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条文章

 小小小小狒狒鱼 2017-01-31

第四季奇葩说的海选节目《奇葩大会》开播了!春节不无聊了!

前三季我都再忙也要第一时间追完。我喜欢这个节目,它展示了思想的交锋,它也展示了人们有多么容易被他人的情绪和理论所影响,这没什么不好,开始选择的立场并不十分重要,能够在辩论中吸收对立方的道理,才能最后受惠于这些思想的交锋。

我也很喜欢这个节目敢于探讨社会议题,“女性专属停车位是不是歧视?”“闺蜜约我去撕小三,去不去?”“催婚是爱还是变态?”都是一些没那么安全的话题,但重要的不是到底“是不是”,而是“不同的立场如何想”。

感觉这个节目越来越红,第一周开播就看到了网络红人刘梓晨,和大名鼎鼎的李开复……次元壁都破了……破了……了……

更大的惊喜在第二周,李银河老师居然也上了!

李老师出场时长八分多钟(一个迷妹的自我修养),演讲题目是“婚姻终将消亡”点击观看视频

她列了一些数据: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美国法国已经约有30%的人不结婚了。

 到2015年8月,16岁以上的美国人中,有50.2%是单身。

 2016年中国国家民政局的数据是,中国单身人口近2亿。


李银河说,婚姻未必会真的彻底消失,但未来可能就20%、30%、40%大概这样的比例会结婚,总体呈现一个萎缩的状态。

原因一是:大量的出轨证明婚姻制度和人性之间有种紧张关系。


原因二是:婚姻的预期时间变得越来越长了。


原因三是:女性有了其他经济来源,不需要依附婚姻。


原因四是:离婚成本太高了,会给结婚带来阻力。


原因五:不需要结婚才能有性,性的主要目的脱离了繁衍


结婚的人在变得越来越少了吗?


恐怕是的。

美国PEW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1960年,美国成年人(18岁及以上)中72%是已婚,到了2014年,这个比例已经萎缩到50%。当然,推迟结婚年龄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1960年,20~29岁的人中,68%已婚,而到了2008年,仅有26%是已婚。年轻人晚婚,其中有一些可能永远也不会结婚,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除此外,公众对婚姻的态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1978年时代杂志对公众的调查显示,有28%的人认为婚姻是不必要的,而最近的调查显示,认为婚姻的存在是不必要的人达到了39%。


近半个世纪以来社会学上的许多变化都与女性地位的提升有关系,婚姻也不例外。

首先是女性逐渐摆脱生育负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口服避孕药问世,经历了几十年对药品的改良研究和推广普及,女性逐渐能够独立地掌控自己的生育,很好地控制了婚姻内的非意愿妊娠,从而把自己从生育中解放了出来。

其次是女性受教育程度提升。美国PEW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1960年,有大学学位的女性不足6%,2008年已经升至29%。在美国,20-30岁的人群中,拥有大学学位的女性甚至多于男性。

再次是女性广泛进入劳动力市场。1960年女性占劳动人口的33%,到了2009年,女性已经占劳动人口的47%了,将近一半。

在以前,结婚是女性获得生存资料的途径,依靠婚姻尤其是男性,女性才能够生存,实现一些功能。但随着女性进入职场,能够自己获得金钱,很多功能不再依赖婚姻来实现,例如性、生育、养老等等,婚姻不再是女性人生必须选择的路了。


美国社会婚姻的变迁,经历了一个典型的从制度化走向个人化的过程。婚姻从提供性生活、养育后代,逐渐走向了强调个人成长、自我成就、精神陪伴。

人们想要从婚姻中获取的东西在不断的变得丰富、比重也在调整,从当好一个称职的父母和伴侣,扩展到了想要获得高阶亲密和个人成长。履行社会角色例如父母丈夫妻子,这些则渐渐变得没那么重要。

中国社会也在逐渐面临这样的转型,婚姻从制度化走向个人化,比如“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就是耍流氓”就是典型的制度化,现在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才是耍流氓呢。

年轻人看待婚姻的角度与上一代人已经大大不同,虽然很多父母仍然想要参与到儿女婚姻的讨论中,但因为观念上的差异,很多儿女已经不再愿意与父母分享自己对婚姻的看法。春节前广泛传播的各种反逼婚指南,已经能够窥见儿女们对父母辈参与自己的婚姻讨论是不欢迎甚至是对抗的。


日本的婚姻对我们也有参考意义。日本影视作品中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反映晚婚、不婚的作品,例如《我选择了不结婚》《家族的形式》等。

研究显示2010年日本30~34岁的人群中,未婚的男性占47%,女性占35%。到了45~49岁,未婚的男性仍有23%,女性仍有13%(这个年龄的男女就极有可能保持终身不婚了)。看这些数据,不结婚的人群可谓相当庞大。

当然理由和美国也类似,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尤其是能够进入劳动力市场,使得女性能够获得更多金钱,与此同时,女性结婚往往意味着失去工作,或者难以晋升,这就使女性有更强的动机推迟结婚甚至不结婚。

此外,文化上的原因也很值得中国社会参考:

▼结婚意味着嫁入男方家庭,女性需要面临全新的家庭环境去适应,要处理更为复杂且生疏的人际关系。

▼结婚往往和生育孩子、赡养父母绑在一起,婚姻背负了非常强的社会功能,拒绝生育和赡养是很难被认可的,婚姻不是仅仅两个人的事,这对追求个人化的现代人来说是一种负累。

▼结婚后,家庭分工不平等很容易出现,日本往往是女性负责家庭中绝大多数的事务,男性一般只负责工作而已,这种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对女性而言,没有吸引力。


中国婚姻与日本存在相似之处,虽然中国女性的就业率高于日本,但文化上的相似性,让中国女性能共鸣日本女性的处境——也许稍好一点——两国女性婚姻中的处境本质上没太大差别。

前段时间韩寒的电影主题曲会激怒女性群体,正是因为女性已经开始警惕婚姻中以爱为名的剥削。如果中国未婚男性仍然期待着传统的婚姻,仍然以传统性别角色去要求女性,只怕女性的结婚意愿还会更低。


未来人们会为什么结婚?


美国PEW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

现在人们结婚的理由,93%的人说因为爱情,87%的人说渴望终身承诺,81%的人希望有陪伴,59%的人为了生孩子和养育孩子,只有31%的人说是为了经济保障。功能性的比重降低了,排序也落后了,对高阶亲密的需求变得前所未有的重。

在未来,那些因为功能而选择婚姻的人也许会逐渐变少,当功能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的时候,婚姻就不再有必要了。例如如果非婚生子能够被允许,那些为了生孩子而结婚的人肯定会减少。如果有其他方式对抗经济风险,那么为了经济保障而结婚的人也会减少。

未来仍然会有人选择结婚,比如那些想要借由婚姻承诺表达爱情的人,想要体验婚姻的人。但同时结婚不再成为一种必然,一种默认选择。

也许表现出来就是,不再有人总问你“你为什么不结婚?你怎么还不结婚?”甚至还能看到当有人宣布结婚时,会被问“你为什么要结婚?”


未来的婚姻会变成什么样?


首先是更平等

其实现在平等主义的观念也正在成为共识,并影响到了婚姻的形态,PEW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1977年在美国,丈夫赚钱养家妻子照顾家庭和孩子,占比43%,双职夫妻共同照顾家庭孩子的,占比48%。2010年,前者降到了30%,后者升到了62%。这个趋势是明显的,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角色正在婚姻中消解。在未来,不平等的婚姻将越来越少,越来越没有吸引力。


其次是更多元

婚姻不再仅仅意味着终身承诺的一夫一妻制,人们对亲密关系的重视,对个人成长和需求的关注,都会让终身承诺的一夫一妻制大受挑战。

终身承诺难以实现,未来人们对于离异、重组家庭不会再有偏见,因为白头到老的夫妻也许会变成少数。

婚姻中的忠诚会重新定义,精神出轨这种说法会消失,人们会意识到,关系中对其他人存在情感需求,被其他人所吸引,是很正常的。

开放式关系、多边关系,不再是小众,因为对婚姻的功能性需求逐渐变得很低,不再需要强约束力的关系来保障功能实现,那么在参与者都达成共识且自愿的情况下,开放式关系、多边关系也就没什么好稀奇的。

我们现有的对亲密、对关系需求、对幸福、对婚姻价值的定义都建立在长久以来的一夫一妻制语境的基础上。如果现实语境有了更改,人们对这些的定义自然也会修改。情感和心理是随着文化环境一同变更的,当下我们觉得“哦不行我接受不了开放”,是因为我们无法想象未来自己的状态。


再次是更难界定

实际上这种趋势早已有了,长久以来,婚姻都是绝对的异性恋领域,有男有女,现在随着部分国家承认同性婚姻,婚姻成为了同性恋也能涉足的领域了。在瑞典,约一半的人们选择同居而不是结婚,去养育孩子、实现其他功能。

未来的婚姻会变得更难界定,不只是同性婚姻和同居,群居也可能会出现,人们也许会因为性或其他功能在一起共同生活,也许也只是和自己的好朋友在一起生活。如何定义婚姻,用功能?比如一起抚养孩子一起承担财务风险等。还是用形态?比如在一起生活。或者还有其他标准,我们目前都还不知道。



你可能会觉得未来太远……但其实改变一直在发生。比如父母辈觉得可以凑合的婚姻,我们往往凑合不了。即使没有烂赌、酗酒、家暴、出轨这些重大问题,我们也有可能感觉婚姻难以维系。婚姻对不同时代的人,尤其是不同时代的女性,意义差别很大。

现代女性关注婚姻中的性质量、关注家庭责任的共同承担、关注婚姻的情感价值、普遍生育意愿低、经济意识强、警惕婚姻成为唯一的退路。

虽然浪漫意识仍然深刻影响着我们,但关于婚姻的忧患意识也强烈存在,我们中的很多人,会忍不住憧憬并走进婚姻,会努力想要打造一个符合自己价值观和需求的婚姻,但当婚姻显示出了它的重重问题之后,离开也不再是一个很艰难的选择。

这其实是好事,不隐忍才能让改变发生,即使时代还没有大变,个人也可以努力改变自己的处境,其实不论到哪个时代,婚姻都不会必然幸福,但努力仍然有价值,也有可能改变自己的际遇。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忍不住觉得婚姻真麻烦啊,其实是阅读起来比较麻烦啦……真操作的时候,制度越简单的婚姻才越麻烦,考虑越复杂的婚姻反而越舒适。

因为人就很复杂,而且人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的思想、情感、需求,都在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细腻,制度简单的婚姻,反而是对我们个性的一种折磨,越是包容的、多元的、难以界定的婚姻形态,才越适应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