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马丁·路德有关的小误会

 老刘tdrhg 2017-01-29

  作者:刘伉

与马丁·路德有关的小误会

PDF截图

   德国东部易北河的北部有座城市,原来叫川Wittenberg,我们国内出版的地图上把它音译为维媵贝格。20世纪90年代初,这个城市改名Lutherstadt Wittenberg,有些出版的地图只是相应的音译为卢特施塔德—维滕贝格,这个译名值得一议。

   这个地名翻译存在的问题是译者没有联系史实,特别是没有联系西方宗教史上一位极其著名的人物——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l483~1546年),否则不会译成这个样子,或则说,不会出现这个闪失。

   维滕贝格属于小城市,人口不足4.5万(1999年).历史也不算太久(12世纪末才始见诸记载),但在德国却颇有名气,因为它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基督教新教路德宗的创始人马丁·路德一生活动最多的地方——他十几岁就从出生地艾斯莱本(Ejsleben)来到此间,进入维滕贝格大学学习,1512年获得神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神学教授,并随即投入基督教的改革运动。1517年他在维滕贝格的宫中教堂大门口张贴出号角性的著作——《九十五条论纲》,论纲针对教会的大置弊端,给以无情的揭露和大胆的抨击,从而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1521年,他为躲邂教皇施与的“绝罚“(一种常人不得与之来往、死后灵魂“不得升天”的宗教性惩罚)短期离开这里潜藏他处,并用德文翻译《圣经》,次年又退回这个城市,继续从事讲道和有关活动,直至去世。

   由此可见,马丁·路德的一生和维滕贝格几乎是分不开的。实际上这等于他的“第二故乡”。这里有他的故居,建有他的纪念碑和铜像,民间有许多关于他的故事和传说。他的历史影响力延绵不绝,以致在他去世450年之后,这个城市的名宇也要为他更动一下,即在原来的名字前面加上Lutherstdt字样。其中的Luther是他的姓氏,—stadt是德文“城(市)”的意思。合起来翻译就是“路德城”。既然如此,城市的整个名字的中译名,应该译为“路德城维媵贝格”了。这样的译定不仅有根据,而且含义一清二楚,一看就知道是纪念宗教改革家路德而取的。

   值得一提的是,马丁.路德的出生地艾斯莱本,也已为纪念他而改名Luthers tadt Eisleben,我们仿照路德城维滕贝格的译例,它的适当的中译名自然应该是“路德城艾斯莱本”。但这个城市的更名,在我们出版的地图里,却还没有反映出来。

   说到这里,回头再看看我们地图里的译名,占的不足之处就显而易见了:既没有把其中的“—stadt”作意译处理,又没有把更关键的词“Luther”按我们对西方这位著名历史人物的姓氏的普遍译法译为“路德”,而是译为“卢特”。还有一个词法关系上的缺点,就是在译文中的“卢特施塔德”和“维滕贝格”。是用“一”连着的。看上去彼此仿佛是平行、对等的,甚至可能被误解为两个城市“台并”后的名字,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反而掩盖了它们逻辑上的修饰和被修饰关系。

   通过对这个地名中译的小小考释,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翻译外国地名,似平也须具备点有关的外国宗教史知识。

与马丁·路德有关的小误会

PDF截图

文章发表于《地图》2006年第4期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dt200604025.aspx

PS:文章是在万方数据下载的,转换格式时出现乱码,打印后对照进行修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