响市容同时也未做到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针对以上的民生问题,我做了一次简单调研。

  一、调查的开始与发现的问题

  社区工作可以非常方便的接触到辖区的居民,于是在2013年10月初至11月中旬我们在辖区内共发出了50份有关生活垃圾分类的调查问卷,回收50份。

  据统计,调查的中青年人占87%,老年人13%。有80%的人对垃圾分类回收的收益基本清楚,80%的人是通过电视、广播及报纸书籍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的,60%的人在社区见过垃圾分类的垃圾桶,但表示只有极少数人是按照分类来扔垃圾的,并有75%的人平常是整袋垃圾一起处理的,有65%的人表示若政府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相应政策会遵守垃圾分类处理的。

  我还调查了环卫工人,家庭父母,一位家庭主妇坦言:垃圾都是一扔了之,没想到垃圾还有分类,也不知道什么是分类。她所理解的垃圾分类,就是把能够卖钱的废品挑出来,比如废旧报纸、杂志、易拉罐等。不知道为何要分类,哪些垃圾可回收,哪些不可回收。经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的被调查人都不知道生活垃圾分类,如何分类,为什么要分类,他们只是按照习惯把生活垃圾装进袋子里,放到附近的定点垃圾桶,由保洁人员来收集,然后集中运去处理,其中没经过什么的处理程序,垃圾桶数量少之又少且没有分类的垃圾桶。

  在调查活动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学生,他们对于生活垃圾分类有着明确的认识,但是苦于周围设置的垃圾桶而无法实施垃圾分类。有一位大学生表示:“垃圾分类我很赞成,但日常生活中对家庭垃圾分类并不现实,一是我不知道分类标准,再说苏州姑苏区苏锦社区也没那么多分类垃圾桶盛装,再加上平常环卫工人来收集垃圾是也是一起装入车中,即使我分类了也是无用之功。”

  调查结果表明:垃圾分类系统建设和运行尚未形成,缺乏促进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政策和手段。苏锦辖区的居民普遍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不了解,特别是老一辈,也基本没听说过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对生活垃圾分类不感兴趣---还是直接扔掉最方便。

  我们把以上的由点到面得调查数据与访谈分析后,发现以下几点问题:

  1、居民环保意识薄弱,缺乏垃圾分类意识。

  2、垃圾分类设施方面比较缺乏,垃圾桶数量少之又少且有的小区没有分类的垃圾桶;

  3、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不够,法律法规的缺乏,以及对垃圾分类处理的执行、监管力度不够。

  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 居民环保意识薄弱,缺乏垃圾分类意识。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长期以来,居民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大多数的居民没有受过垃圾分类的指导,没有自觉自愿的将垃圾分类处理。另外,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不够,造成居民环保意识不强。

  2. 垃圾分类设施方面比较缺乏。就我苏锦社区辖区内生活垃圾的处理,基础设施比较单一,只有苏锦二村北区有垃圾分类回收箱,其他6个封闭小区无分类收集桶,生活垃圾尚未形成有利于垃圾从源头资源化、减量化的有效治理体制和机制。这些问题的出现,是政府投入不足,公众对垃圾处理缺乏应有的熟悉,对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回收利用的研究力量薄弱。同时由于前端减量的资金投入不足,法治手段薄弱,仅仅依靠行政手段推进,工作落实难度很大。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管理缺乏资金支持,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形成,也难以调动垃圾产生单位主动减量和企业参与新技术开发和投入的积极性。

  3.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不够,法律法规的缺乏,以及对垃圾分类处理的执行、监管力度不够。法律不健全且执行不力也是一方面,目前我国关于垃圾分类技术管理的研究较为充分,但法律方面的规定和研究却很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起步较晚,相应的立法体系也不够健全,存在立法过于原则性、法律责任不够明确、缺乏综合性法律和配套法律法规等不足。管理部门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公益性的环保宣传。缺少有力的政策扶持和配套的执行措施;市民对垃圾分类具体办法不了解,无法具体实施等。在法律方面,则存在地方性法规不到位或立法有空白、各地立法内容过于笼统、缺乏法律责任的规定、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国家前些年对垃圾分类的关注程度不够;一方面是有关垃圾分类的法律研究没有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我们也并不是束手无策、无法可依的。法律是存在的,但还不够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就是这些要求不高、尚待完善的法律,在现实中也得不到很好的遵守和执行。

  随着苏州民生工程的推进,在垃圾分类设施方面投入也会进一步加大,同时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的逐年增加,法律法规方面也会逐步的健全。但是,假如硬件设施都具备,法规也健全,如果居民缺乏垃圾分类意识,仍旧无法实现生活环境的绿色环保。

  三、针对垃圾分类问题的实践经验总结和建议

  社区针对辖区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较为模糊和淡薄的问题点,增强“生活垃圾分类”意识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现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强领导,落实到位

  垃圾分类主管各级领导应从长远和全局出发,熟悉城市垃圾收集与处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领导意识,齐抓共管,落实项目,落实资金,促进垃圾无害化设施建设,出台配套政策,精心制定工作方案,为垃圾的收集与处理提供保障。姑苏区苏锦街道的领导对垃圾分类非常重视,率先进行垃圾分类小区的试点,苏锦二村北组团是苏锦社区第一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在试点工作展开的过程中,苏锦社区工作人员将相关的细节工作落到实处。前期对小区内垃圾分类宣导志愿者的选用、垃圾分类特色活动的策划方案选择等提前布局。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志愿者中的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垃圾分类特色活动结束后,对整个活动效果进行评估,同时总结经验,为下次活动做准备。这样使每次活动都有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全面发动,大力宣传

  1.让居民充分了解垃圾分类处理的优点和意义

  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多采用卫生填埋甚至简易填埋的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地污染环境。因此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垃圾分类处理的优点如下:减少占地、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等,例如: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一次性筷子数十亿个,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 大家也可以利用易拉罐制作笔盒,既环保,又节约资源。

  2.让居民树立垃圾分类的观念

  垃圾的收集与处理需要全社会的动员与参与,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保护环境意识,认清垃圾带来的危害,让全社区人民都来关心和支持垃圾的收集与处理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印发公开信,召开动员大会,争取社会支持,为垃圾的分类收集与集中处理奠定基础。苏锦社区以苏锦二村试点,成立了垃圾分类领导小组,由社区书记主任担任领导小组负责人,与垃圾分类志愿者、热心居民定期召开会议,部署垃圾分类的宣传计划。策划宣传活动,举办各类垃圾分类分类知识活动。帮居民树立垃圾分类的观念和意识。

  3.教育和培训居民正确使用垃圾分类设施

  目前在苏锦二村北组团的垃圾分类回收垃圾桶。由垃圾分类志愿者和保洁公司共同管理。垃圾分类志愿者在垃圾分类垃圾桶旁上必须注明回收的类别和简要使用说明,指导居民如何使用垃圾分类回收桶。垃圾分类应逐步细化。垃圾分类搞得越细越精,越有利于回收利用。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回收玻璃、纸、塑料和金属类包装垃圾、植物垃圾、生活垃圾、电池灯泡等特殊的垃圾。

  4.在社区建立规范的垃圾分类机制和规范

  社区在垃圾分类投放、垃圾的分类标准、分类的标志规范方面,参考目前的国内垃圾分类文献,编写和建立一系列细化的标准规范;比如在垃圾分类投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分阶段分别标明,就是在垃圾投放前、投放时、投放后各阶段的注意点和规范整理出来,给居民和垃圾分类志愿者做培训。另外,关于危险品类垃圾投放重点讲解

  5.改善目前的垃圾储运形式

  与社区辖区的保洁公司沟通后,对环卫局的垃圾回收车进行按运输回收物品来分类,分类装载垃圾。充分发挥原有垃圾回收渠道的作用,将可再生利用的垃圾转卖到企业。

  6.保证社区垃圾分类督导和志愿者长效服务

  社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对垃圾分类志愿者每月召开会议,并做相关工作部署,同时发动其他的党员群众做垃圾分类督导员、义务监督员、义务宣导员。同时与苏州各个大学的义工组织建立联系,邀请他们做垃圾分类志愿者,举办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和为居民培训垃圾分类常识。

  (三)定期收集 高效监管

  定期定时分类收集垃圾的摆放点先在苏锦二村北组团内试行,然后再向全社区推广。保洁公司在收集时,监督指导员指导分类或由监督员大体分拣,社区垃圾分类督导员进行监督,如果发现有错误归类的垃圾,当场处理,这样可以确保把可回收、可利用的垃圾作为资源收集起来,把不可回收利用的送到垃圾场,既增加了社会财富,又减少了垃圾的生成,化害为利。

  在2014年3月起,又对辖区内居民进行口头问卷调查,调查的的中青年人占79%,老年人21%,有89%的人对垃圾分类回收的收益基本清楚,30%的人对目前投入使用的分类垃圾箱不满意或认为有待改进,90%的人在社区见过垃圾分类的垃圾桶,并有50%的人平常是整袋垃圾一起处理的,有82%的人表示若政府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相应政策会遵守垃圾分类处理的。

  调查结果表明:经过垃圾分类试点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经过社区的举办的各种多样活动的宣传,对垃圾分类回收的收益基本清楚的人员比例增加9%,在社区见过垃圾分类的垃圾桶的人增加30%,平时一袋垃圾不分类,一起处理掉的人降低25%,表示若政府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相应政策会遵守垃圾分类处理的人增加了17%。当然要让所有居民都建立垃圾分类的意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可以看出,苏锦二村垃圾分类试点活动开展的非常有必要,同时也有卓有成效的将“垃圾分类利国利民”的理念传递给苏锦辖区内的居民。让广大居民树立垃圾分类意识,逐渐改变之前不良的垃圾处理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