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万互联网从业者的共同关注!
产品篇 一、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 传统互联网打法: “里程碑式”项目管理→数年一个新牒版本涉及大量底层工作→三军并进,空军整体市场造势,陆军,组织地面推广团队进行线下传播,海军选择销售渠道进行合作;先做概念再放大。 雷军成功三要素: 选一个大市场;组建优秀的团队;拿到花不完的钱 小米对比金山: 钱→金山以战养战无法做出长远决策; 小米→口碑专注极致快口碑(门外;web2.0;移动互联网,对比三个阶段发生的转变) 口碑为王: 谷歌,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其它一切纷至踏来,04年推出Gmail利用邀请码,可兑换迪拜度假两夜要价达75英镑,一码难求,淘品牌 口碑为王背后的转变: 1.信息从不对称转变为对称; 2.信息传播速度暴增,影响范围扩大; 3.互联网是去中心化的传播,每个人都是信息节点,可以成为领袖 二、口碑的铁三角 1.发动机→产品,本质是1营销是后面的0; 2.加速器→社会会媒体; 3.关系链:用户关系 快:从MIUI刷ROM开始,相比于个人刷机者,拥有足够实力快速迭代优化用户痛点; 好看:对比原生界面,更美观; 开放:容许用户重新编译定制MIUI系统,出现多语言版本。 口碑传播:基于信任的社交传播;全员客服与用户交朋友 三、参与感三三法则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口碑为王,口碑的本质是用户思维,就是让用户有参与感。 消费观的转变: 功能消费→品牌式消费(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的品牌运作)→体验式消费(苹果/超市体验店)→参与式消费 构建参与感: 就是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 三个战略: 做爆品(聚焦只做一个产品); 做粉丝(让员工成为粉丝,功能信息荣誉与利益维系用户参与感让用户变粉丝); 做自媒体(用户成为产品的代言人,内容“有用,情感,互动”) 三个战术: 开放参与节点(让企业跟用户获益的节点让参与更持续,刚需); 设计互动方式(简单、获益、有趣、真实;产品般持续改进); 扩散口碑事件(小范围发酵→互动的内容传播形成裂变→放大参与者成就→继续传播) 四、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 员工的用户驱动: 通过用户反馈激励员工迭代产品,通过形式“爆米花”来放大成就感满足作为工程师的欲望,满足员工的存在感、再到成就感。 100位工程师→1000个荣誉内测组→10万个开发版用户→1000万稳定版用户; 1、最先体验产品的优越感; 2、意见被采纳的存在感; 3、互动方式产品化减少参与成本(每周升级的时间记忆); 4、通过参与感上升的对产品的拥有感 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 过去,专业者和业余者之间永远存在一道界线。但在未来,将两者分开来谈也许会变得越来越难。 五、优先处理浮出水面的需求 做产品,就好比一辆车在路上,只要大方向选清楚了,哪怕偶尔偏离路线或偶尔减速都不怕,其实最怕的就是经常180度调头并且反复,或者停下来不动了。by阿黎 碎片化需求处理方式: 1、处理浮出水面的需求(如何浮出,易提交,热度排列); 2、公示需求改进(列举用户推荐并修改的功能,公布计划); 3、团队碎片化,自主权专注处理模块问题。 六、用户体验的核心是为谁设计 用户体验的渐进式准则: 1、确定为谁设计(原点,更好的定位后两者); 2、好用; 3、好看。 七、活动产品化,产品活动化 把活动当作产品来设计和运营,持续优化(小米电视预购时搭建虚拟客厅来选择电视颜色)。 产品运营化,在活动的环节中植入产品的功能。 八、极致就是先把自己逼疯 包装盒子: 历时6个月,经过30多版结构修改,上百次打样,做了一万多个样品中,单个成本10元(对比普通盒子仅为2元)。 发布会演示文档: 包括文案和设计师的5人团队,历经一个半月的修改。 九、产品第二,团队第一 乔布斯: 在过去我常常认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顶两名平庸的员工,现在我认为能顶50名,我大约把四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招募人才。 据说乔布斯一生参与过了5000多人的招聘组成一个A级小组。 十、让用户来激励团队 如何激发团队的热爱? 让员工成为粉丝,让员工的朋友成为粉丝,让员工的朋友觉得他们在做一件很酷的事情。 2011年,小米第一次预购,遇到泰国洪水无法正常交货,论坛上面的全国各地的用户在视频里喊“小米加油”不仅激励团队,也让其它用户可以理性下来,进行二次传播 。 品牌篇 十一、不是劈开脑海,而是潜入大脑 经典定位理论: 开创并主导一个新品类,让其在用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 1、以前是竞品思维,现在是产品思维; 2、以前是劈开脑海(洗脑式教育,前期很砸广告),现在是潜入大脑(口碑推荐,让用户参与进来)。 凡客: 1.媒介投放聚焦,只投路牌广告; 2.找新生代的偶像同时励志且正能量; 3.直接标价。 vivo: 1.媒介整合,冠名音乐,娱乐节目; 2.找巨星不找偶像; 3.品牌取巧,伪装成韩国品牌,覆盖二三线城市。 十二、先做忠诚度再做知名度 MIUI专用刷机软件,如果过早发布,融入太多小白用户,会影响在核心群体用户的口碑积攒。 十三、粉丝效应让猪也能飞 《100个梦想赞助商》 粉丝效应是无法设计的、粉丝效应都是从一个小族群开始的因共同的兴趣而聚在一起、粉丝效应不可设计但可因势利导,给予参与方式。 十四、每个用户都是明星 “爆米花”米粉交友的平台,用户决定举办城市,表演者来自论坛,志愿者参与场地布置,与资深米粉吃饭,增加参与感,提供一个表现的舞台。 年终盛典: 请到北京来,拍照游戏吃饭;让用户成为明星,红毯,T型舞台,VCR,领取金米兔奖,并成为《爆米花》杂志的封面。 十五、做品牌不要输在超跑线上 1.中文名要易记者易传播; 2.配套的顶级域名可获得; 3.商标可注册; 4.便于国际化推广; 5、生活中早已熟悉,本身带有色彩感和富于情绪。 应用场景: 为发烧而生(高配置高性能高可定制),玩手机:刷机装系统,玩蓝牙遥控车,于延时摄影,甚至来拍月亮。 米兔: 品牌更具感性的展示,能用更具柔性的姿态 与用户进行情感交流,白羊座,热情充满行业力,外表呆萌内容里极客,不装不端有点2;2013米兔售出50万个。 十六、基础素材是传播的生命线 用户逐渐成为为专家,所以你需要比用户更懂产品,才能将技术语言翻译成为人话讲给用户听,并在过程中挖掘真正对用户有价值的特点,设计也一样。 基于产品的卖点和如何表达卖点的基本素材是传播的生命线。 十七、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技巧 正面: 通过发布会媒体来传播,1、明星团队,2,采用苹果一样的供应商,3,产品性能不服就跑个分。 侧翼: 视频和段子;盒子兄弟:双人叠罗蹲在包装盒上,并变成为流行的素材。 小米路由器: 通过组装增加参与感,感知产品本质。 爆破点: 是对差异化品质感和功能的梳理,是对产品特质和品质最有效的展示。 十八、办一场剧场式的发布会 点:找到势能,有了足够的关键点才能获得更多曝光。发布的元素是产品本身。 沉浸式发布会: 1、布置简捷; 2、参与感一致,人人都是VIP; 3、听众疲劳感的阈值是90分钟; 4、场外丰富互动活动,可参与可留恋可分享; 5、产品是核心,反复锤炼另人尖叫的功能点,每5分钟一个,除去杂音。 十九、用互联网的思维做电视广告 传统互联网忙转型轻装上阵追上互联网的速度,互联网投广告加速扩张,让电视用户互联网化,媒介费用要10倍于代言费用,后劲要足。 《我们的时代》: 小米网,小米社区(看广告砸金蛋),新浪微博(话题海报分享),微信,QQ空间,百度贴吧、MIUI主题、背景久违,专属的用户自己的海报。 电视广告的建议: 1.把广告当产品,做二次传播; 2.信息越简单越好,做品牌; 3.选择大平台集中爆发。 二十、抢首发,上头条 做产品,噱头成不了卖点,做市场,段子也成不了头条。 小米的微博销售: 5分14秒卖出5万部,130万用户参与预购,小米微博账号访问1471万次,增加80万粉丝,2.3亿次曝光,预约微博转发300万次,原创微博233万条,500万条相关微博,上百家媒体报道30万快照。 小米的双十一: 单店销售额、单店最快破亿速度、手机影音品类销售额、手机品牌关注 度第一(让普通用户消除对水军等相差的疑问)。 二十一、互联网公关要练不生气功 互联网是注意力经济,一个品牌和事件的关注度,一定要有碰撞,有矛盾,有张力才起得来。 所以,传播途中有不同声音不但正常,还可能是好事,在其中因势利导,抓主流就可以了,一件传播事件中, 如果 有七成是正面声音就很好了,剩下三成负面的其实是无所谓。 去中心化的互联网传播平台,舆论已经无法买断。 1.明确商业目的的要果断回击; 2.对产品服务的吐槽马上回应; 3.对于误解,不伤筋动骨,自己会消失; 4.有代表性的误解,系统性解决; 5.用参与如开放日的活动打消误解; 10亿赌局的娱乐精神,100台小米8,63万转发。 新媒体篇 二十二、不是做广告,而是做自媒体 小米的销售渠道: 小米网电商70%,运营商30%。 能享受服务是用户关注企业的动力,微信中与产品和服务相关度越高的内容打开率就越高。 让粉丝成为员工,小米新媒体运营团队很多都是从粉丝中招聘过来的。 用户原则内容的二次传播,如小米学院,酷玩帮,随手拍,并给每个运营团队配备设计师。 二十三、社会化媒体是主战场 小米的营销人不是做营销策划,而是做产品经理,双向沟通,如果不懂产品很难跟产品讲清楚。 小米社会化营销的四个核心通道: 论坛、微博、微信、QQ空间 传播属性: 微博与QQ空间是媒体属性,传播一对多,适合做事件传播;微信一对一适合客服平台 ,论坛,沉淀老用户,即时性稍微差一些,有编辑推荐跟版主介入。 用户关系: 微信是强关系,QQ空间论坛,其次是微博。 过程: 刷机门槛极高,极客用户,需要论坛沉淀,微博传播太碎片化,适合扩散传播。 小米论坛2000万用户,空间3000万用户,微博微博信600万。 二十四、微博是社会化媒体第一站 微博运营经验: 1.把微博账号当成为网站一样去运营(资源,人力如工程师产品设计编辑的团队组建); 2.把微博话题当成为网站的频道一样去运营(积累经验); 3.一定不要刷屏(发布不超过10条)。 我是手机控产品推动的传播思路: 满足用户炫耀存在参与的感觉,选择自己用过的手机,并配图,在微博上面传播,需产品跟技术的支持,降低用户参与门槛,提升图片质量,加上指标,机龄跟手机花费;微博上超1700万的讨论。 借势营销: 杜蕾斯”薄,迟早是要出事的“”小米,来自星星的你啤酒炸鸡结局午餐“外加主题 手机壳后盖,热点+人文情怀。 二十五、年轻人的QQ空间 QQ空间: 1.有转发的属性,用户比微博更年轻,微博觉得自己是意见领袖要表达观点,而空间用户更喜欢用赞,或知道表示自己了解; 2.用户比微博里面的用户更容易点链接 。 红米QQ空间首发,30分钟100万用户参与价格竞猜,745万人预约,90秒卖出10万台。目前粉丝突破了3000万。 二十六、微信的新玩法 体验产品先用微信三个月→定位:服务平台 2013年微信消息量5000万,人工处理10% 60%官网引流,30%微信自有活动推广,10%对外合作 60万人→发F码45万→粉丝增长25万→销售额5500万 策划大活动能够集中带来微信 公众号的粉丝,但是形式重复的活动就会使粉丝 增长 的效率 迅速下降,因此,在微信 公众号的运营中,仅靠抽奖浙大是不够的,需要运营人员持续创新。 吼一吼1万个米兔收集30万个我爱小米手机,按分贝来领奖 二十七、小米论坛是老用户的家 微博是来刷的,论坛是用来泡的,微博是广场论坛是俱乐部。 1.内容形式,微博碎片化,论坛专题续集,适合深度内容传播 ; 2.用户结构,微博是平行结构只有认证与否,论坛用户是金字塔结构类似组织协会凸显专业性。 新浪也脱胎于论坛,用户等级,用户积分,虚拟货币,勋章,论坛任务,投票,抽奖,小米论坛有2000万注册用户,2亿贴子,论坛的关系链是金字塔结构 的,让用户去帮助和管理用户,官方则起辅助作用。 论坛结构: 一级:版主50,二级:资深用户200,三级:顾问团达人组酷玩组摄影组,四级:VIP用户10万,五级:同城会100万,六级:认证用户500万,七级:全站用户2000万。 F码:让用户有参与感,就要让用户有特权服务。 二十八、人比制度更重要 1800位客服 越是信任截止是下放权限越是谨慎 高于行业20%的标准 米粒学院,提升 培训跟技能认证 二十九、服务是小米商业模式的信条 之前60%的客服坐席是外包,目前25%是外包,未来都是自有。 三十、用户在哪就到哪做服务 微博/微信客服运营团队,百度知道论坛的客服 服务。 三十一、把服务门店做成家 按照家的方式来装修门店,通过点滴系统5提交对小米之家的建议。 三十二、快是做好服务的本质 发货快,咨询响应快,售后解决快 双十一发货18万单,米粉节发货56万单 1小时快修敢赔,20元或者掷骰子换礼品 个性化差异化服务的根本 三十三、标准之上的非标准服务 人比制度重要,标准化的笑容会让用户觉得是机器。 三十四、人是环境的孩子 让员工心情愉悦更好的把笑容传递给用户。 你给员工什么样的环境,他就回报给你什么样的成果。 设计篇 三十五、一剑封喉 小米设计思维的原点: 1、直白,用户能理解,2、切中要害,可感知 用户推荐的场景: 小米卓尔不凡? 卖点是用户愿意为其掏钱的,噱头则不会。卖点PK,主卖点永远只有一个。 营销是把最能打动用户的话用最直接简单的方式说出来 就可以了。 三十六、没人会喜欢塑料花,真实才动人 情感化的设计: 从产品定义的本身就开始考虑,善用经典的场景 三十七、设计要有期待感 如小米豆浆机PS设计,留给用户更多的空间参与 三十八、现场是检验设计的唯一标准 3W+1H在哪里对谁说说什么如何说。 设计网站投放广告时,把广告置身其中。 三十九、一图胜千言 1、这个元素是否可以去掉?明白哪些元素是核心; 2、考虑其它设备上面的显示效果。 四十、面试设计师的一看二问三PK 一看:穿什么是否有范儿审美能力跟品质; 二问:问TA玩什么,问TA看什么; 三PK:PK设计态度风格。 四十一、设计管理三板斧 没有KPI的背后是让用户来驱动设计 四十二、亚文化是产品经理的必修课 暴漫里面经典的表情都是预制的,可在已有的视频和图像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大众创作并消费,以及对经典元素的解构、戏仿和拼贴等,二次创作的工具则降低了参与门槛。 AKB48可以面对面的偶尔这一颠覆性的概念,可以与粉丝更好的接触。 KK:颠覆的创新都来自边缘地带。 四十三、科技要有慰藉人心的力量 反传统的思考: 1.无印良品的产品没品牌标志; 2.我们提专注,但它做了电器还做衣服,全品类的覆盖? 好设计的思维: 寄情于物,寄关怀于物,注人可被感知的用户,从无生气的工业变成对自然充满关怀的符号,让物件本身能够盈出给人慰藉的情绪。 四十四、企业互联网转型需要“爆扁爽” 转型并非外科手术,哪痛冶哪儿 爆,做精品,让用户尖叫; 扁,组织结构要扁平化; 爽,团队管理。
|
|
来自: women1413 > 《02我的建筑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