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灶神送火神”、“接五路”、“吃‘折罗’”、“扔穷”、“绑火神”这些都是大年初四的习俗。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扔穷”就是清扫室内,把垃圾收集堆到一处……初四还有哪些习俗和禁忌呢?一起学习吧! 大年初四习俗 大年初四又称为羊日,是汉族民间迎神的日子。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吃什么 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清扫室内,把垃圾收集堆到一处,这也是汉族民俗中说的“扔穷”。 在北方有些农村风俗是大年初四,绑火神,用玉米梗或麦梗帮在棍子上,点燃后从自己家送到河里去,代表一年家里无火灾。在福建的莆仙地区的人们的风俗是重新围炉过大年,这是全国唯一、独特的地方风俗,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牛羊肉铺在这一天要到马神庙烧香,因为羊王、牛王、马王均在马神庙内供奉,以南郊马神庙的羊王像最有名。一般商店要在初四晚上宴请大小伙计,分发红包。过去北京有句老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柜的说官话。”宴会有酒有菜,酒后惯例是吃包子。掌柜这时举杯祝贺,向大家道“辛苦”,这就叫“官话”。官话讲完后包子端上来,掌柜的亲自夹包子,包子放谁碗中,谁就被暗示已被解雇,被辞退之人饭后自动收拾行李告辞,所以这顿便宴俗名叫“吃滚蛋包子”。 送什么 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 接什么 接五路,本指接五路行神,后来演变成接五路财神。旧时商家春节休假后,一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请五路财神,初五开市,以图吉利。 初四日下午三点,接五路仪式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直到晚上九、十点钟结束。先是摆案桌,一般用两张八仙桌拼起来即可。头桌是果品如广橘、甘蔗,寓意财路广阔,生活甜蜜;二桌是糕点,寓意高升、常青;三桌为正席,供全猪、全鸡、全鱼,并元宝汤等。半桌是饭、面、菜,一碗路头饭中插一根大葱,葱管内插一株千年红,寓意兴冲冲、年年红。第三桌上的酒菜须等接上五路财神后方可奉上。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诗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民国时,各商店于年初四午夜至初五凌晨敞开店门,灯烛辉煌,盛设供坛,接“财神”,并蜂拥去财神庙“换元宝”。 老年人过春节“八不宜” 当忙忙碌碌、欢欢喜喜过春节时,千万不要忘记防病保健、合理饮食和规律起居。初三安睡迟起,过年的节奏慢了下来,可以多抽一点时间关心家里的长辈。医学专家提出“老年人过节八不宜”: ①不宜过于劳累。疲劳可诱发百病,特别是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人更要注意。 ②不宜暴饮暴食。老年人肠胃功能衰退,消化与吸收能力变差,要不贪杯、不饱食,以八分饱为度。 ③不宜起居无常。不规律的生活会打乱生物钟正常运转,引起人体各器官功能紊乱,给多种慢性疾病埋下了病根和隐患。 ④不宜着凉感冒。感冒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极易产生各种并发症。肺部感染是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的急症、重症。 ⑤不宜突然停药。要坚持按医嘱服药,以免病情波动、加重。如果有病或感觉不舒服,千万不能因春节忌医而在家硬扛。 ⑥不宜独自外出。如果实在要出行,必须精心准备,带上足够衣物和必备药品,最好能有儿孙陪同前往。 ⑦不宜情绪激动。年节里喜庆气氛难免使老人欢乐激动,当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跳加快,血流加速,使血压升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⑧不宜烟酒无度。 亲情题:我们还能陪父母多久? 假如父母再活30年,假如自己平均每年回家1次,每次5天,减去和朋友聚会、应酬、睡觉等时间,真正能陪在父母身边的大约24小时;30年总共才720小时,差不多是1个月的时间。 据统计,中国目前1.69亿60岁以上老年人中,约40%以上子女不在身边。而在外的游子,若每年过年回家一次,这一生和父母见面机会可能不到50次。
友情提醒:亲情题,我们一生只能做一次,没有补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