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简史 | 赫尔曼·霍尔瑞斯 Herman Hollerith IT简史 | 克劳德·香农 Claude Elwood Shannon IT简史 | 约翰·冯·诺依曼 John von Neumann 1791.12.26 - 1871.10.18 出生于一个富有的银行家的家庭,曾就读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巴贝奇,从小就对可以完成人类工作的机器原理吗,特别感兴趣。 当他还是个孩子时,他的母亲带他参观了很多的展览厅和博物馆。 当时正处于19世纪初期,各种各样的展览场地出现在伦敦各个地方。 有一次,妈妈带着小巴贝奇,在汉诺威广场的博物馆中,看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机器玩偶'。 它们被称为“自动玩具”。 其中有一个 30cm 高的银色舞者玩具,她的手臂可以优雅的移动,手上还有一只尾巴会动的小鸟。 这个玩具让小巴贝奇,眼前一亮,他像妈妈说:“她的眼睛充满了想象力,我一定也能制造出来一个。” 许多年后,他在一个拍卖会上,见到这个启蒙他的‘银色导师‘,立刻就把它买了下来。 巴贝奇的第一个贡献是制作了一台'差分机'。 所谓'差分'的含义,是把函数表的复杂算式转化为差分运算,用简单的加法代替平方运算。 主要还是用来求解对数和三角函数,以致近似计算多项式。 第二个贡献,制作了一台“分析机”。 使用打孔纸带输入,采取最普通的十进制计数,算得上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成就】
1812年,20 岁的巴贝奇从法国人杰卡德发明的提花编织机上获得了灵感。 便萌生了设计创造一种 ---能够按照设计者的旨意,自动处理不同函数的计算过程的机器。 1822年,完成了第一台差分机。 它可以处理 3 个不同的 5 位数,计算精度达到 6 位小数,当即就演算出好几种函数表。 由于当时工业技术水平极低,第一台差分机从设计绘图到机械零件加工,都是巴贝奇亲自动手完成。 成功的喜悦激励着巴贝奇,他连夜奋笔上书皇家学会,要求ZF资助他建造第二台运算精度为 20 位的大型差分机。 然而,第二台差分机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因为主要零件的误差达不到每英寸千分之一的高精确度,以失败告终。
1834年,巴贝奇就已经提出了一项新的更大胆的设计。 他最后冲刺的目标,不是仅仅能够制表的差分机,而是一种通用的数学计算机。 巴贝奇把这种新的设计叫“分析机”。 它能够自动解算有 100 个变量的复杂算题,每个数可达 25 位,速度可达每秒钟运算一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