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语言中的狗文化

 老刘tdrhg 2017-01-30
 

内容提要狗,又称犬,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多用于捕猎,为历代所重视。狗有八德,以忠诚著称。而汉语中关于狗的词语多数是贬义词,部分是由于人对某些词语的曲解,北京民协秘书长于志海认为,狗与人关系太近且狗与狼很像。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狗和奴才很像,人们痛恨奴才,所以才痛恨狗,狗成了人的替罪羊。狗是知恩图报的动物,忍辱负重、任劳任怨,是人类学习的榜样。

 

关键词狗德 狗成语 恨狗奴才像狗

 

 

引言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中,狗自从被驯化以来一直与人有着不解之缘。狗为“六畜”之一,十二生肖中居十一位,称“戌狗”。然而,无论在小说、电影、电视、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狗官” 、“狗奴才”、“狼心狗肺”、之类的字眼,关于狗的俗语、成语数量可观,而贬义的居多,如:狗眼看人低、猪狗不如、狗仗人势,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转眼看外国文化,“lucky dog”意思为“幸运儿”,如果字字对译为汉语“幸运的狗”恐怕就不那么幸运了,确切的说该是近乎倒霉了。同是为主人看家护院、捕获猎物,甚至屈身为宠物、供人玩耍,在国外可以得到应有的待遇,而生于中国的狗们,到底犯下了什么罪不容诛的过错,让人闷对它恨得如此深切?

 

一、  探源

 

《尔雅 释兽》中说,“犬”与“狗”在古代对称而言,“犬”指大狗,“狗”指小狗,一般情况下可以通用。《现代汉语词典》中介绍说:“狗,哺乳动物,种类繁多,嗅觉的听觉都很灵敏,舌长而薄,可散热,主要有黄、白、黑等颜色。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有的可有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也叫犬。”据生物学家研究,狗是由狼、狐和狐狼自然杂交而产生的,经过个民族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长时间驯化逐渐形成现在繁多的品种,最早多用于捕猎。“犬”字,“大”字右上角加一点,这是一只猎犬的形象。人类始祖伏羲,其“伏”字,从、“人”从“犬”,可见他就是一个带犬伏猎的人。

民俗专家王作楫介绍,传说狗是由轩辕时代中原的一位老妇人耳朵内的叮虫演变而来的,而且的一只漂亮的玉犬。传说不一定真实,但起码说明一点,起初人们对狗还是抱着喜爱之情的,至少是友善的。狗曾被人类奉为先祖。早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人就已养狗,《周礼》设犬人官职,专司相犬、牵犬以供祭祀。汉代朝廷设狗监,是掌管皇帝猎犬的官员,《史记》卷一百二十七《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有言:“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可见,狗监的地位还是很高的,而且,司马相如就是被狗监杨得意引荐给汉武帝的。到唐代,五场之中有狗坊,是专为皇帝饲养猎犬的官署。在人类社会进入畜牧和小农生产时期,狗守户报警、照看蓄群,成全人类的大业。

 

二、狗的特性

 

狗又称家犬,吻长,嗅觉灵敏,善于奔跑,是人类牧羊放牛、狩猎的最好帮手,被视为有生命的机器。《说文解字》曰:“臭,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敏锐的嗅觉是狗最突出的特征,帮助人解决了很多问题。“四口用力,一犬能及”,仓颉造“器”字,用犬来说明器具的重要性。民间说狗有“八德”,比鸡的“五德”还多三德,指的是忠、义、勇、猛、勤、善、美、劳,家犬、义犬,猎犬、警犬、牧羊犬、导盲犬、宠物犬,拉雪橇的犬均可为这“八德”作注释。

 中国是俗语成语中也有一部分表现出对狗良好品性的赞美,“狗吠非主”、“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讲的就是狗对人类的忠诚;“好猫管三家,好狗管三邻”意思是狗对家园看护的作用,时刻对所见的陌生人保持警惕。“狗多不怕狼,人多不怕虎”则是对狗的勇猛的赞美。三国时代小神童张俨赋诗云:守则有威,出则有获。韩卢、宋鹊,书名竹帛。(《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文士传》)短短四句,颂扬了狗的威猛忠诚。

韩卢、宋鹊之后,有黄耳、黑龙。《晋书,陆机传》记载:“机有骏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笑语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斋书取消息否?’犬摇尾作声。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在通讯落后的古代,家书之珍贵自不待说,战乱时期尤甚,“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陆机是吴郡人,客居洛阳,与家人久无音问,幸赖这只黄耳狗传书,才与家庭取得联系。从洛阳至南方,往返数千里,关山阻隔,涉水越险,困难重重,黄耳传书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比传书更感人的是义犬救人:三国时,襄阳纪南人李信纯醉卧城外草中,适猎者纵火,火顺风且至,其爱犬曰“黑龙”者,于溪中湿身,周回洒李卧处,遂免大难;而犬以往返困乏致毙。李醒乃悟,为之恸哭。太守闻而悯之,具棺椁衣衾以葬。今纪南有义犬冢。(干宝《搜神记》)好一个黑龙,舍身救主,端的是有情有义。五代贯休在《行路难》中吟而咏之:“古人尺布犹可缝,浔阳义犬令人忆。”今人谈养老经验,亦有“四老”之说,即老窝(住房)、老本(存款)、老伴和老狗。房与钱属物质条件,伴与狗则是精神寄托,人狗并提,似乎对老伴有些不敬,若论忠诚度,唯老狗可比老伴,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著名画家韩美林笔下的狗总是那么楚楚动人善解人意,那是因为画家在遭际命运浮沉后,切身感受了狗的忠贞和不势利。

 

三、汉语中的狗

 

《现代汉语词典》中以狗开头的词语18个,除了3个名词外,其余15个都是贬义词。《成语词典》中关于狗的成语30多,几乎都是贬义词。各种史料、工具书中的记载更有多不胜数的贬义词。如:

狗急跳墙: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后果地行动。语出《敦煌变文集·燕子赋》:“人急烧香,狗急蓦墙。” 

狗尾续貂:亦作“狗续貂尾”。亦作“狗尾貂续”。①古代近侍官员以貂尾为冠饰,任官太滥,貂尾不足,用狗尾代之。后以“狗尾续貂”讽刺封爵太滥。《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②比喻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多指文学艺术作品。宋周必大《杨廷秀送牛尾狸侑以长句次韵》:“公诗如貂不烦削,我续狗尾句空著。” 

淮王鸡狗:晋葛洪《神仙传·刘安》:“时人传八公、安临去时,馀药器置在中庭。鸡犬舐啄之,尽得升天。”后因以“淮王鸡狗”比喻攀附别人而得势的人 。“一人成仙,鸡犬升天”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狗彘不若:犹言猪狗不如。形容品行极端卑劣。语出《荀子·荣辱》:“乳彘不触虎,乳狗不远游,不忘其亲也。人也,下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则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

白衣苍狗: 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后以“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鸡鸣狗盗: 亦作“鸡鸣狗盗”。①学雄鸡啼明,装狗进行偷窃。语本《史记·孟尝君列传》:“……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藏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后用以称有卑微技能者。②形容行为低下卑劣。

傫如丧狗:形容人失意而精神颓丧。语本《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累累若丧家之狗。”裴骃集解引王肃曰:“丧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见饮食,故累然而不得意。孔子生於乱世,道不得行,故累累然不得志之貌也”

烹狗藏弓: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文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后以“烹狗藏弓”比喻事成之后把效劳出力的人抛弃以至杀害。

人面狗心: ①《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②犹言人面兽心。

此外,还有常见的如“狗改不了吃屎”、“狐朋狗友”“狗嘴吐不出象牙”、“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等,无一般表现出对狗的鄙视甚至仇视。

 

四、为狗平反

 

首先,有必要更正一个歇后语“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它源于吕洞宾和一个叫“苟杳”的人两个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只不过“苟杳”和“狗咬”两词同音,后被人歪解的缘故,一直被用作贬义词。当然,这种情况还是极少的,多数的语义还是一致的。

鉴于前面提到的情况,古今的狗对人都是义胆忠肝,为人所不能为,为何落得一身骂名?到底是狗实有罪状还是人冤枉了狗?

俗语云:“狗走千里吃屎,狼行千里吃肉”,人间美食千万种,为何狗偏偏对屎情有独钟?传说是这样解释的:从前天对人特别优待,天上下的是米和面,而人不珍惜粮食,随意糟蹋,天大怒,从此不给人粮食。狗向天求得了粮食,被人骗走了,狗再向天要是时,天说,你就吃人拉下的吧,狗无奈只好吃屎。传说是人想像出来的,身为人,却把人想像的比狗奸诈,足一说明“人”才是最可恶的动物,“狗”反倒该值得人去敬重。流传与闽南区,一位北桥镇上街人的解释说,一位不孝媳妇给婆婆的饭里加了屎块,为了怕回家来的丈夫发现,自己把剩下的吃了,她慢慢就边变成了一只狗,从此狗就吃屎了。不管是哪个解释,都说明了人的丑恶。

对于狗的负面词语如此之多,北京民协秘书长于志海认为:一是因为狗和人的关系太近。人实际上是很怕狗的,狗问了自己的忠诚不得不对主任以外的人的态度很凶,甚至会咬人,这就给人造成凶恶的印象。二是狗的外表很像狼,血缘与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再者,狗太顺从了,主人叫干什么就干什么,谁有吃的就跟谁走,未免有势利之嫌,被人瞧不起。

“伏”字,人犬组合而成,金文字形左上角是“人“,右下角是“犬”,表人像狗一样伏在地上,表趴伏,俯伏行为。奴才卑躬屈膝的可怜相实在与狗别无二致。狗和奴才的职责很相似,都是为自己的主人卖命,以主人安危为己任,所以许多词中,便把狗和人连在了一起,于是有了“狗奴才”、“狗腿子”、“狗仗人势”等等。说到奴才必然想到官,由此,不得不说一说中国的官念。相信,这才是人痛恨狗的最主要原因。

中国人的皇权思想极为严重,相信皇权大无边。皇帝说话叫“金口玉言”,“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有了大无边的皇权做榜样,那地方巡抚、县令的权力在地方也是大无边。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社会,掌握生杀大权的官已在百姓心中牢牢巩固了至高的地位。百姓见官要跪,一代代跪出了在权力面前的自卑,跪出了官的神威,以致于更多的人渴望权力,希望从中得到好处,也希望攀附权力,更希望掌握权力,这种掌握的后果,往往是对权力的滥用。

处理国家公务曰官,官者,公也,《汉书盖宽饶传》中说:“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说苑至公》:“博士鲍白令之对秦始皇曰:‘天下官则让贤,天下家则世断,故五帝以天下为官,三王以天下为家。’”因以“公”相通,才有了尧舜禅让的佳话。而“官”在中国官本位的传统中已被扭曲的不成样子。官本位传统中,有严格的上下级制度,下级对上级为首是瞻,上级对下级有绝对权力,以官职高低衡量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由此,便形成了畏官、媚官两种社会心理。对于百姓,自是畏官更多,对于官自身,则是畏上、媚上而欺下了,受苦的当然就是最下层的老百姓了。一人成仙,鸡犬升天,尉官的指点江山、意气风发,不管死后会如何,生前顶是活的重如泰山,有了为官的亲戚,狐假虎威的就多了,越来越多的人成了官的奴才=权力的奴才。

重官之情无可厚非,然而这些“官”们是如何为官的呢?《潜夫论》说:“谚曰‘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世之疾也,故久矣哉!吾伤世之不察真伪之情也。”百姓将自己的安危寄希望与官,把官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而为官者们,更多的趋炎附势、不分黑白,冤假错案屡见不鲜,当危险来临,避之惟恐不及。官最尽职的职责莫过于横征暴敛、公饱私囊,取百姓之财尽辎铢,用只如泥沙,倒是百姓成了官的衣食父母。更可恶的是那些奴才们,以助纣为孽为己任,坏事做尽。百姓有苦无处诉,有冤无处申,只有私下里骂他两句“狗官!”、“狗奴才!”以解心头怒气。《济公传》中关于奴才被换上狗腿子的描述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可见,“狗腿子”、“狗奴才”已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了。而无私奉献的狗只能被安上一条泥腿,撒尿时还要将其抬起,否则,连泥腿也没有了。

和人像不一定是好事,可狗偏偏像奴才,或者更确切地说,就是因为奴才像了狗,才让狗无辜蒙受不白之冤,所有的功劳都被否定殆尽,胸怀正义的人们,实在该为狗说几句公道话了:

第一,狗是人的替罪羊。世间自然还是好人多,而和袄人对恶人的憎恶需要用语言传达出来,以便划清界线,所以人们选择了不同与人的动物——狗,只是因为狗忠诚主人的体态很像奴才。《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写妖鬼之凶实则写出人之恶,同样,贬狗的词语千千万,而实际中多用来形容人的丑态,显然,恶人们在以狗的名义实行人的罪恶。而可怜的狗,每天却大义凛然的“忘——忘——忘——”,试图忘却一切的不公待遇,而这样的高风亮节,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第二,知恩图报。狗是最懂得感恩的动物,也是最不势力的动物。“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不管主人是贫是富,狗一直忠心耿耿,孔子讲孝道时曾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能养,不敬,何以别乎?”《三国志通俗演义白帝城先主托孤》中诸葛亮言:“愿陛下将息龙体,臣等尽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忠于父母,忠于上级,不是做奴才,而是以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父母、回报领导,尽职尽则如狗,绝不仗势欺人、损公肥私。

第三,特立独行。实事求是地说,狗才真正地做到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或更确切地说是“走自己的路,让人去骂吧”。不管人怎样地对它百般羞辱,它仍然一如既往、任劳任怨。现如今,狗的功劳更是数不清:冲锋在前、勇敢战斗的猎犬、警犬;为残疾人带路、帮助残疾人生活的导盲犬;充当交通工具的拉雪橇的犬;甚至屈身供人玩耍、给人带来欢乐、驱走寂寞的宠物犬……

如果人能忠诚、勇敢、感恩、勤劳、高尚如狗,构建和谐社会、甚至和谐世界还会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吗?

 

 

参考文献

《中国民间歇后语集萃》阎乾福学苑出版社

《汉字与文化》萧璋 警官教育出版社

《尔雅译注》 胡奇光 方环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汉字经》萧启宏 新世界出版社

《唐汉解字 汉字与动物界》唐汉书海出版社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