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郎坪和腊乙坪的历史溯源

 RK588 2017-01-30

崇山,我国多处有之,如河南登封、浙江义乌、沈阳、湖南大庸(今张家界市)等地均有山名崇山。但神话所言的崇山究竟何处?《史记·五帝纪》《集解》马融曰:“崇山,南裔也。”可说是答非所问。《书·舜典》孔颖达疏:“(崇山)盖在衡岭之南也。”亦是含糊不清。而《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及《通典·州郡十三》则有所确指,说此崇山在今湖南大庸县境,清代当地志书(如《澧州志》)和民间所传进一步指出,崇山在张家界市西南20公里处,与天门山相连,海拔1164.7米,主峰面积3平方公里。其山顶今存驩兜墓、屋场和驩兜庙等古迹;民间亦颇多关于驩兜在崇山征战的传说。但笔者认为,神话传说中的崇山并非指大庸的崇山,而是指今花垣县吉卫镇境内的崇山。《乾州厅志》(乾隆版)载:“崇山,(乾州)城西六十里,蜿蜒高峻,山顶有瀑布,声闻若雷,《辰州志》舜放驩兜于崇山即此。元置崇山卫于山下,明时废之,此乃崇山之麓。”清代《泸溪县志》及《永绥厅志》(同治版)均有记。志中所记的瀑布名叫分水岭,至今还声犹在耳。山下的崇山卫尚有城垣遗址及残砖碎瓦等多种遗存。这些都有力地证实了志书记载的真实不谬。此山又名望高岭,高约千米。它坐落在峒河之旁,隔河与武山对峙。武山位于今凤凰县西北与吉首市交界处,亦十分陡峭高峻,神话传说那就是盘瓠和高辛女出走而定居的神秘之地。崇山还是元、明、清三代兵家在苗区粮运的咽喉通道和石达开大军入川的过道。

另据考,明初大庸县境设得是永定卫,与崇山卫在称谓上迥然有别,这足以说明当时封建王朝版图上的崇山指得是今花垣境内的崇山,而并非他指。至今在吉卫境内还流传着诸多驩兜的神话传说,如传说驩兜的坟墓在吉卫之郊的“麻料剖”(苗语,山名,汉译叫“大公坡”,视驩兜为苗族的大祖公)。吉卫以至湘西和黔东北境内的石姓苗族,自称“瓜豆” 或“代欢”(苗语,“瓜豆”即驩兜的谐音,“代欢”意为自己是驩兜的后代)。上述足以说明舜放驩兜的崇山在花垣县境无疑。

崇山虽高,但并非吉卫的第一高峰。吉卫的第一高峰叫莲花山,它也是横亘凤凰和花垣境内的大、小腊耳山的第一高峰,海拔1197米,位于吉卫西郊10公里的湘黔边陲,象一朵莲花永世盛开在湘黔边区的蓝天白云之中,盛开在湘黔边区各族人民的心坎上。山下是吉卫的一块大坪——葫芦坪,面积约数千亩,一直延伸至吉卫近郊。与之紧密相连的是吉卫东部的腊乙坪、朱家坪、兰家坪等大坪。这些大坪(含葫芦坪)长15公里,宽3——4公里,总面积达数万余亩。经苗族世代的辛勤开垦,吉卫的各大坪已连成一片一望无际的良田沃土,并以出产优质稻米著称于世。故吉卫从来就被誉为“花垣的粮仓”。然而,这里在元、明之时却被称为夜郎坪,这就给后人留下了若干暇想的空间。

《永绥厅志·建置》载:“洪武元年(1368),改夜郎坪置崇山卫及崇山千户所。三十年(1398)革崇山千户所,置镇溪(今吉首市)军民千户所。”又载:“崇山卫,或以为宋时置,或以为元时置。相传有明杨二指挥守此,后以孤悬苗地,转运维艰,议撤。又恐苗之摄其后也,爰设羊蹄擂鼓,饿马摇铃之计以去。然载籍无考。”而《明史》却有载,说是崇山卫元末时置,明初复置,旋裁撤,改为崇山守御千户所,后撤之,改设镇溪为军民千户所。这就是吉卫被称为夜郎坪的最早记载,也是元、明“戍卒霜寒送夜郎”的唯一根据。(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诗有“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一语,此取其意并作标题。)

夜郎坪苗寨

考夜郎历史,最早见载于《史记·西南夷列传》,其后多家典籍有载。今人研究夜郎史者多不胜数,发文多达3千余篇,但无一涉及到花垣的夜郎坪。其名何来,尚无人破释。据史载,《史记》所记的夜郎国位于滇、黔境内,大约兴起于战国,强胜于秦、汉,而于汉武之时灭亡,时间长达300年左右。由此是否可以猜测,花垣境内的夜郎坪是当年夜郎国的属地呢?若非如此,其名何来?又据史载,唐、宋时期,封建王朝在贵州桐梓、湖南新晃等地曾设置夜郎郡,但历史都十分短暂。这与花垣县境元、明之时还保留着建置的夜郎坪有何瓜葛呢?因此,笔者认为,花垣的夜郎坪应是中国历史上最后消失的夜郎古地。尚若研究夜郎历史文化,甩开了夜郎坪,且不是有头无尾、有始无终吗?更何况夜郎坪至今还遗存着丰富的民间传闻和夜郎崇拜习俗:如苗民对竹的崇拜就是典型的例证(略);夜郎坪中最大的苗寨叫腊乙坪,“腊乙” 属苗语称谓,译为汉语应为“乙腊”,这是苗、汉语互为倒装的一个句例。“乙腊”与“夜郎”谐音,因此,腊乙坪其汉语称谓其实就是“夜郎坪”。上述说明花垣县境古时确实存有夜郎的地缘及相关建置。故笔者认为,绝不能让花垣夜郎坪变成为研究夜郎历史文化的盲区,不能让花垣境内丰富的夜郎历史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一代人的目光下白白流失。发掘和研究该县的夜郎历史文化,这理应成为当代民族历史文化研究者们的一项义不容辞、当仁不让的神圣职责。

据媒体披露,新晃侗族县曾几何时为了继承和抢救夜郎民族文化遗产,打造夜郎民族文化精品,曾一致请求将县名改为“夜郎县”。继之,贵州省有几个县市也照此而行,争抢夜郎这块金字招牌。花垣县古时的夜郎坪是国内唯一以夜郎命名的基层古地名,且其建置消逝最晚,现今腊乙村已经改名为“夜郎坪村”,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有云:“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借此对花垣恢复夜郎坪村一种肯定。

【作者:吴兴源编辑:龙君;值班编辑:15174381888】


阅读推荐:

1.夜郎国的追溯——吉卫崇山索古腊乙坪

2.崇山腊乙鱼米香 夜郎古国庆丰收

3.苗语东部方言标准音索古

4.【神秘湘西】探秘崇山驩兜与腊乙坪(今夜郎坪)的渊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