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沙中土
云南的鸡叫,在四川和贵州都能听到,听起来似乎有点玄乎,可这并不是开玩笑,如果恰巧某个村子或着小镇位于三省交界处,那么的确是能“鸡鸣三省”的。在我国,这样的地方算起来能有40多处。
水田寨:“地道”的鸡鸣三省

说起鸡鸣三省的故事,不得不提水田寨。
水田寨位于云南省威信县,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之处,它的出名跟红军的长征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935年2月红军一渡赤水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川、滇、黔三省交界处分不同地方连续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2月5日第一次大会是在一个叫“鸡鸣三省”的地方召开的,这个地方甚至还出现在了中共党史中。
但是,党史中对
“鸡鸣三省”的具体位置没有明确记载,为了认定扎西会议开始的会址,上世纪80年代,有关人员查阅了上千万字的各种文献、电报、文史资料,以及民国初年的地图、地方志及大量村民的家谱等,走访了不少老红军,访问了数千名见证者和当地群众,最终认定红军当年开会的“鸡鸣三省”就在威信县水田寨花房子。根据文献记载,当时中央红军总部就住在花房子、高坎一带。
在花房子旁边的同属水田寨的岔河地区,还有一个滇黔河和渭河与赤水河交汇形成的三省交界点—岔河,早在民国初年的地图上这里就被标为“鸡鸣三省”了。
由此可知,人们通常所称的“鸡鸣三省”,习惯上是以岔河为中心的周围一带所有的村寨庄坝。因此,可以说,“鸡鸣三省”不是一个庄子,而是一个较大的地域范围。
现在,水田寨花房子会址后面的山上立有一块“鸡鸣三省”纪念碑。纪念碑傲视着四周苍莽的群山,已经成了红色旅游的热门景点,而附近的村子,也加入到争夺“鸡鸣三省”之地的大战中。
白浪街:三省基层政府扎堆

虽然在中国版图上,“一脚踏三省”的地方不少,但三省都在一个镇上设立基层政府的,只有白浪街一个。
白浪街位于鄂、豫、陕三省交界的白浪镇中,三省居民杂居其中。街的南面,属于湖北省;街的北面则分为两半,西边属于陕西省,东边属于河南省。虽然此街长不足百米、居不过百户,却有一个很大的名号:“三省一条街”。而且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湖北省郧县白浪镇和陕西省商南县白浪镇均在此设有基层政府。
白浪街街面全由石条铺成,大约10米宽,街中心立着的一座三棱形界碑,人称“三省石”。界碑高3米多,呈三面棱柱状,上面镶嵌着三块黑色大理石碑,分别朝向三省辖地。碑下有一块露出地面的三棱尖石。自古以来,以此石为界,西归陕西管,东北归河南管,东南归湖北管。现在,凡到这里的游人都要来此石前体验一番“一脚踏三省”的趣味。更有趣的是,在这里打个电话,隔了一条街或是一堵墙,弄不好就是省际长途。因此,常住白浪街上的居民有些家便安装三部电话,以方便与近在咫尺却不同省属的亲友联系。
这里200年前就已经拥有了繁荣的商业,现在还有许多店铺和作坊保留着原有的古朴,尤其以河南的荆紫关镇的老街保存最为完整。你可以看到以古都洛阳为代表的黄河文化、以雄奇三峡为代表的长江楚文化和以古都西安为代表的秦晋文化在这里汇聚,彰显出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这里的土特产品也相当丰富,陕西的竹木、柿子和小药材,河南的桑蚕茧和苹果以及湖北的龙须草编织品和柑橘,应有尽有。
廿八都:“南腔北调”的山区古镇

位于浙江省江山市,坐落在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交界处的廿八都是个名副其实的“江南古镇”。但与周庄等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相比,又会发现虽然同为古镇,它的风格却迥然不同。
878年,唐末黄巢起义军就在附近的仙霞岭开辟了一条直通闽粤的古道;北宋时在浙江南部设都44个,因这个小镇排行28,当地人称“廿八都”。廿八都也正是凭借黄巢起义开发的古道而商旅兴盛,再加上其“鸡鸣三省”的显要位置,成为盛极一时的军事重镇和货物集散地。
明代的旅行家徐霞客曾三过廿八都,并将他的游踪记入了传世经典《徐霞客游记》中。如今的廿八都只有写满历史的石板路和残存的古商业街以及浙、皖、闽、赣等不同风格错落有致、雕梁画栋的旧宅,能诉说当时的风光。战争遗民、过往商客也造就了廿八都与其他江南古镇完全不同的独特移民文化。镇上3600多居民中有140多个姓氏,名副其实的“百姓”镇;居民各自说着南腔北调的十多种方言,从古到今,他们在保留祖先语言的同时,又使用统一的“廿八都官话”进行交流,很接近于普通话。有人因此用“一十百千”来形容廿八都:一条古道(仙霞古道)、十余种方言、百家姓、千年古镇。
如今,为了保护古镇的原貌,廿八都的老街区已经多年不准修建新房。保护的目的,只是为游人保留那份古老和惬意。
新平堡:古长城隔开的三省交融

新平堡镇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山西天镇县,位于天镇县最北部。在这里以古长城为界,北部是内蒙,南部的西边是山西的天镇县,东边就是河北省的怀安县。
明代沿长城修建的城堡不计其数,主要用作屯军之所,但也有部分城堡是军民混居的,新平堡是其中很典型的一个。现在的堡墙大多已经毁损,但仍可看出残存的夯土城墙与城堡建筑的规模。
历史上的新平堡商贾云集,是晋商集中的地区之一。明代隆庆年间,新平设西马市,每年阴历七月初三至十四开集贸易,为明朝“国家级”贸易。现在的新平堡北街仍是商贸一条街。街面虽然只有两步宽,但店铺林立。每年的阴历五月十八,这里都要有规模浩大的市集,来自附近的晋、冀、蒙村民纷纷前来赶集购物,好不热闹。
这里的古长城也跟大家印象中的都不同:黄土夯成的长城历经千年沧桑,已经跟北方民居庭院中常见的土墙相差无几。原本高12米的长城现在只剩下四五米。但是对于当地的乡民来说,长城是他们祖祖辈辈的骄傲,他们中的很多人就是几百年前戍守边疆的将士的后代;而对于长城迷们来说,这里也是他们考察的必去之地,从中能看到当年千军万马的恢弘与壮烈。
正是“鸡鸣三省”的特殊地理位置,造就了这些多省交界处与众不同的区域特色以及文化交融,同时赋予了它们足够的吸引力。但想要挖掘更多的有关“鸡鸣三省”的故事,就有待于大家的共同寻觅了。
PS:文章发表于《地图》2009年第二期
资料来源,网易新闻http://discover.news.163.com/09/0713/18/5E4FF2QM000125LI_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