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养儿不能防老?一个春节就告诉你了

 孙双印 2017-01-29

妈咪读呀 原创

为什么养儿不能防老?一个春节就告诉你了

朋友A忿忿不平地转述了过年期间的一件事。A的奶奶93岁高龄了,育有3个女儿,两个儿子。过年,5个孩子都回家看母亲。

两个儿子,小一点的那个常年不在母亲身边,包了一个红包。大一点的那个,一进门,拎了一袋药。兄弟姐妹都交头接耳,哪有过年送药的。大儿子解释说,妈不是说药难买么,他媳妇在药房上班,于是顺道捎了点药。

眼看老母亲脸色缓和了一点,大儿子又递上一个小包。拆开一看,大家没笑岔气——两盒咸菜!老母亲脸上挂不住了,开始数落大儿子。大儿子很尴尬,借口帮忙准备午饭,溜到别屋。

此时,三个女儿回来了。大女儿、二女儿条件一般,但是一进门就开始掏东西。“妈,这是给你准备的奶粉。”“妈,这是给你买的羽绒服。”“妈,看看这个金耳坠。”不一会,桌上摆满了礼物。三女儿条件最好,招呼三女婿一起开始摆东西,几大罐补品、虫草礼盒悉数一字摆开,末了毕恭毕敬递上厚厚的一个红包。老母亲点点头,嘴角终于浮出一丝微笑。

这就是养儿子和养女儿的区别。

为什么养儿不能防老?一个春节就告诉你了

小时候,孩子问:“妈妈爸爸,我是你的什么呀?”

父母答:“你是我们养老保险啊!”

偏心的父母,总是觉得养儿才能防老,而最后,很有可能心系着娘家的反而是女儿。

女儿一般都比较顾娘家,其实,这个“顾”是照顾,不是偏心。和儿子相比,女儿毕竟成为母亲后,更能直接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所以更容易对父母产生报恩的心态。而且女儿天生心细,所以能看见父母的难处,就会显得顾家。因此,才有“女儿是妈妈贴心的小棉袄”一说。

观念的形成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儿子就是要负责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就是要负责赡养老人的。而女儿就是偶尔来照顾一下老人的角色。那么,父母肯定会偏向男丁,这很正常。但社会在变,心里总想着“养儿防老”的父母,在不知不觉育儿过程中,偏心儿子、冷落女儿,才会造成许多悲剧。

为什么养儿不能防老?一个春节就告诉你了

这种落差提醒父母:溺爱不可取,尤其是溺爱儿子不可取!朋友B是姐弟俩,据说她妈非常溺爱弟弟,12岁了还带着弟弟睡觉。一日晚,B做噩梦,让妈妈过来陪陪自己。母亲只待了几分钟就走了。

B的弟弟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当妈的心甘情愿付出。直到B的母亲得了重病住院,弟弟光顾在家玩手机,都没去看过一次。B痛恨弟弟的无情,也深知:正是母亲的溺爱,造就了弟弟的目中无人、自私冷漠。

孝顺长辈是一种品德,更考验了母亲的境界。别等到日后以泪洗面,才想起当初没有一碗水端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