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音空战

 李灏 2017-01-29


超音空战 - 司古 - 司古的博客

从装备发展的意义上说,歼6不应也不可能“万岁”。但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这种战机为中国取得的战果,赞其一声万岁也并不为过。

上世纪60年代初,台湾国民党空军开始启用素有“西方战略眼睛”之称的RF-101超声速侦察机,该机最大时速1900千米/小时,解放军空军当时使用的歼5属亚声速战机,每每对阵RF-101,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手打开加力溜走,颇感力不从心。

1964年,首批歼6交付人民空军,这是一种最大速度1430千米/小时的超声速战机,自此RF-101的好运气也宣告终结。自1964年12月18日王鸿喜驾驶歼6首开击落RF-101的战果后,歼6与RF-101最具象征意义的交锋,当推3个月后高长吉的战斗。

1965年3月18日,台湾桃园机场。两架国民党空军RF-101呼啸起飞,这次“例行侦察”不仅未能完成,连屡试不爽的高速也没能令其全身而退。当敌机从靖海以时速1000千米/小时、高度8500米进入大陆时,高长吉驾驶的歼6已经在地面指挥人员的引导下从待战区进入拦截区。放弃任务、开加力增速撤离,国民党飞行员照搬老路数,但这次对手已然不同。高长吉打开加力,咬住后面一架RF-101,在600米距离上三炮齐发,将其击落,中校飞行员张育保坠海身亡。从接敌到结束战斗,整个过程都是在超声速条件下进行的,高长吉在3分40秒内连续做了16个高难度的飞行动作,从11000米一直追到2000米,从600米距离打到480米,一次射击即解决战斗。

世界空战史上超音速条件下击落敌机的记录就此诞生。

继RF-101之后,歼6又成功打破了RF-104和美制高空无人侦察机“来去自如”的神话,这一连串战绩的背后,是指战员的勤学苦练和无畏牺牲。很长一个时期,歼6以主力的姿态担负起应对共和国领空各种挑战的重任,亦壮亦悲。随着共和国航空工业自主研发能力的崛起,各种国产新型航空装备在苦熬之后陆续诞生,歼6可以放心离开,老兵走好。

超音空战 - 司古 - 司古的博客

高长吉驾驶的歼6如今保存在中国航空博物馆,机号为220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