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方
按照东罗马帝国宫廷史作家的说法,圣索非亚大教堂“似乎不是置于地下的石造结构之上,而像是吊在悬挂于天空高处的一条金练上”。
当然这不是今天的观感。君士坦丁堡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攻占并改名伊斯坦布尔,圣索非亚大教堂已改为大清真寺。为了配合伊斯兰教做礼拜的习惯,帝国又在教堂四角建造了四座尖尖的邦克楼,从而看上去更像一座四根柱子挑起来的大帐篷。去穆斯林世界旅行过的人,大都会对那里一日五次的祈祷仪式印象深刻。时刻一到,邦克楼上就会传出号召人们进行礼拜的呼喊,这时候穆斯林们便放下手中的任何事情,用全身心去赞美真主。
但大教堂早先是用来赞美上帝的。让我们回到1453年5月28日,圣索非亚大教堂正在举行东罗马帝国的最后一次弥撒。君士坦丁堡的居民不论贫富首先举行了全城大游行,然后来到教堂,几千人黑压压跪倒一地。人群中还有来自罗马教会的教士。我们知道,君士坦丁堡是东正教的中心,他们和罗马教廷由于神学意见不同而分道扬镰。自从基督教分裂以来,两派还是头一次在这种场合心无芥蒂地站在一起。
人群中有人小声哭泣起来,这是帝国最后的弥撒。5月29日凌晨1点,15万土耳其大军潮水般涌来,而此时城墙上只凑够8000名上帝的战士。
29日下午,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进入君士坦丁堡。出于承诺,他对纵情掳掠的部下视而不见,径直来到圣索非亚大教堂门前。为了表示一切归功于真主,穆罕默德二世先是跪下来祈祷,捏起一撮泥土洒在自己头上,然后才站起身来走进教堂。
高高耸立在教堂顶端千年之久的大十字架轰然跌落尘埃。
从此这座城市改名伊斯坦布尔。按照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说法,这是“命运攸关的时刻”,但对于这座两千多年历史的名城来说,只是换了新的主人。那里最早是希腊人的殖民点,名叫拜占庭。330年,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以自己的名字为其重新命名,从此成为帝国最重要最坚固的要塞之一。395年罗马帝国正式分裂,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
伊斯坦布尔地处土耳其海峡西岸。扼守住黑海进入地中海的大门,近代以前从来都是国际交锋最重要的舞台之一。早在希波战争中,这里就是波斯军队从亚洲进入欧洲的前哨据点。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期间,威尼斯人不去保卫圣城耶路撒冷,却转头攻占了同是信仰上帝的君士坦丁堡,实属历史上最无赖的举动。但这是威尼斯人的商业头脑在作怪,论守住交通要道做生意发大财,耶路撒冷又岂能与君士坦丁堡相比。君士坦丁堡之所以成为东罗马帝国的千年都城,概因其海路交通枢纽地位,仅坐以收税便可致巨富,更何况黑海沿岸向称粮仓,其粮食输出皆仰赖君士坦丁堡作为中转。
彼时东罗马帝国疆域全失,坐困孤城,向西方求救而援军迟迟不至,所仰赖者唯有—道历经数百年又反复修缮的城墙,号称不可攻克的堡垒。事实上土耳其人的确在这道城墙面前遇到了极大麻烦,但东罗马人一个致命的疏忽终于导致形势逆转。激战期间,土耳其人突然发现一座平常供行人出入的城门居然未能关闭,这使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守城却忘记关闭城门堪称千古奇闻,但这就是命运。
伊斯坦布尔本来位居奥斯曼帝国的心脏地带,但随着帝国衰落,后来的土耳其共和国也只能保有包括该城在内的一小片欧洲领土,而国家的主体部分连同首都安卡拉都在亚洲的小亚细亚半岛上。这种比重产生了土耳其究竟是亚洲国家还是欧洲国家的争论。从地理上讲它主要是亚洲国家,拿参加运动会这种事来说,最早它也参加过几届亚运会。但过不多久,土耳其就打定主意坚决不在亚洲玩儿了。所谓脱亚人欧,东亚是日本,中东就是土耳其。
文章发表于《地图》2010年第6期
PS:资料来源,龙源期刊网http://ifc./rewriter/LONGYUAN/http/gdkha9uho9phj-m9bnl/text/Article.aspx?titleid=ditu20100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