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沙地名的文化内涵

 老刘tdrhg 2017-01-29
地名有着深远的文化内涵,它是人们在社会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居民点所起的名称,真实地反映了民族的地理、历史、语言、文化,同时也反映出民族的心态和风俗等,是地域文化的典型体现。英国语言学家帕尔默说“地名的考察实在是令人神往的语言学研究工作之一,因为地名本身就是词汇的组成部分,并且地名往往能提供重要的证据来补充并证实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论点。”文化是在特定的空间发展起来的历史范畴,囊括人类群体的一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社会关系等各个方面的特征。中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域在历史的发展中会形成各自的地域文化,一方面它同中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又有自己的特色,长沙同样也不例外。纵观今天长沙的许多地名,它们几乎都与当地的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东邻江西省宜春地区和萍乡市,南接株洲、湘潭两市,西连娄底、益阳两市,北抵岳阳、益阳两市。东西长约230公里,南北宽约88公里。长沙市辖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5区,和长沙、望城、宁乡3县及浏阳市。长沙市城区、乡村的名称包罗万象,名目繁多。这些地名反映了长沙昔日的历史文化,折射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映了人民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
  历史上的战乱、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很多的侵害,民众不堪其苦,普遍产生求天下太平、安定的心态。人们希望过上和和顺顺、安居乐业的日子,期望社会安定和平,期望本地百业兴隆、生活富裕,没有兵战、械斗,没有饥荒、瘟疫,于是将这些美好愿望的词语命为地名,以表达人们的理想与愿望。例如“吉祥巷、如意街、长寿里、和平巷、丰盈里、兴隆巷、太平街、幸福里”等名称,不仅有祈求和平、安定的愿望,也有祈求福寿、吉利的愿望,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祈盼追求。
  
  二、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吉祥物的崇拜
  在古人眼里,强大的自然、神秘的自然力如风雨雷电等具有至高无上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类的命运,因此人们对它们顶礼膜拜。例如:“龙”,本是无确定概念的动物,据说是我们远祖在原始部落时的图腾,因而我们素称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文化深蕴着古老悠久的人文积淀,在漫长的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其象征性的传统形象逐渐形成并被老百姓所认同,于是出现了许多以“龙”命名的地名,如“龙柏路”“龙王阁”“龙王港路”等。除此之外,“凤”是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历来是祥瑞的象征。带“凤”的地名也不少,如有“凤凰台”“凤栖园”等。
  
  三、反映了人们的宗教生活
  在长沙有许多与佛教有关的地名,有的以寺庙名称命名,如“开福寺”“多佛寺”。有的与佛教相关,如“阿弥岭”“百善台”“观音井”“千佛林”“铁佛东街”。还有许多与道教相关的地名,如“白鹤观”“太乙寺”。以祠堂名命名的地方,如“范祠巷”“青山祠”“清泰祠”“徐祠巷”简直就是当地宗教生活的一个缩影。
  
  四、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活
  经济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地域经济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这种经济情况可以从地名中反映出来。地名反映行业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都以本地的行业为地区命名的依据。在长沙,现在还有很多地名叫“X巷”,如香铺巷、线铺巷、书铺巷、衣铺巷、当铺巷、肉铺巷、钟表巷、扇子巷、鞋铺巷、面馆巷、茶馆巷、铜铺巷、草药铺巷。此外还有“X街”,如油铺街、灯笼街。此外还有些地名反映当时的生活环境,如鸭公嘴、麻雀坡、马驹塘、豹子岭、白鹤巷、喜鹊桥、黑狗园、猴王庙、鱼塘街、燕子岭、蜈蚣山、螃蟹桥、猫公岭、虾子坪,不仅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且野趣盎然,字字传神;黄泥坑、糟坊巷、席草田、草墙湾、茅棚街、枯饼巷、芭茅洲,名虽不雅,却真实地反映了市民居住环境的狭小、简陋、恶劣,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五、反映了当地文化中的宗法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宗族社会,人们的宗族观念很强。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具有很强的文化色彩,是宗法制度的体现。姓的产生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氏”的产生比“姓”要晚些,这是由于同一母系血缘的氏族子孙繁衍,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的地区居住和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他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地名冠以姓氏正是宗法制度影响人们观念的一种表现形式。
  长沙的很多地名是以“姓氏+家”构成的,例如:上胡家花园、下黎家坡、大王家巷、马家巷、王家坪、毛家坪、尹家巷、允家巷、冯家湾、左家井、古家巷、四家井、史家巷、江家巷、伍家井、向家湾、危家铺、孙家坡、沙家巷、苏家巷、杨西塘、吴家坪、何家巷、邱家湾、佘家塘、纽家巷、张家巷、陈家井、茅家嘴、和家坪、金家码头、洪家井、赵家坪、杨家洲、侯家塘、姚家巷、涂家冲、高家巷、郭家巷、唐家湾、袁家岭、夏家冲、晏家塘、谢家塘、彭家井、蒋家码头、喻家冲、傅家巷、雷家园、廖家湾、潭家里、潘家坪、肇家坪、魏家冲……这些云集了百家之姓的大街小巷,一方面反映了居住的环境特点,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姓氏宗法制度的重要性。
  
  六、蕴涵了丰富的历史典故
  长沙地名中有不少典故,蕴涵着历史故事或传说逸事,从那些古老的地名中,我们可清晰地寻找到长沙古城发展的历史轨迹。长沙一名本身就有其渊远流长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长沙属于楚国的版图,有源出湘乡、流经岳麓山注入湘江的靳江水作证。传说战国时期楚大夫靳尚曾封于宁乡,死后葬于靳江口,靳江之名即由此而来。汉代贾谊谪宦长沙,定王刘发筑台望母,于是便有了太傅里、定王台千古之地。东汉末年,三国纷争,长沙兵来将往,数度易帜。至今在民间传说中仍把跳马涧、惊马桥、马栏山、捞刀河这些古地名与关公战长沙紧密相连。在长沙城南有一条小巷叫南倒脱靴,城西有一条小巷口叫西倒脱靴,其地名的由来更具传奇色彩。传说关公战长沙时,镇守长沙的太守韩玄命守将黄忠与其应战,黄忠久战不胜,韩玄十分不满,诬其有反叛之心,下令处斩黄忠。素与黄交谊甚好的魏延大怒,拔刀相助,要刺杀韩玄。韩玄见势不妙,窜下城楼,意欲从城南向北跑。为骗过魏延,跑过小古道巷一小巷时,有意将一靴子脱下,靴尖朝南放着,以示南遁时靴子脱落掉地,此巷后来即被人们称为“南倒脱靴”。魏延识破了韩玄的欺诈,朝北追去。韩玄经过城西臬后街的一条小巷时,又脱掉另一只靴,仍将靴尖朝南放着,自己朝北门奔去。此巷后来即彼人们称为“西倒脱靴”。韩玄最终未能逃过魏延的追杀,死在其刀下。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其义虽属穿凿,但却反映了一种历史的遐思。
  
  参考文献:
  [1]帕尔默.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侯友兰.绍兴地名语言符号特点及文化内涵[J].绍兴: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1).
  [3]陈先枢 金豫北. 长沙地名古迹揽胜[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周洪学,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