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元御医告诉你脾胃该如何调理?

 醉牛988 2017-01-30

今天一元御医聊一聊关于脾胃的话题,很多朋友会问我脾胃怎么调理、脾虚怎么办等等,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因为中医讲究的是辨证论治和以人为本,同样是脾湿,原因可能不同,可能是相火的问题,也可能是肾水的问题,所以需要通过辩证找到脾湿最根本的原因,才能解决问题,内经所谓治病必求于本。

《内经》云“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何谓仓廪?仓廪即储藏米谷之所,谷藏曰仓,米藏曰廪。胃为脾之腑,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五味出焉,辛酸甘苦咸五味各入五脏,辛入肺、酸入肝、甘入脾、苦入心、咸入肾。水谷在体内如何运行呢?《灵枢》:人气受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简单说就是水谷先到胃中,由脾运化,水谷之精微部分上注于肺,由肺传输到五脏六腑,水谷之糟粕部分,谷滓由大肠小肠而下,就是所谓的大便,水滓由三焦膀胱而下,就是所谓的小便。

关于脾,听到最多的无非是脾虚、脾湿,脾虚绝大多数还是是脾阳虚,脾阳虚还是会导致脾湿,说到脾湿,不得不提到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六气里有太阴湿土,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为脾。脾之湿为本气,胃之燥为子气,所以胃之燥不敌脾之湿,病则土燥者少,土湿者多。什么是湿呢?《子华子》:阴阳交,则生湿。湿者,水火之中气。中医里脾属土,居中位,心属火,居上位,肾属水,居下位。脾主升,则肾水上升济心火,火不至于太热,胃主降,则心火下降温肾水,水不至于太寒。若脾湿太盛,则不能升,上湿则化火而为热,下湿则化水而为寒,典型的就是有些人脸上会起痘,面赤心烦,上面热,手足冷,腰痛泄泻,下面寒。

这里提一下中医里面的一种观念,内经里有阳贵阴贱,说明阳气的重要性。阴易盛而阳易衰,故湿气恒长而燥气恒消。阴盛则病,阳绝则死。所以我们轻易不要吃一些滋阴的方子,尤其是身体本来就偏寒,不然就是雪上加霜,说中药没有副作用纯属无稽之谈。

最后说一下如何调理脾胃,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统一标准,因为还是得辩证。我说三点:一可以练一些导引,比如易筋经、太极拳,不用怀疑效果,说导引可以治百病一点不夸张,道理不赘述;二可以饭后揉肚子,其实不仅限于饭后,早晚都可以,古人所谓腹宜常摩;三可以艾灸,穴位可以取食窦、足三里、中脘,中脘夏天最好不要用,其中原理随时欢迎大家来问我。一元御医今天就写到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